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老舍> 老舍的貓課文主要內容

老舍的貓課文主要內容

老舍的貓課文主要內容

  讀老舍的貓這篇散文,只覺得作者妙筆生花,細看文辭,卻又相當樸素。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老舍的貓課文主要內容,歡迎檢視。

  老舍散文 《貓》

  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說它老實吧,它有時候的確很乖。它會找個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覺,無憂無慮,什麼事也不過問。可是,它決定要出去玩玩,就會出去走一天一夜,任憑誰怎麼呼喚,它也不肯回來。說它貪玩吧,的確是呀,要不怎麼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聽到老鼠的一點響動,又是多麼盡職。它閉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

  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溫柔可親:同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兒伸出來要求給抓癢。或是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在不叫的時候,它還會咕嚕咕嚕地給自己解悶。這可都憑它的高興。它若是不高興啊,無論誰說多少好話,它一聲也不出。

  它什麼都怕,總想藏起來。可是它又那麼勇猛,不要說見著小蟲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鬥一鬥。

  滿月的小貓更可愛,腿腳還不穩,可是已經學會淘氣。一根雞毛,一個線團,都是它們的好玩具,耍個沒完沒了。一玩起來,它們不知要摔多少跟頭,但是跌到了馬上起來,再跑再跌。它們的頭撞在門上、桌腿上,彼此的頭上,撞疼了也不哭。它們的膽子越來越大,逐漸開闢新的遊戲場所。它們到院子裡來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們在花盆裡摔交,抱著花枝打鞦韆,所過之處,枝折花落。你見了,絕不會責打它們,它們是那麼生機勃勃,天真可愛!

  《貓》賞析

  課文寫三次養貓的故事。三隻貓的外貌、性情各不相同,結局也不同,三次養豬的情趣也不同,失去之後的心情也不同。寫三次養貓,疏密是遞增的,第二次比第一次洋一些,第三次比第二次又詳一些,感情色彩越來越濃,而且波瀾起伏。第一回快樂轉而酸辛,第二回更加快樂,又時時擔心,最後悵然、憤恨。第三回養的貓,貓不討人喜歡。最後受了冤枉,留下深深的悔恨。文章既有生活情趣,又含人生哲理。

  看第一回養貓的情景,讓我們也回憶起小貓的有趣可愛,養貓給休閒平添了多少樂趣!可愛的小貓讓人“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人對寵物有了感情,就會為它們的不幸而難過、酸辛。

  看第二回養貓的情景,又喚起我們另一類回憶,有的貓活潑極了,有趣極了,可到處亂竄,又叫人提心吊膽。三妹常指它笑著罵道:“你這小貓呀,要被乞丐捉去後才不會亂跑呢!”結果不幸而言中了,小貓被過路人捉去了。“我”詛罵那個不知名的奪去我們所愛的東西的人,也就是詛罵損人利己的人。三妹責怪鄰居家的丫頭,明曉得它是我家的,看見人捉貓,卻不出來阻止。那種人,一點不仗義,事不關己,冷眼旁觀。作者寫貓,也寫了一種世態,有的人損人利己,有的人不聞不問。後一種人為前一種人開了綠燈,這兩種人的存在,給人世間造成了極不愉快的後果。

  看作者所寫的第三回養貓,簡直是一則寓言故事了。是“我”“妄下斷語”:咬死芙蓉鳥的“一定是貓”。妻子也同意我的判斷,她的話很值得咀嚼:

  不是這貓咬死的還有誰?它常常對鳥籠望著,我早就叫張嬸要小心了。張嬸!你為什麼不小?

  全部證據就是“它常常對鳥籠望著”,似乎證據充分,卻是莫須有的罪名。試看他們,一旦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勢,對於似是而非的現象,都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從而又強化了錯誤的思維定勢。找不到貓,以為它真是“畏罪潛逃”了。看見它嘴裡好像還在吃著什麼,以為一定是在吃著鳥腿了。結果是揮舞大棒,這隻貓就屈死在主人武力之下。

  這是值得深思的。這隻貓確有不少缺點,有不討人歡喜的地方,但這是它的天性,其實它並不幹壞事。而人們常常會犯這樣的錯誤,因為不討人喜歡,就常懷厭惡之心,一旦有事,就給它定罪,結果鑄成冤案。這樣的教訓是太多了。還是應該重證據,絕對不能搞莫須有。因為白貓常常望著鳥籠,就斷定小鳥一定是白貓咬死的,這樣的邏輯是荒謬的。作者把真正的罪犯寫成黑貓,大有深意,就是說,“我”的武斷,是顛倒黑白!

  將本是“我”的懺悔。能懺悔,就算難能可貴了。懺悔出於良心的.自責。作者意在警示世人,有良心的人也可能犯錯誤,但是一旦發現錯誤,應該虛心自責。看 “我”的自責多麼深切,他並沒有因為“我”是人,你是貓,你本來就有缺點,當時冤枉你也是有道理的,現在給你抹掉罪名,便是“我”極大的仁慈。文過飾非,只會重犯錯誤。只有真誠的懺悔。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從全文看,重點在第三隻貓。故事的主體是“我”,主旨在於冤案的教訓。作者告訴人們,僅僅根據一點可疑的跡象就作出判斷,就會顛倒黑白,傷害無辜。

  《貓》寫作揣摩

  這篇散文,描寫很生動,無論貓的各種形態還是一家人的喜怒哀樂,都躍然紙上。抒情也很真摯,三回養貓,結局不同,心情也不同,或難過酸辛,或悵然憤恨,或懺悔莫及,抒情筆墨雖有濃淡,然而心態畢現,都很有感染力。

  1.抓住特點,作細節描寫。

  情景何以顯得生動?揣摩可知,作者的寫法就是抓住特點,作細節描寫。寫三隻貓,無論篇幅長短,都有細節描寫。有細節描寫,就寫活了。例如寫第一隻貓,有個細節:

  三妹常常取了一條紅帶,或一根繩子,在它面前來回的拖搖著,它便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

  這樣的細節描寫,能引發讀者想像,那小貓的動態乃至情態都在眼前了。它的活潑可愛就是在這樣的細節上具體地顯出來的。第二隻貓,更有趣,更活潑,更是透過一系列細節描寫表現出來的。例如:

  有時蝴蝶安詳地飛過時,它也會撲過去捉。

  這一個鏡頭,就是一幅畫,那小貓的腦袋、眼睛轉來轉去,伺機撲捉的樣子,栩栩如生。那第三隻貓的憂鬱性,懶相,也是用種種細節描寫表現出來的。

  由此可見,描寫一種動物,重要的是要有細節。

  2.心境不同,抒情的色調濃淡也不同。

  第一隻貓活潑可愛,作者這樣抒發自己愉悅的心情:

  我坐在藤椅上看著他們,可以微笑著消耗過一二小時的光陰,那時太陽光曖曖的照著,心上感到生命的新鮮與快樂。

  對於小貓的死,作者是這樣抒情的:

  我心裡也感到一縷的酸辛,可憐這兩月來相伴的小侶!

  第二隻貓是被人偷走的,作者的心情是這樣的:

  我也悵然地,憤恨地,在詛罵著那個不知名的奪去我們所愛的東西的人。

  第三隻貓的死是被自己誤傷的,作者反覆訴說,將自己難過、懺悔的心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感情濃度,都表達得恰如其分。

  由此可見,感情要抒發得好,措詞要貼切,筆墨要恰當。

  讀這篇散文,只覺得作者妙筆生花,細看文辭,卻又相當樸素。可見,樸素的語言,只要用得貼切,各得其所,就可以是鮮明的,生動的。例如“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是很樸實的語言,引發了讀者的想像。

  老舍《貓》教學反思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一、《新課標》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的,這既是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強的針對性。兒童語言貧乏,他們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不斷積累語言的過程。頭腦裡的語言材料增多,語言水平自然提高。這是社會交際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認識、發展智力所必需。時“妙語連珠,出口成章”,習作時“文思泉湧,妙筆生花”都在於一個人具有深厚的語言積澱,教學反思《貓的教學反思》。而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今天我就是結合課文的內容,讓學生積累有關重點詞語,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採用先扶後教的方法,即先引領學生透過“老實”“貪玩”這兩個詞來體會貓的古怪性格,然後讓學生自己在文中找出其他表現貓性格的詞語,並看看作者是怎麼把這些矛盾詞語連起來的?從而讓學生有機會自己閱讀,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如果每節語文課,我們語文老師都能花上幾分鐘的時間,做這樣一件事情,相信學生日後將終身受益。

  二、過去在閱讀教學中,長期存在煩瑣的內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學程式。《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我讓學生自己選擇去讀寫貓性格古怪的句子,並且說說為什麼這麼讀?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劃出作者喜歡貓的語句仔細品讀。學生們透過朗讀揣摩,從老舍優美生動的語言文字中體會到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有同學說:“在作者眼中,貓的髒腳印成了可愛的‘小梅花’,可見作者是多麼喜歡貓呀!”有同學說:“我在‘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這句話中體會到老舍對貓的喜愛,在他眼中貓就像一位歌唱家一樣棒。”還有的同學說:“我從‘蹭你的腿,要給你抓癢癢’這句話看出貓與作者之間有著很深厚的感情。”可見,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潛心研讀,讓學生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感知印象,並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於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

  反思這節課,學生們學得興趣較濃,貓的可愛也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完全歸功於學生能抓住文中的語言文字,透過朗讀進行揣摩體會。但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怎樣將一個事物的特點寫具體方面收穫甚微。這到底該怎麼辦呢?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實踐與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