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老舍> 參觀老舍故居有感作文(精選9篇)

參觀老舍故居有感作文

參觀老舍故居有感作文(精選9篇)

  看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參觀老舍故居有感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參觀老舍故居有感作文 篇1

  說起北京的名人,最先想起的便是老舍先生了,為了更加了解老舍,這個暑假我便去了老舍的故居參觀。

  老舍的故居在北京市東城區豐富衚衕19號,老舍的故居大門坐西朝東,進入二門,來到一個三合院,院子裡有四棵大樹聳立著。這兩棵柿子樹和兩顆梨樹是老舍先生於1954年親手所栽。小院因此得名"丹柿小院"小院,加上北房三間和東西二房為紀念館的主要部分。

  東西二房為《老舍生平創作展》先生各個時期不同版本的作品薈萃其間,還有照片、手稿及生前的遺物等。再現了先生一生的成就,展覽分為"紅旗之子、東方學院、山東歲月、八方來鳳、美國之棋和丹柿小院"六個部分。

  老舍從一個卑微家庭出身、世代文盲的貧窮孩子,到最後的授予“人民藝術家”美譽,寫出《駱駝祥子》、《茶館》、《龍鬚溝》、《四世同堂》等傳世不巧作品,這讓我十分的佩服。

  老舍的作品我最熟悉的當屬《駱駝祥子》了。《駱駝祥子》真實地描繪了北京一個人力車伕的悲慘命運。祥子來自農村,在他拉上租來的洋車以後,立志買一輛車自己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但經歷了三起三落後他絕望了成為了一具行屍走肉。在讀完《駱駝祥子》這部老舍筆下具有悲劇色彩的名著之後,我的第一感覺是理想與現實的不相符。祥子一生夢寐以求的洋車終在無數次巔簸坎坷中碎了,散了。的確,理想與現實的不相符造就了無數的遺憾。有時候夢是不可能成真的,即使像祥子那樣不知疲倦地追求,夢想最終還是破滅了。老舍用這本書反應出了當時社會不讓好人有出路的事實。

  老舍利用一個一個的作品來諷刺、反應當時社會的現狀。去譜寫當時社會的黑暗,所以我覺得老舍是偉大的。正如他的自我寫照:"我是文藝界的一名小卒,幾十年來日日操練在桌與小凳之間,筆是槍,把熱血灑在紙上。"

  這次參觀讓我加深了對這位生在北京,長在北京的人民藝術家——老舍的瞭解。讓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老舍的一生是偉大的,他的作品啟迪著後人,更是透過閱讀,我感受到了自己生活的幸福,感謝現在的偉大時代。

  參觀老舍故居有感作文 篇2

  前年冬天,走進老舍故居。院落並不大,很簡單。院中只有兩口水缸,兩棵柿子樹。雪片打在柿子上,點綴著灰白的院牆。

  初三的時候,學校曾組織我們觀看過話劇駱駝祥子,那是我第一次欣賞到話劇版老舍先生的作品。隨後又借了老舍作品集,老舍先生的作品確實語言質樸生動,但可能由於時代原因,還是有地方不能看懂。

  老舍先生的作品廣受歡迎的原因就是他與市井中,三教九流的人都有交集,正因如此,他才能把他們的生活,舉動等一切描寫得清楚生動,能從書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作為一個北京人,很多北京的土語我都是從老舍的書中才真正見識到的。

  老舍先生作品的“接地氣”和我們現在所說的接地氣並不完全一樣。接地氣說白了是要廣泛接觸老百姓,與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反映最底層普通民眾的願望、訴求、利益。然而在我看來,前者的“接地氣”是刻意的,有些許矯揉造作的,是自己單方面的接近,才會給人帶來接地氣的感覺。而老舍先生的“接地氣”,是雙向的,彼此接近,這樣則會顯得更加自然,是他發自自己心底的流露,是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體現,從而讓人愛看,想看。因此,老舍的作品,讀起來讓人感覺親近,活潑,字裡行間透著京腔京韻,純樸自然。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如此一位可以稱得上偉大的作家,最終卻沒能善終。自絕於人民聽起來多麼可笑。骨灰都沒能夠留下。我們無法想象那樣慘絕人寰的苦楚,無法體會那樣切膚的痛。

  人民藝術家,出身於人民,為人民創作,最後卻自絕於人民,多麼可笑。投湖自盡可能就是他的歸宿。

  參觀老舍故居有感作文 篇3

  這次藍天活動我們來到了著名現代作家、小說家、文學家、戲劇家、曲藝作家——老舍的故居。

  老舍住在一個古樸、安靜、舒適的三合院裡。院裡有兩棵高大挺拔的柿子樹和一個巨大的魚缸。

  這裡分為三個展廳,它們向我們講述老舍的精彩人生:

  1899年2月3日,老舍出生在北京新街口小羊圈衚衕5號院。因為出生的第二天是農曆立春,所以取名為舒慶春。

  1950年,老舍被推選為首任北京文聯主席,連任16年直到去世。他因著作《龍鬚溝》獲“人民藝術家”稱號。

  他的著作非常多,像《茶館》、《龍鬚溝》、《四世同堂》、《二馬》、《貓城記》,人們都朗朗上口。其中著名的《駱駝祥子》曾被譯為成各種語言,深受人們喜愛。

  他涉足藝術門類廣泛。寫京劇、唱京劇、說相聲、演雙簧、唱大鼓、寫曲劇——身體力行是老舍藝術創作的風格。

  老舍一生共有四個孩子,三個女兒分別是:舒濟、舒雨、舒立。兒子是舒乙。

  院裡那兩棵柿子樹是1953年春天,老舍親自種下的。每逢深秋時節,柿樹綴滿紅柿,別有一番詩情畫意。他的'妻子胡絜青美其名為“丹柿小院”。

  老舍離去40多年了,人們並沒有忘記他!他的作品及人格魅力,永遠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參觀老舍故居有感作文 篇4

  已經記不清第一次讀老舍先生的作品是什麼時候了,只記得這麼多年來,我都津津樂道於老舍先生獨特的“老舍式幽默”。今天有幸來到了老舍先生的故居,真的是讓我感觸頗多。

  老舍先生的故居真是很難找,費了半天勁才找到了那個豐富衚衕。那是個絕對安靜的小院,跨過門檻,一打眼的就是一個很娟秀的“福”字,然後便是一個年過花甲的老者微笑著迎了上來。

  小院不大,安安靜靜的氣候,三棵柿子樹的樹冠已經漫到了屋簷上,樹上拳頭大的柿子就那麼掛著。一簇簇的花中間圍著一尊人物的塑像,乾瘦乾瘦的,帶著眼鏡,面色安詳堅毅,那就是老舍先生啊。

  三個展廳分佈在三個方向,裡面還有一位老人在安安靜靜的整理館內的東西。那就是人民藝術家生活了十六年的地方麼?安靜極了,滿園的花花草草,恬靜的氣氛美極了。但是真的,太簡單了。舍予舍予,難道真的舍了自己予了我們?

  我在裡面跟家人一起細細的看了每一處地方,一字一句,每一個圖畫和影片都仔細的看完,最後來到了老舍先生生前的房間。裡面佈局很簡單,然而誰又能想到那其實是總理和齊白石大師、 郭沫若先生等一位位名人飲茶賞文的地方呢。裡面有老舍先生的大幅遺像,那位在館內工作的老人跟我詳細的說了很多老舍先生的故事:“……我啊,這每天早上穿上工作服,我就開始把著院裡每一處地方好好拾掇拾掇,先跟老舍先生說說話,也免得他寂寞……這玻璃啊,我都擦出感情了你說是不是?”那時候,我又一次體會到了,人們對老舍先生的留念。

  已經下午三點了,我足足在這個不大的小院裡呆了三個小時,走出來的時候,再回望那柿子樹,那老舍先生和他夫人熱愛的丹柿小院,看著他們一起鬥魚的魚缸,看著老舍先生去世後他夫人每年回來寫的由“多”“福”組成的“福”字,看著那拿起抹布細細擦拭木門灰塵的老人,和那位溼了眼眶講述老舍先生一生的老人,我也默默地,轉過身,對那寧靜的一切深深地鞠了一躬。

  門口寫著免費開放的四個字,迎著匆匆過往的遊人,不論藍眼睛的黑眼睛的還是什麼別的,都只是想起來老舍先生勤儉愛國的一生,和家人們的那種溫和。

  那是文革時期隕落的巨人,他就是那一位盡心盡力為了文學奮鬥一生的小卒——長眠在我們的記憶裡,永遠受人愛戴!

  參觀老舍故居有感作文 篇5

  現在對我和女兒來說,收到中華文化小大使組委會的手機簡訊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因為各種豐富而有意義的培訓和活動接踵而來,也令我們收穫頗豐。

  老舍先生誕辰113週年之際,我收到去參觀老舍故居的簡訊,我有些許的猶豫:孩子剛剛小學一年級,並且也沒有接觸過先生的作品,她對先生的故居會有感覺嗎?!然而,片刻的猶豫之後,我馬上給老師回覆了去參加活動的簡訊。首先是因為我拜服先生的風骨和文字,同時也希望孩子能夠透過這次活動早些接觸到先生及其作品。

  下班回家,我抓緊給孩子進行了簡單的預習和熱身。我們從網上搜到了老舍故居的網頁,簡單瞭解了一些相關的資訊。之後,我又挑了幾篇先生的散文和孩子一起細細品味。

  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小傢伙竟然聽得入了迷。特別是讀到《我們家的貓》中,那剛剛足月的小貓淘氣的勁頭兒,孩子竟然笑得咯咯不止,直說“太好玩了!太好玩了!”

  小傢伙又纏著我給她講《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的故事,我只能說個梗概。後來我口乾舌燥了,就把她摁在床上睡覺,那也逼著我給讀《北京的春節》。快讀完的時候,小傢伙意猶未盡地睡著了。我在心裡不禁再次歎服先生的文字:樸素得連六歲的孩子都如此親切,然而又是多麼的精緻和絕妙啊!

  第二天上午,孩子興致勃勃地和爸爸一起製作禮物,一起畫了一幅老舍先生的相片,別說,還挺有先生的風采和神韻的。

  中午我和孩子提前到達了老舍故居。中華文化小大使組委會的活動負責人張騰老師告訴我們,今天老舍先生的子女會來參加老舍誕辰113週年紀念活動並簽名售書。確實是難得的機緣啊!

  我們趁著時間尚早先帶著孩子參觀老舍故居。這是一個年味兒濃濃的北京舊式小院,大門坐西向東,進得門來是一個小院子,院子裡熱火朝天的一派忙碌景象。小小的院子中間擺了十幾張八仙桌,幾位工作人員正在忙著往桌上擺放各式傳統小吃:有驢打滾兒、年糕、桂圓兒、香蕉、花生、瓜子兒……院中有三棵大樹,中間靠西的位置擺放著老舍先生的塑像。

  女兒找到了寫有“丹柿小院”的牌子,問我哪兩棵是柿子樹,其中一位工作人員聽到了,主動熱情地告訴孩子,靠近南房的兩棵是柿子樹,另外靠牆的一棵是棗樹,院子中間還有好幾個花池,可以想象這個小院子在夏天的時候得是一番多麼繁茂的景象。

  感覺今年正月的天氣是這些年最冷的了,不知老天是否有意垂憐,當日的陽光格外慷慨,丹柿小院裡竟有了些許暖意。

  女兒饒有興致地看著院子裡佈置的版面,文字是先生的散文《北京的春節》,還配有生動的圖片。昨天我讀到要給灶王爺和灶王奶奶嘴上抹糖瓜兒的那段文字,小傢伙就樂不可支,這回她終於見到了灶王爺和灶王奶奶的圖片,很有興味,舉著相機拍個沒完。

  參觀老舍故居有感作文 篇6

  太陽公公露出了笑臉,鳥兒們唱著歌,花兒隨風跳著歡快的舞蹈,多麼愉快的一天又到了。今天,我們六一中隊來到了北碚,去參觀盧作孚舊居,老舍舊居,梁實秋舊居。然而,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老舍舊居。

  來到了老舍舊居,四周施工機器轟鳴著,一樓一底的老舍舊居對面,立著高大結實的施工塔架。背後,則是一棟高高的居民樓。而老舍紀念館絲毫沒受這些影響。進入老舍紀念館,映入眼簾的是老舍銅像,屋外種滿了竹子、芭蕉,時不時傳來布穀鳥的叫聲。

  走進屋子,一種嚴肅感油然而生。在這間幾平方米的小屋中,老舍卻創作了經典名著《四世同堂》等許多著名作品。他一生筆耕不綴,有著“人民藝術家”的稱號。然而,讓我最感興趣的還是《四世同堂》的漫畫。

  來到了漫畫區,你瞧,他們逼真的動作表情,讓我回到了那個時候。

  這時,我彷彿回到了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被日軍踐踏的北京城。身為四世之尊的祁老太爺,他是最懂得是與非、愛和憎的人。兒子祁天佑是一個正派的生意人,結果反受日本人敲詐勒索,遊街示眾,被逼投河自盡。次孫祁瑞豐貪圖安逸享受當了漢奸。祁老人曾孫小妞妞被活活餓死。小羊圈衚衕的其他人或抗爭,被出賣,弄得家破人亡;或苟且偷生,認賊做父;有人被屠殺,有人被逼瘋……唉!倭焰囂張,國土淪喪,生靈塗炭,家庭離散,這是中國人想要的嗎?何不推翻日本侵略者呢?

  老舍曾經說:“我只有一隻筆,這支筆是我的本錢,也是我的抗敵武器……我由青島跑到濟南,由濟南跑到武漢,而後跑到重慶,這是流亡,是酸楚,是貧寒,是興奮,是抗敵,也就是八方風雨。”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時候,老舍一直用他的筆戰鬥著,他很少像魯迅一般戰鬥得鏗鏘亢奮,他總是用一種平淡不失諷刺的語言匍匐著,前進著。溫柔的筆觸顯然比尖利的刀子更有威力,那文字正一點一點侵蝕著敵人的領地,告訴我們陽光就在堅持的後面。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圓之夜人不歸,花香之地無和平,一腔無聲血,萬縷慈母情,為雪國恥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後生。”中華人民們,你們何時才能掙脫日本侵略者的魔爪,重見自由,一起去“重整河山待後生”?

  參觀老舍故居有感作文 篇7

  前幾天,我跟隨“少年行”活動參觀了許多古建築和名人故居。所有去的地方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老舍故居。

  老舍故居也稱“駱駝祥子故居”,是第一個以書本名字命名的名人故居。跨進大門,我立刻就感受到了很深的文化氣息和文化底蘊。

  進入他的房屋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些棍棒和大刀,它們整齊地排成了一列。據說,老舍先生每當眼睛因學習而累的時候,都會練練這些兵器來調節一下神情。

  往左面拐進去,便可以看到琳琅滿目、數不勝數的圖書,這些全是老舍先生所作,其中一本就是《駱駝祥子》。這本書還被翻譯成了許多國家的語言,可見老舍先生寫的書深受全世界許多人的喜愛。

  再往裡走,便看到了老舍年輕時寫作用的筆和書桌。桌子上有許多的墨汁斑,東一塊、西一塊,差不多佈滿了整個桌子,我心想:應該是他日復一日地寫了又寫,經過日久天長,才弄出來的吧!

  轉頭一看,突然發現牆上有一幅美麗的畫,經過詢問,才知道那是老舍的夫人所作,原來他的夫人還是個藝術家呀!

  老舍先生是一位作家。他用了很多時間寫作,利用空餘時間來習武,可謂是文武雙全。

  這次的老舍故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我也要努力向他學習。

  參觀老舍故居有感作文 篇8

  週末去了老舍故居——隱藏在東城衚衕裡的丹柿小院。院子的門臉極為普通,很容易被當做普通民居而錯過,正房門前的兩株柿子樹為老舍和夫人親手所植,這個季節正結滿了果子,為幽靜的小院平添了許多生氣。舊時知識分子那種樸素、平和而又不失情趣的生活趣味在這個小院裡可見一斑。

  參觀完介紹老舍生平的展覽,再看院子裡碩果壓滿枝頭的柿子樹,不禁想起《項脊軒志》裡的名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世易時移,物是人非,小院給老舍營造了靜心寫作和生活的港灣,卻沒能在暴風雨中給他提供庇護。

  老舍筆下的人物多結局慘淡,他們越是反抗命運,就在命運設定的羅網中陷的越深,最終走向自己的毀滅。老舍這樣處置他們的命運,是不是冥冥中預示了自己的結局呢?然而與小說人物自暴自棄、甘於墮落的消極處世方式相比,老舍選擇了不與泥淖同流合汙,而是有尊嚴的離去,雖令人扼腕,卻也勇氣可嘉。

  參觀老舍故居有感作文 篇9

  在深秋的一個上午,媽媽帶我去參觀了位於青島市黃縣路12號的老舍故居,又名“駱駝祥子博物館”。在參觀的過程中,使我受到了深刻的啟示。

  我們先是沿著一條寂靜的小路向上走,轉而踏入那座莊嚴祥和的院落,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飄落在地上的那層金黃色的銀杏葉,當我抬頭望向那顆銀杏樹的時候,竟然有片片落葉在秋風中飛舞著,飄落在我的肩頭。我接著又看到了院子裡有一個人力車伕的塑像,我懷著疑問望著媽媽,媽媽笑著說:“你還是自己用心參觀一下吧,裡面有詳細的介紹呢。”

  於是,我決定要用自己的觀察和學習來解答自己心中的疑問。待我終於參觀完了所有的展廳,認真的讀完了每一段介紹後,我才明白了院中的塑像就是老舍的著作《駱駝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祥子,是生活在舊社會底層的一個人力車伕,他夢想著能夠擁有一輛自己的車,以求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可是雖然他後來積攢了買車的錢,卻被人搶走了,接著又在以後的日子裡接連地遭受到種種生活的不幸,即使當他後來終於擁有了一輛自己的車時,也沒能徹底改變他悲慘的命運。在黑暗的舊社會,是沒有窮苦人的出路的,但是祥子卻一直愚昧地認為只要有了自己的車,就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我覺得這都是因為祥子沒有知識、沒有文化造成的。

  當我參觀老舍先生的書房,看到老舍先生曾經用過的簡樸的桌椅和古樸的檯燈時,心中更是感慨萬分,我們這些孩子現如今的學習環境和條件都是多麼優越啊,想起自己每天在家都是坐在柔軟舒適的電腦椅上寫作業時,我更是覺得心中忐忑不安。老舍先生在當初那樣簡樸的條件下,依然能夠奮發地學習、思考、寫作,我們這些身處如此幸福優越的環境下的孩子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當我參觀結束要離去的時候,內心仍然不能平靜,腦中一直在迴盪著《駱駝祥子》的故事。望著那些在陽光下金光閃閃的銀杏葉,我感受到了大師的思想和博大的精神就象太陽一樣照耀著我們,鼓勵我們好好學習,長大後好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