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風》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老舍《風》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老舍《風》教學設計1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完成如下任務: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舊北京春風的狂暴。
2、瞭解課文時代背景及作者,為理解課文做好鋪墊。
3、學習生字詞,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4、指導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5、理清課文層次,瞭解作者的寫作思路,學習作者有順序地觀察事物的方法。
6、學習課文第一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透過具體的語言文字型會舊北京春風的狂暴,感受當時的窮苦人民生存的惡劣環境,體會勞動人民的疾苦,進一步感受舊北京的破落衰敗。
2、學習作者有順序、細緻入微地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形象逼真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3、培養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課文的方法,養成“邊讀邊想”和“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
教學重點:
透過具體的語言文字型會舊北京春風的狂暴,體會舊北京勞動人民的疾苦。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有順序、細緻入微的觀察方法及抓住特形象逼真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流程:
一、複習匯入 再現課文 做好鋪墊
1、導言: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9課《風》,請同學們開啟書63頁快速瀏覽課文,回憶一下,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課文主要寫了解放前舊北京的春風橫行無忌的情景。)
2、看看板書回憶一下,課文是按著什麼順序寫的?
(“總——分”的順序;“空間位置”的順序。)
3、師小結:我們在說話或寫文章時也要像老舍先生這樣做到言之有序。(板書:言之有序)
二、品讀感悟 領悟表達 由文生情
過渡:透過上節課的學習,舊北京的春風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板書:狂暴)請同學們默讀課文2、3、4、5自然段,邊讀邊想,哪些語句體現了風的狂暴?請用筆畫下來,有什麼感受請在字裡行間寫一寫。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1、指導學生自讀課文,並能抓住具體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並滲透(讀、思、畫、寫)的讀書方法及習慣,教師巡視並相機指導。
2、交流彙報。
“戶外”一段:
(1)“風來了,鋪戶外的沖天牌樓唧唧吱吱亂響,布幌子吹碎,帶來不知多少裡外的馬嘶牛鳴。”
(從沖天牌樓發出的“唧唧吱吱”聲音上我感到了風的狂暴;布幌子吹碎了,可見風的猛烈;馬嘶牛鳴——說明風沙猛烈打在動物身上才發出這樣的聲音,而且不知從多少裡外傳來的,說明風速快。)
師:能透過你的讀讓我們感受到風的狂暴嗎?(注重朗讀指導。)
(2)大樹把梢頭低得不能再低,乾枝與幹槐豆紛紛降落,樹杈上的鴉巢七零八散。
(大樹“低得不能再低”——說明大樹低到了極點,再低就會折了,可見風的狂暴;紛紛降落——很多不間斷地降落,都是狂風惹得禍;鴉巢——七零八散,可見風的狂暴。)
師:誰能讀出這句,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3)甬路和便道上所有的灰土似乎都飛起來,對面不見人。
(灰土似乎都飛起來,對面不見人——體現風大。)
師:把這三句連起來讀一讀。
師:播放狂風的聲音,感受風的狂暴。風就是如此的狂暴,能讀出來嗎?
師: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可在老舍的筆下卻讓我們感覺到風是如此的猛烈,同學們想一想這是為什麼?(課件出示:沖天牌樓——唧唧吱吱亂響;布幌子——吹碎;不知道多少裡傳來——馬嘶牛鳴;梢頭——低得不能再低;樹枝和幹槐豆——紛紛降落;鴉巢——七零八散;灰土——似乎都飛起來,對面不見人。)讀讀我們剛才抓的這些事物,再看看破折號後面的藍色的字,你有什麼發現嗎?(都寫了這些事物的特點,之前做了細緻入微的觀察。板書:抓住特點;細緻入微)這一段作者也做到了言之有序,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空間位置順序——從上到下。)
這一段中作者除了寫風中的物還寫了什麼?(人)讀一讀,從哪看出風的狂暴?(不由自主——順風走的控制不住;兩腿向前,身子後退——風的力量之大;身上、臉上落滿了黑土——風之狂暴;發紅的眼睛不停地流淚——風沙給人帶來的痛苦。)(板書:疾苦)
師:所以作者說:人在狂風中就像魚兒在驚濤駭浪中掙扎。這是一個什麼句子?這樣一大比方我們就更能體會狂風中的人們行進的艱難。使得文章形象逼真了。(板書:形象逼真)
我們再來讀讀這一句話:除了讀出風的狂暴,還要讀出人們在惡劣環境下生活的艱難。
屋內一段:
再看看屋內一段那體現了狂暴?
那在屋中的苦人們,覺得山牆在搖動,屋瓦被揭開,不知哪一會兒就連房帶人一齊被刮到什麼地方去。
(這寫了人們的感覺,運用了誇張的手法,讓我們感受風的狂暴。)(四面八方吹進來——風無孔不入,可見之大;桌上、炕上——落滿了腥臭的灰土,連正在熬開了的豆汁,也中間翻著白浪,而鍋邊上是嘿嘿的`一圈。——風的狂暴,感受到人們在惡劣的環境下飽受疾苦。)
師:這風是多麼狂暴——讀出來;苦人們是何等的苦啊!——讀出來;人們是多麼無奈呀!——讀出來。
這一段的描寫你體會到作者寫作方面的妙處了嗎?(細緻入微的觀察,生動逼真的描寫。)
院中:
(1)一會兒,風從高處呼嘯而去;一會兒,又擦著地皮襲來,撞擊著院牆,呼隆呼隆地亂響,把院子中的破紙與乾草葉兒颳得不知上哪去才好。
(呼嘯、擦、襲、撞擊、刮——說明風肆無忌憚。)
(2)這樣的風讓人心中沒底——一陣風過去(生接)大家一齊吐了一口氣,心有高處落到遠位。可是,風又來了(生接)使人感到眩暈。人們感到(生接)天、地,連皇城的紅牆與金鑾寶殿似乎都在顫抖。——好大的風啊!太陽(生接)失去了光芒,北京(生接)變成了任憑飛沙走石橫行無忌的場所。
風停後:是否可以感受到風的狂暴?(院子裡比掃的還乾淨;窗欞上堆著小小的墳頭;窗臺上水流的痕跡。)師:作者真是個細心的人,連這樣細小的地方都能觀察到,真的值是觀察細緻入微呀!)
三、歸總一段 體會特點 體會破落
我們從戶外、屋內、院中乃至風停後真正感受到老北京春風的狂暴,橫行無忌。所以作者在課文的第一段中這樣寫到:(課件出示:寒風,卷著黃沙,鬼哭神嚎地吹來,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青天變成了黃天,降落著黃沙。地上,含有馬尿驢糞的黑土與雞毛蒜皮一齊得意地向天上飛。半空中,黑黃上下,漸漸混合,結成一片深灰的沙霧,遮住陽光。太陽所在的地方,黃中透出紅來,像凝固了的血塊。
(體會作者總分的順序,空間位置的順序,遣詞造句也講究邏輯順序。)
師:教師引讀:寒風——生讀(卷著黃沙,鬼哭神嚎地吹來,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青天——生接(變成了黃天,降落著黃沙)地上,——生接(含有馬尿驢糞的黑土與雞毛蒜皮一齊得意地向天上飛。)半空中——生接(黑黃上下,漸漸混合,結成一片深灰的沙霧,遮住了陽光。)太陽——生接(太陽所在的地方,黃中透出紅來,像凝固了的血塊。)所以作者在課文的開頭說——生接(北京的春風似乎不是把春天送來,而是狂暴地把春天吹跑。)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只知道砍樹,不曉得栽樹,慢慢地山成了禿山,地成了光地。)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的政府不顧人民的生活怎樣墮落造成的。課後讀讀老舍先生的《正紅旗下》同學們會有更深的感觸。
老舍《風》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風》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十三單元《風和水》的第一篇主體課文,是著名作家葉聖陶先生的一首小詩。詩歌行文清新活潑、淺顯易懂,像鄰家大哥哥在哼念童謠。這首小詩平凡中透著靈動、樸實中蘊含著優美,語言特點顯著,於不變中有變,錯落有致。全詩以第一人稱,從兒童的視角去觀察、描寫生活中的微風,讓學生初步感知風的特性,受到美的薰陶。
學情分析:
《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這首詩歌既鍛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也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實踐過程中更培養了學生對語文的熱愛之情。詩歌中生字詞不多,讀來朗朗上口,易於熟讀成誦,在學生理解兒歌的基礎上,把學生思維發散開來,透過尋找風,激發學生思維,使其迸發出許多創造的火花。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課堂中教師要設定很多環節來努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知風的特點,體會詩歌韻味。
2.學生在生活中觀察風,培養觀察自然、感受自然的興趣和習慣。
3.自主識字,在實踐中總結不同的識字方法,逐步靈活運用。
過程與方法:
以讀為主,在有感情地朗讀中感受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
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觀察自然、探究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體會詩歌的韻味。
教學難點:
仿寫詩歌,培養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教學卡片,相關影片,朗誦背景音樂
教學課時: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出課題。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叫朋友嗎?今天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大家想不想認識它?咦,它怎麼一溜煙不見了,讓我們一起去找找它。
2、欣賞圖片,找出新朋友。(出示課件圖片)
瞧!它調皮的跑出去玩了,它和柳枝在跳舞,和風車轉圈圈,和國旗遊戲,送小朋友的風箏飛上了天。它就是老師今天帶來的新朋友,你們知道它是誰嗎?(風)
3、匯出課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透過透過談話,設定懸疑,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在欣賞圖片、找朋友的同時,很自然地進入了觀察、發現階段,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既形象又具體,併為後面的教學打下了基礎。】
二、初讀感知,認識字詞。
1、你們喜歡這個朋友嗎?為什麼?(頑皮、可愛、淘氣)那就請大家趕快到詩歌去找找它,和它交交朋友。
2、大家讀得可認真啦!請問遇到不認識的生字,你是怎麼解決的?
學生彙報自己的識字方法。
3、老師也很喜歡這位朋友,也想認識它。(教師配樂範讀兒歌,學生評價。)
4、學生多種形式認讀詞語。(指名讀,集體讀,開火車讀等)
【設計意圖:透過自讀詩歌,運用已經積累的學習方法學習生字詞語,如拼讀法,加偏旁、減偏旁,問同桌,聽讀法等,很好的完成了這項教學任務,充分發揮學習中的自主性,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三、品讀詩歌,體會感情。
1、詞語關我們已經順利通過了。風娃娃已經躲在詩歌裡了,細心地孩子才能找到它。同桌合作完成。
2、彙報結果。
3、你最喜歡哪裡的風,請再次讀一讀那個小節。(生自評、互評)
4、教師出示相應的小節,與學生一起品讀詩歌。(隨文識字)
5、多種方式朗讀,感受風來時給大地帶來的變化,體會詩歌韻味。(指名讀、男女生賽讀、加動作表演讀、教師引讀、集體朗讀等)
6、風看不見摸不著,但我們可以從周圍的事物中找到它,感受到它。現在,它又跑去哪裡了呢?讓我們一起去大自然中找一找。
出示句型,仿寫兒歌。
誰也沒有看見過風,
不用說我和你了,
但是 的時候,
我們知道風 了。
【設計意圖: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個環節我以讀代講,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感受風來時帶給大地的變化,在朗讀中體會詩歌的韻味,提高了語文素養。而且在讀的基礎上,以風娃娃為情景激發學生表演風、找風,從而體會風的調皮、可愛。此設計注重了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為主,把無形的東西變得形象生動。並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仿寫兒歌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四、課外延伸,拓展視野。
1、影片《風是怎樣形成的》。
2、欣賞有關風的詩歌。
【設計意圖:透過影片生動形象的畫面,讓學生很直觀的瞭解到風的形成過程和原因,而且對自然現象產生了很大興趣,滋生學生強烈的求知和探索慾望。】
五、作業超市。
1、背誦詩歌,仿寫詩歌。(必做)
2、畫一畫你看到的風。
3、在生活中觀察、探索大自然神奇的奧秘。
【設計意圖:作業分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形式靈活多樣,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尊重學生差異,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不讓作業成為學生的負擔。而且作業貼近生活,真正實現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老舍《風》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1個字,會寫“遊”這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全詩,仿寫詩歌。
3.瞭解風的特點,培養觀察自然、感受自然的興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會寫“遊”,掌握“遊”的筆畫筆順。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全詩,仿寫詩歌。
【教學難點】
培養觀察自然、感受自然的興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具準備】
多媒體、田字格貼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課題
1.觀看影片——中國好舞蹈張婭姝《風之舞》。
2.齊讀課題兩遍,注意後鼻音。
二、整體感知,初讀詩歌
1.配樂範讀
葉聖陶爺爺非常喜歡風,他為風娃娃寫了一首詩,想不想知道他筆下的風是什麼樣的?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師配樂範讀)。
2.學生自讀
你們也想來讀一讀這首小詩嗎?在讀之前,我們先來回憶一下遇到不認識的字要怎麼辦?
(評價語:這是一個好辦法;你很善於詢問;看來,你很經常查字典)
PPT出示:拼拼音,問同學,問老師,看生字條,查字典,上下文猜字。
師:好,現在請孩子們開啟書本87頁,自己讀一讀這首小詩,用你自己熟悉的方法來解決不認識的字。
過渡:愛惡作劇的雲妹妹把詞語寶寶給遮住了,需要一位風勇士來把她吹走,誰敢來試試?
3.讀詞(指名風勇士讀,其他同學跟讀兩遍)過渡:風勇士一個人的力量不夠,需要全班合作的力量才能吹走她。風勇士讀一遍,其他同學跟讀兩遍。
Shí hou chàn dòng q bō yóu xì
時 候 顫 動 起波 遊 戲
三、再讀課文,精讀感悟
1.學習第一小節
問題:聽老師朗讀課文,用“——”畫出描寫風的句子。
師:既然風看不見摸不著,那我們怎麼知道風來過了呢?
生(預設):樹葉顫動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那兒了。
師:哦,樹葉顫動的時候我們就知道風娃娃來過了(畫橫線)那“顫動”是什麼意思呢?
生(預設):抖動
師:你能用動作來表示顫動嗎?或者你身邊周圍有樹葉顫動的情景嗎?
生表演
師:引導學生觀察窗外樹葉被風吹動的樣子。那這時的風大不大?你沒有認真觀察是察覺不到的,所以這時的風很細小。那我們在讀這一小節的時候聲音要怎樣?(小聲、讀得輕一點)連這麼小的風你都發現了,你是什麼樣的心情?
生:開心、驚喜
師:讀出發現風時你的驚喜之情吧!加上表情和動作會更棒哦!
過渡:同學們讀得可真棒,來,給自己一個贊吧!那我們除了能從樹葉顫動找到風,我們還能從哪找到他呢?接下來由你們自己來把她找出來吧!
2.學習第二小節
師:哪個句子是描寫風的?
師:你們來表演一下“林木點頭”是什麼樣的?(觀看圖片)帶著動作和表情再朗讀。
3.學習第三小節
(1)教學“遊”
師:現在,風娃娃又跑來小河裡做什麼呢?遊戲,“遊”這一個詞是我們這一節課要會寫的生字,我們一起來學。
師:誰來說說它是怎麼記住這兩個字的?
(預設:加一加、部首法、編故事方法等)
師:你們的方法可真多,下面我們一起來寫一寫,這個字,要寫好“遊”字不簡單呀,首先要觀察好“遊”每一筆在田字格中所佔的位置。
師:示範。小手準備好和老師一起寫,注意左邊、右邊和中間都要寫得瘦一點,緊湊一點才好看。要特別注意右邊的下面是“子”。(描一個,寫一個,提醒寫字做到“三個一”)
(2)指導朗讀
師:你玩過遊戲嗎?玩過什麼遊戲呀?玩遊戲時心情怎樣啊?
師:你認為此時風娃娃的心情怎麼樣?誰願意來讀讀,把風娃娃快樂的心情表達出來呢?
師:聽了這位同學的朗讀,我彷彿看到了風娃娃在水中快樂地遊戲,同學們,讓我們也像這位同學這樣,懷著快樂的心情把這節詩讀一讀吧。
師:孩子們,今天我們跟著葉聖陶爺爺走進了風,你覺得這是怎樣的風,如果用我們剛才學的三個詞語選一個來形容,你覺得是哪一個?(微風習習)風輕輕地吹著。讓我們站起來帶著這種感受和喜歡的動作一起來讀讀詩歌吧。
聽著你們讀,我也想來讀一讀,能和我一起合作讀一讀嗎?引讀全文。配樂(大屏出示整篇課文)
四、指導背誦,仿寫訓練
1.這首小詩,我們已經學完了,快看一看,你有什麼新發現?
2.指導背誦
師:這首小詩是葉聖陶爺爺為我們寫的,寫的很美,你能根據我們剛才的發現很快將他背下來嗎?自己先試一試。出示大屏。(關鍵字詞空著)
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3.仿寫(先說後寫)
(出示大屏)
誰也沒有看見過風,
不用說我和你了。
但是 的時候,
我們知道 。
出示:紅旗圖(全班一起說)
請個別人嘗試說:風箏放飛的圖、海浪翻滾圖、小草彎腰圖……。
孩子們你們也是一個個小詩人了。現在拿出你們手中的稿紙,寫一寫。
讓孩子在事先準備好的專用仿寫稿紙上寫一寫。有難度的孩子可以只寫一小節,能幹的孩子可以全部寫完。(風之詠主題區)
4.交流指導
請上4名孩子一起一人讀一小節。他們寫的詩怎麼樣啊?他們四個人寫的連起來就是連在一起就是一首優美的詩了。孩子們只要我們用眼去觀察,用耳去傾聽,用心去感受,我們就可以寫出優美的詩,老師要恭喜你們這節課都寫出優美的詩。
五、作業佈置
1.回去帶著動作背誦這首詩歌給爸爸媽媽聽。
2.和家人再一起創作小詩並寫在生字本上,明天與同學分享你的佳作。
板書設計:
風
樹葉顫動 風在那兒
林木點頭 風正來過
河水起波 風來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