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李白> 李白高適是哪個朝代的

李白高適是哪個朝代的

李白高適是哪個朝代的

  導語:也許是中國詩歌史上最亮、最耀眼的星座,你和杜甫一起輝煌流轉,活在後來一千多年的歲月裡。你不僅燦爛在中國的文學史中,也隨著傳統文化一起走向世界。李白高適是哪個朝代的呢?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一)李白高適是哪個朝代的

  李白是盛唐最傑出的詩人;高適是漢族。盛唐人。字達夫、仲武。

  (二)李白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先世隋時因罪流徙中亞,他出生在安西都護府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境內),五歲時隨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省江油縣)的`青蓮鄉。他在少年時期即“觀百家”,作詩賦,學劍術,好遊俠。25歲時,抱著“四方之志”,出川東遊,“南窮蒼梧,東涉溟海”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天寶初年曾進住長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就遭貶去職。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六十二歲病死在當塗縣令李陽冰家。李白幼時,他的父親對他進行過傳統教育,青年時接觸過道士和縱橫家,也受過儒家的影響,思想比較複雜,這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他性格豪邁,渴望建功立業,但對當時的黑暗社會現實極為不滿,他熱愛祖國山川,同情下層人民,蔑視權貴,但也有一些飲酒求仙、放縱享樂的思想。他的詩現存九百多首,都收在《李太白集》中。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樂府詩約佔四分之一,其代表作為《蜀道難》、《梁父吟》等,代表了其浪漫主義詩歌的最高成就。

  李白也是五七言絕句的聖手。五絕含蓄、深遠,只有王維可以相比;七絕則韻味醇美,音節和諧流暢,感情真率,語言生動,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標舉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標準,和王昌齡的七絕,被評為有唐三百年的典範。

  李白經典詩句

  1、《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2、《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4、《行路難·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5、《三五七言》

  唐·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6、《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7、《將進酒》

  唐·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三)高適簡介

  高適滄州(今河北省景縣)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帶)。有《高常侍集》、《中興間氣集》等傳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終年64歲,贈禮部尚書,諡號忠。

  高適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並稱高岑。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少孤貧,愛交遊,有遊俠之風,並以建功立業自期。早年曾遊歷長安,後到過薊門、盧龍一帶,尋求進身之路,都沒有成功。在此前後,曾在宋中居住,與、結交。其詩直抒胸臆,不尚雕飾,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寫邊塞生活。

  天寶八載(749),經睢陽太守張九皋推薦,應舉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載,因不忍鞭撻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長而辭官,又一次到長安。次年入隴右、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幕,為掌書記。

  安史之亂後,曾任淮南節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劍南節度使等職,官至左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世稱高常侍。《舊唐書·高適傳》說:有唐已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