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筆名的含義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老舍筆名的含義,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現代著名作家和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是滿族,北京市人,出生於城市貧民家庭。老舍先生原名舒慶春,是父母所起。因為他出生在陰曆臘月二十三那天,離春節只差七天,圖吉利,取名“慶春”是慶賀春天到來的意思,到他上中等師範的時候,他為自己起了一個別名,叫“舒舍予”。這個“字”取得很巧妙,他是把自己的姓拆成兩半,成為“舍予”二字。這兩字又有講,是“舍我”——放棄私心和個人利益的意思,也有奉獻自己的含義。以後他取“舍予”中的頭一字,前面加一個“老”字,成為“老舍”,當作自己的筆名。他正式署名“老舍”,當作自己的筆名。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1899年2月3日生於北京。因為老舍生於陰曆年底,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老舍上學後,自己更命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捨棄;予,我。含有“捨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深刻含義。
“老舍”這一筆名,是他在1926年發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時用的`。將“舍予”前添“老”字,而後去掉“予”字,成了現今的“老舍”。這個“老”並不表示年齡大,而是含有一貫、永遠的意思,合起來就一貫、永遠“忘我”。他用“老舍”這一筆名寫了大量文學作品,以至不少人只知道“老舍”而不知道舒慶春是誰。
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他自己說:“我終年是在拼命地寫,發表也好,不發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筆。”正因為如此,他勤奮筆耕,創作了《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龍鬚溝》等大量的文學作品,贏得了“人民藝術家”的崇高讚譽。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