查文庫>老舍> 老舍《貓》讀後感(精選14篇)

老舍《貓》讀後感

老舍《貓》讀後感(精選14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老舍《貓》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老舍《貓》讀後感 篇1

  《貓》是一箱寶藏,我發現了一座座金光閃閃的黃金屋;《貓》是一袋零食,我咀嚼出了語言的奇妙;《貓》是一本書,老舍(舒慶春)爺爺用精彩的文筆牽住了我的眼球。

  “我喜歡《貓》!”當我翻到最後一頁時,我不住地感嘆。

  《貓》裡面記錄了老舍爺爺用不同的語言、方法寫出來的不同文章。有記事類,有寫景類,有語言類……讓我大飽眼福。我記得十分清楚,有篇文章寫道倆孩子把父母口中的“幽默”當成了“油抹”,拿出顏色抹在臉蛋上,體會“幽默”的感覺。在這裡,老舍爺爺用了千萬種語言合製成了這篇輕鬆幽默的文章,真讓我捧腹大笑。

  《貓》這本書還真是神奇,無形之中我掌握了許多寫作方法。原不喜歡寫景,甚至不會描寫的小姑娘,現在已喜歡上了描寫。只要筆一觸到紙,靈感會噴湧不停!閱讀老舍的文章,讓我腦中的小小採蜜本變得飽滿,還知道了各種各樣的語言用在不同的地方效果大不相同。我的作文又爬上了一格臺階,這都是因為《貓》!

  仔細品味《貓》,我感覺老舍爺爺就在我面前,帶我走向更完美的寫作境界,真是太棒了。

  老舍《貓》讀後感 篇2

  老舍喜愛小貓小狗,花花草草,四處風景,愛窮人,母親,愛自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愛生活中的一幕幕場景。

  老舍是一個老小孩,他有趣幽默,善於、運用語言,犀利有智慧,會正話反說,讓人讀了以後想笑都笑不出來。

  我特別喜歡《洋娃娃,四十分》這篇文章中表達了老舍先生的教育理念——快樂童年,快樂學習、快樂教育。雖然女兒數學考得很差,只考了不及格,但是他為了鼓勵女兒給女兒加油讓女兒被邪氣還是跟女兒開玩笑說自己小時候數學考得比女兒還差。但是後來女兒得知,爸爸的數學非常優秀,考的都豐常好,女兒這時才恍然大悟父親對他的一片良苦用心。

  在《我的母親》老舍用平實的文字、飽含感情的筆觸描述了母親在那些艱苦的日子裡,靠打零工賺錢養活一家子,即使再苦再累,也不忘善待親朋好友,不忘幫助更窮苦的人們;在中國遭受列強侵略的年代中,即使站在強大的侵略者面前,也表現得那麼勇敢、堅強,充分表現出了當時中國女性吃苦耐勞、忍辱負重的優良品質。這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的媽媽,媽媽在生活中愛我的點點滴滴的小事,在我晚上睡覺時總是把我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放在第二位自己經常半夜裡起來看我給我蓋被子怕我著涼。

  老舍先生知識淵博,熱愛生命,對世界充滿好奇,是個富有幽默感的作家。

  老舍《貓》讀後感 篇3

  2月13日,我讀完了《貓》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老舍先生。老舍先生非常熱愛生活,不但喜歡擺弄擺弄花花草草,還喜歡養養小動物。《貓》這篇文章非常生動,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具體描述了貓的性情、習慣、脾性等,字裡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寵愛之情。

  老舍先生所描述的貓,溶入了主觀意識。因此,他筆下的貓有個性、有風格、有能力。透過這樣栩栩如生的描寫,就能深刻地表露出作者欣賞和厭惡的是什麼。

  老舍先生所寫的文章都很幽默。《貓》這篇文章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突顯出了老舍先生寫作的特點:語言風趣親切、通俗流暢,在他娓娓道來的優雅言語中,道出了作者的旨意。

  《貓》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了大貓性情的古怪和小貓行為的可愛與淘氣。從老舍先生的言語中,我看到了大貓與小貓在一起嬉戲的情景以及老舍先生對它們的所作所為而感到無奈。

  好文章都是從生活裡找到靈感而創作的。正因為老舍先生十分熱愛生活,從而找到靈感,最後又用詼諧、生動的語言把整個過程詳細地描述了出來。我們也要捕捉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來創作最生動、最好的文章。

  老舍《貓》讀後感 篇4

  《貓》的作者是老舍。老舍是一位現代文豪,小說家。原名舒慶春,字舒。他是我們現代長篇小說奠基人之一。

  老舍的這本《貓》分為兩大部分:一篇是散文輯,一篇是小說輯。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是是散文輯中的《當幽默變成油抹》,這篇文章把小孩子天真幼稚可愛表現得淋漓盡致。文中的小二和小三不瞭解什麼叫做幽默,而是把“幽默”當作“油抹”。他們把爸爸話20塊錢買來的油抹開,還抹在臉上。讓人看了,感覺好笑之極。

  我最感好笑的一句話是小三向小二咬耳朵:“小二,爸爸是假裝幽默,咱們才是真油抹呢!”這一句話把小二,小三倆兒時幼稚的心理寫了出來。作者利用巧妙地諧音,把“幽默”諧音成“油抹”,讓人看了感覺非常的搞笑。這個故事還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的事情:因為愛吃雞蛋,所以想能吃到更多的雞蛋。一天趁媽媽在燒飯時,拿了一個雞蛋種進花盆的土裡,每天很積極地給雞蛋澆水,等待著雞蛋發芽。因為我聽媽媽說過一句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現在想想幼時的自己是多麼的天真。文中的小二和小三不正是如此的幼稚,可愛。

  老舍的這本《貓》真是有趣,把我們兒童時的天真,童趣都寫得細膩生動。讓我們看時彷彿身臨其境,情不自禁回想起自己兒時的趣事。老舍這位大作家可稱得上是我們小孩們的知心朋友呀!

  老舍《貓》讀後感 篇5

  在暑假的一次偶然機會,讓我讀了偉大作家老舍寫的《貓》。下面就由我來介紹一下我讀完之後的感受吧!

  當我翻開《貓》這本書時,它第一時間帶給我得竟然是貓的各種姿態,令人愛不釋手。

  文章先講了老舍自己很喜歡養貓,而貓則愛玩毛線球。總是撲來撲去一刻都不停。最後呢?把毛線球中的毛線弄得老長老長。搞得主人要馬不停蹄的收拾好久。

  老舍在書中說道,貓最愛吃的要屬老鼠了。如果主人家中有老鼠,貓就會想方設法把它們一隻一隻幹掉。別看貓白天喜歡撒嬌,還逗人愛。可到了晚上,貓就瞬間變成了暗影忍者。而且飛簷走壁,跑起來一點聲音都沒有,令老鼠聞“貓”喪膽。

  老舍在書中最後一篇文章中講到,貓毛絨絨的,遠看活像一個個白或黑的小毛線球。要知道,貓在白天最不老實,它們有時會在剛琴的琴鍵上跳來跳去,弄得屋裡異常熱鬧。

  貓一書讓我體會到了貓的真實面目,而且再透過偉大作家老舍這麼一點化,把貓描寫的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希望同學們也喜歡這本書。

  老舍《貓》讀後感 篇6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類精神的糧食。好書像營養品一樣滋潤我們的心田,像朋友一樣陪伴我們的人生,像窗戶一樣開啟我們的世界,給我們力量、勇氣和智慧。我最愛讀的是老舍的《貓》,他筆下的貓真是惟妙惟肖。

  有一次,貓在老舍的作文紙上留下了幾朵小梅花,可是老舍卻一點也不生氣;貓的耳朵很靈,只要聽見老鼠稍有動靜,就盡職地屏息凝神,寧願多等,也要把老鼠捉住;它們不但古怪而且很調皮,它們總是在院子裡追逐嬉戲,還把花草搞的零零落落的;它們太淘氣了,一根雞毛、一個線團都玩地津津有味,玩地可瘋了,不知要摔多少跟頭,它們就是這麼生機勃勃,活潑可愛!

  老舍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了貓的每一處細節,觀察甚是入微,將貓的特性以及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都刻畫得栩栩如生。連貓在洞口前捉老鼠的神態,是怎樣地呼吸都觀察得仔仔細細。以後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將處處留心觀察每一個細小的環節,仔細觀察,用心體會,一絲不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才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記得有一次,老師讓我和某個同學一起出畫板報。在畫板報上有一朵花竟然少畫了一片花瓣,她發現了之後立馬補畫,畫的時候還在那邊反反覆覆地修改,在那一刻,彷彿她的一切都在這畫板報中。從此以後,我把她當作了學習的好榜樣,決定做一個細心,一絲不苟的人。

  讀老舍的《貓》讓我獲益匪淺,欲要看究竟,處處細留心。對微小事物的更要仔細觀察。

  老舍《貓》讀後感 篇7

  老舍的《貓》寫於1959年。 在《貓》這篇文章裡,作者用樸實無華而又生動傳神的語言、貼切形象的比喻和擬人化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寫出了貓的種種惹人喜愛的神態舉止,表達了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在老舍的眼裡小貓就是自己的家庭成員,就是那牙牙學語,剛剛學會走路的小孩,對一切充滿著好奇,那麼淘氣可愛,喜歡玩耍,回家就大搖大擺地在那光亮的地板上留下那稚嫩的小腳印,很簡單很普通的東西都可以玩上一整天,它是那麼生氣勃勃,天真可愛呀!充滿著朝氣,令人忍不住憐愛。

  這篇膾炙人口的散文,雖然短小,但內容具體,描寫生動,構思精巧,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流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裡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是一篇令人百讀不厭的優秀的範文。貓雖然在日常中是一種極其普通的小動物,然而在作者老舍先生的筆下卻顯得那麼生動活潑,那麼惹人喜愛。 這正說明了在我們身邊,處處都有美好的事物。如何讓學生學會熱愛生活,學會用心去感受,去發現美,欣賞美,並創造美成了本課的最終目標。老舍的許多散文,文字優美、淺近、動人,文中不但洋溢著作者細膩的情感而且散發著明媚的氣息。這樣的文章雖不是詩,但有著鮮明的節奏和優美的音律。在語言上,老舍語言的通俗易懂與幽默風趣,把文學和兒童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在他們的心靈上,那筆下調皮、耍賴、可愛的小貓,成為他們感受生活、認識母語文字之美

  的開始。可見,老舍先生的作品首先是因為語言的通俗易懂,而且琅琅上口易於朗誦,特別適合在小學階段透過誦讀鍛鍊學生對語言的敏感力和感悟力。

  老舍《貓》讀後感 篇8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語言大師是誰嗎?對了,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老舍爺爺。老舍爺爺是一位高產作家,很了不起!

  老舍爺爺喜歡美景:趵突泉、草原、林海……他也非常喜歡動物,比如有:貓、雞等等,其中最喜歡的動物就是貓。雖然老舍爺爺在生活中無比地愛花,但淘氣的小貓在院子裡抱著他心愛的花枝打鞦韆,在花盆裡摔跤,院子裡的花都枝折花落,他也不去責打它,反而在文章的字裡行間流露出對小貓們深深的喜愛之情。

  在《老舍和貓》這本書中,讓我最感興趣的故事是《馬褲先生》。馬褲先生是一位穿馬褲,戴平光眼鏡,上身穿洋服的人。老舍先生和馬褲先生都乘同一輛火車。火車還沒開,馬褲先生已經用他的行李佔領了車廂裡的空餘鋪位。他躺在床上準備休息了,一看,缺了毯子,缺了枕頭,於是,他就大喊:“拿毯子!拿枕頭!”這聲音可真響,和他同屋的老舍爺爺被他這麼一叫,嚇了個半死。“請少待一會兒,先生,”茶房很和氣地說,“一開車,馬上就給您鋪好。”茶房本以為沒什麼事了,可是不知為什麼,等茶房剛走開兩步,這位馬褲先生又大叫:“茶房!茶房!”這聲音好似火車也要被震得直動。茶房沒辦法,只好去鋪毯子和枕頭。幹完這些事,茶房剛走開半步,馬褲先生又說:“茶!”又走開半步,他又喊:“拿毛巾!”再走開半步,他再一次說道:“倒茶!”……這樣沒完沒了,使茶房搞得糊里糊塗的。最後,在馬褲先生不間斷地無理要求下,茶房眉毛都擰得好像要把誰了才痛快呢!

  老舍爺爺用幽默通俗的語言,精彩的細節,為我們刻畫了一位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的馬褲先生,還用寥寥數語就把茶房的無奈描繪得淋漓盡致,真不愧是語言大師呀!

  講到這裡,你喜歡上老舍爺爺的文章了嗎?

  老舍《貓》讀後感 篇9

  我非常喜歡《貓城記》這本書。

  作者和朋友坐飛機到了火星,飛機碎了,朋友昇天了,而作者卻意外地存活了下來。他只有碎得像些掛著的幹菠菜的衣服和肚子裡的乾糧,幾乎等於一貧如洗(除此之外,他還有一把手,一盒火柴)。

  作者認識了地主大蠍,它的迷林是它的命根子。大蠍請作者為它守護迷林,因為大蠍認為作者這個“外國人”(其實是外星人)就是迷林的守護神;大蠍的兒子小蠍去過外國,是個“新派”人物,有一些知識,看不慣貓人國裡這些貓人的自私行為,卻又無法改變事實,只好無比的悲觀,每天與比迷葉還迷的迷一起嬉笑打鬧;守寡在家的公使太太,帶著公使的八個妾,最喜歡說的就是“不吃迷葉”,每天要說百十遍:“公使太太,到過外國,我不吃迷葉!”“喂,外國人,你該交房租了,五十國魂(貓國的貨幣),我們不吃迷葉!”最後,外敵入侵時,由於貓人的軟弱無能和為自己著想,作者也見證了貓國的滅亡。

  總體來說,貓人是非常自私,頹廢和軟弱的。它們時時刻刻為自己著想,官員種植迷葉(一種能讓人的飢餓感消失,讓人變懶的植物),收穫後分給自己的親戚,剩下的高價賣出;皇帝吃官員進貢的迷葉;老百姓只能吃飯菜,飢一頓飽一頓,生活非常艱苦;人們當兵只為了每月的那幾片迷葉。貓人的宗旨是:欺侮別人,不合作,搗亂,彼此之間互相絕對不接觸。

  我難以想象這樣的國家是如何成立的?沒有規章制度,國內到處亂成一團糟,竟然還有三千餘年的歷史!為什麼不造反呢?後來,我想通了,因為這個民族過於軟弱,過於自私,過於愚鈍。它們沒有文化,而皇上又過於“聰明”,人民講什麼,他就提倡什麼,可最後還是一事無成。

  貓國的滅亡是必然的,它們不懂得合作,自相殘殺,不滅亡,天理難容!畢竟,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只有一條規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老舍《貓》讀後感 篇10

  老舍喜歡帶“小”字的東西:小貓,小狗,小雞、小鴨,小花,小草,小孩兒,小人物,全喜歡。而至今令我影響深的文章,是老舍的短片散文《貓》。

  老舍透過細節描寫,用京味十足、幽默風趣的語言,生動刻畫了他家貓的性格。把一隻機靈、貪玩的,盡職盡責的貓展現的讀者眼前,讓人不禁喜歡上了這隻貓。

  而《貓》這篇短文中間的重點部分,是寫貓的貪玩的:“它會出走一天一夜”、“任憑誰怎麼呼喚,它也不肯回來。”這兩句話寫出了貓的出去玩的時間長,與老舍等待貓回來的急切心情。讀到這裡,我忽然發現,老舍家的貓與我們家的貓性格大多相似,它會在空閒時間,出去“遊玩”,這出去的是間有長有短。短則一天一夜,長則四五六天,而且每次回家身上可掛了不少彩,是不是還會從身上掉下來有傷疤皮的'一撮毛。老舍家的貓與我家的貓完全沒有家貓的本性。

  而這篇文章吸引我的部分,是老舍用動作、神態描寫,寫出了貓的警惕性高、盡職盡責:“屏氣凝視”、“一連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透過這些描寫細節的語句,把貓的動作、神態展現在讀者眼前。我彷彿看到:一隻黃花色的公貓,正瞪大眼睛,放大瞳孔,伏在老鼠洞前,一絲不動地等著老鼠出來,這真是一隻盡職盡責的貓。

  老舍愛貓,但他也愛花,這隻貓剛來到院子裡的時候,對花充滿了好奇,去那根花枝上盪鞦韆,在花盆之間蹦來蹦去,最後把院中的花弄得枝折花落。老舍並沒有生氣,反而覺得眼前這隻貓變得更可愛了。在老舍眼裡,貓雖把花弄壞,但愛貓與愛花是不相矛盾的,。

  讀完《貓》這篇文章。讓我深受體會,令我覺得老舍是一個愛生活,有愛心的人。而他的文字中並沒有華麗的語言來描寫這隻貓,這可能是他的一個寫作特點吧,巴金曾說過:“老舍先生永遠活在他的作品中,活在一代代讀者心中,活在人民中間!”

  老舍《貓》讀後感 篇11

  這幾天,我讀了《老舍與〈貓〉》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老舍,他原名舒慶春。為什麼叫“慶春”呢?因為老舍小時候家裡窮,缺衣少穿的他快凍死時,大姐把他抱入懷中,讓他活了下來,這一天正好過小年,而且趕上了立春,所以就叫他慶春。

  《老舍與〈貓〉》中有許多老舍寫的,被用到課本上的文章,如:《貓》、《母雞》、《趵突泉》、《草原》等。我比較喜歡《趵突泉》。從《趵突泉》這篇文章 中,我瞭解到趵突泉是濟南的三大名勝之一,泉就在城邊不遠,在西門外的橋上便能看見趵突泉流出來的清淺、鮮潔的一溪活水。老舍說假如沒有趵突泉,濟南定會 失去一半的美。趵突泉三個泉口偏西,北邊是條小溪,流向西門。文章還寫了池邊小泉的特點,有的像大魚吐水,有的像一串明珠,有的半天才上來一個水泡,有的 好幾串小碎珠一齊擠上來,比大泉更有趣。

  《老舍與〈貓〉》中沒有被用到課文上的作文也很有趣,比如:《馬褲先生》、《駱駝祥子》、《龍鬚溝》、《四世同堂》等。《龍鬚溝》是一篇話劇,《駱駝祥 子》和《四世同堂》都是小說。《馬褲先生》中的馬褲先生的聲音很響,他愛挖鼻孔,老在車廂中叫茶房,令人無法安寧。他還帶了許多行李。即使在睡覺中,他也 會喊茶房,就是沒那麼響。

  本書還寫了許多關於老舍的事,拓寬了讀者的視野,比如:老舍的故居,老舍的童年,老舍與相聲的不解之緣,以及以老舍為名的文學獎等等。老舍出生在北京城內 一條窄小的衚衕——“小羊圈”衚衕裡,故居在北京東城區燈市口西街豐富衚衕19號。老舍的故居是典型的北京二進三合小院,大門坐西朝東。老舍先生喜歡花, 在他的小院中共有100多種花花草草。《方珍珠》、《龍鬚溝》、《茶館》、《西望長安》等26部著作都是在這裡完成的。故居中的還有很多東西都是後來才收 集回來的。這裡變成了老舍紀念館後,1999年2月老舍紀念館正式開館。

  《老舍與〈貓〉》這本書真好看,既包含了老舍的許許多多篇文章,還告訴了我們很多關於老舍的故事。

  老舍《貓》讀後感 篇12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體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也教會了我用具體事實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體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作者用平實的語言、親切交談的口吻向我們述說他眼中的貓,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既老實又貪玩,既溫柔又倔強,既貪玩又盡職,什麼都怕,但又那麼勇猛。這三個方面的表現,看起來好象是相互矛盾的,但卻都是事實,所以說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細讀課文,我們彷彿置身於作者家中,聽他津津有味地介紹貓的脾氣性格,那古怪、淘氣的貓似乎如在眼前,於是,不知不覺中讓我受到了作者情緒的感染,深深喜愛上他筆下的貓了。貓的一舉一動在作者筆下都具有人格化的意味,讀後倍感風趣幽默。如文中寫它出去玩玩不回家等,說明他不僅僅把貓當作一個小動物,而是當作家裡的一個成員。可以看出作者很喜歡這隻貓。又如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本來是黑乎乎的髒腳印,卻說是美麗的小梅花,可見作者有多麼喜歡這隻頑皮的貓。對於貓的叫聲,作者連用了四個詞語豐富多腔、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簡直把他寫成歌唱家了。

  課文口語多、短句多,常常帶著語氣詞。在這位藝術大師筆下,即使是那些貌似平常的語氣詞,也獲得了豐富的表意功效,韻味十足,耐人尋味兒。說它老實吧,它的確有時候很乖。一個吧字把作者那種對貓的性格捉摸不透的語氣情態維妙維肖地傳達出來了,又與古怪之說暗相吻合。說它貪玩吧,的確是呀,要不怎麼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這裡連用了三個語氣詞,實實在在地突現了作者對貓的關切憐愛之情:擔心、翹望、心疼、著急,種種情態盡在其中。

  在《貓》這篇文章裡,作者用樸實無華而又生動傳神的語言、貼切形象的比喻和擬人化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寫出了貓的種種惹人喜愛的神態舉止,表達了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這篇膾炙人口的散文,雖然短小,但內容具體,描寫生動,剪裁得當,構思精巧,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流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裡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是一篇令人百讀不厭的優秀的範文。貓雖然在日常中是一種極其普通的小動物,然而在作者老舍先生的筆下卻顯得那麼生動活潑,那麼惹人喜愛。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體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也教會了我用具體事實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

  老舍《貓》讀後感 篇13

  《貓》是我國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名作。作者觀察精細、內容飽滿、語言生動有趣、彷彿真的一樣。逼真地描述了貓小時候的調皮可愛和長大後的古靈精怪;在老舍先生的心裡和筆下,貓就像一個可愛淘氣的孩子。

  老舍先生寫到貓的性格時。用了“成天睡大覺”、“無憂無慮”、“什麼事也不問”,描繪出了一個古怪懶貓的形象;但作者筆鋒一轉,又寫到貓的貪玩,一貪玩就“出走一天一夜”,不管誰怎麼呼喚,它都不肯回來。又把貓過分的貪玩描述的惟妙惟肖;但是貓有很盡職,只要發現老鼠的動靜,貓就“閉息凝視”、“一連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

  老舍先生寫的《貓》有很多獨特之處,首先是表達了老舍先生愛貓的真摯感情,無論是古怪還是淘氣,在他眼裡都是十足的可愛;在介紹貓的性格特點時,將事實具體寫出,是貓的形象豐富深刻的生動,給讀者留下印象。

  老舍《貓》讀後感 篇14

  老舍的著作——《貓》,是我寒假最喜歡讀的書。

  這本書裡的散文和短篇小說向我們講述了有趣的故事,由淺入深,將歷史、現實和自然景色、不同的社會氣氛,風俗習慣……都結合在一起,生動活潑,且語言也琅琅上口,活潑傳神。

  我覺得《貓》很值得我們閱讀,老舍把我們不留意的事物全都寫出來了,如母雞、小麻雀、一塊豬肝、善人……有的是某生物做的某事,有的是由此而想出的事情。他把每一篇文章都寫得生動有趣,是人讀著讀著就會笑出來。有的文章一看就調人胃口,如當幽默變成油抹。再仔細地讀完文章呢?同別的文章一樣,使人讚歎不已!

  是啊,老舍的每一個靈動的文字都是一個美妙的音符,每一篇動人的文章都是一道永駐心底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