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優秀教學設計
《老人與海》教學設計內容該如何寫?為了讓各位老師有所參考,下面帶來《老人與海》優秀教學設計內容,一起去看看吧!
《老人與海》優秀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結合文中人物的經歷和語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徵意味。
2、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把握小說的主要內容,藉助資料瞭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風格。
3、培養不屈服於命運,憑著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卓絕的環境裡進行抗爭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⑴引導學生對重點段落和人物的內心獨白進行細讀,揣摩小說的語言和行文特點。
⑵培養不屈服於命運,憑著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卓絕的環境裡進行抗爭的精神。
2、教學難點:
結合文中人物的經歷和語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徵意味。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作者簡介
海明威(1899~1961),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生於鄉村醫生家庭,從小喜歡釣魚、打獵、音樂和繪畫,18歲起進入報界,曾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出生人死以致傷痕遍體。1954年,他榮獲諾貝爾文學獎。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開槍自殺,走完了他輝煌的一生。對海明威的評價,正如約翰肯尼迪總統的唁電所說:“幾乎沒有哪個美國人比歐內斯特海明威對美國人民的感情和態度產生過更大的影響。”他稱海明威為“本世紀(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要了解美國,你必須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著美國民族堅強樂觀的精神風範的文學長廊中來。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發表的《太陽照樣升起》。這部表現戰後青年人幻滅感的作品成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馬紮羅的雪》《喪鐘為誰而鳴》(一譯《戰地鐘聲》)和以“精通現代敘事藝術”而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老人與海》。
海明威的文風一向以簡潔明快著稱,俗稱“電報式”,他擅長用極精練的語言塑造人物。他創作風格也很獨特,從來都是站著寫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雙關妙語:“恕我不能站起來”。他筆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彎的硬漢形象,尤以《老人與海》中桑提亞哥最為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這類硬漢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蓋美利堅民族的性格:“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二、關於《老人與海》
海明威是20世紀上半期美國著名作家和記者,也是當時“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繼承了馬克吐溫的現實主義傳統,一方面又在創作思想和創作方法上進行了革新,形成了獨特的風格。1952年發表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是他後期的代表作,集中體現了他的創作特色。當年他獲得普利策獎,兩年後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老人與海》的情節並不複雜。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連續84天沒捕著一條魚。後來,他獨自一人出門遠航,在海上經過三天兩夜的搏鬥,終於捕到一條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然而,在歸航途中,一條條鯊魚陸續圍了上來,儘管老人奮力拼搏,但還是沒能抵擋住兇猛鯊魚的進攻,等他回到海岸時,大馬林魚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課文節選部分情節:
課文節選的.是老人與鯊魚搏鬥的情景,是小說臨近結尾的部分,也是小說情節的高潮,約佔全書的六分之一。從書中的描寫,我們可以看到,老人與鯊魚的搏鬥共分五個回合。用魚叉殺死一條灰鯖鯊,魚叉被帶走,大馬林魚被吃掉四十磅;用刀子殺死兩條星鯊,大馬林魚被吃掉四分之一;用刀子殺死一條犁頭鯊,刀子折斷;用短棍擊退兩條星鯊,大馬林魚半個身子都被咬爛了;用短棍劈打成群結隊的鯊魚,短棍丟掉又用舵把,大馬林魚再也沒什麼可吃的了,只剩下殘骸……五個回合的搏鬥結果卻是一無所有,“他知道他終於給打敗了,而且一點補救的辦法也沒有”。
三、教學過程
1、本文的哲理和象徵意味:
這是一場人與自然搏鬥的驚心動魄的悲劇。老人每取得一點勝利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後遭到無可挽救的失敗。但是,從另外一種意義上來說,他又是一個勝利者。因為,他不屈服於命運,無論在怎麼艱苦卓絕的環境裡,他都憑著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進行了奮勇的抗爭。大馬林魚雖然沒有保住,但他卻捍衛了“人的靈魂的尊嚴”,顯示了“一個人的能耐可以到達什麼程度”,是一個勝利的失敗者,一個失敗的英雄。這樣一個“硬漢子”形象,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說人物。在20世紀30年代以後發表的一些短篇小說裡,海明威描寫了一些拳擊師、鬥牛士、獵人等形象,在這些下層人物身上,他塑造了一種百折不撓、堅強不屈、敢於面對暴力和死亡的“硬漢子”性格,《老人與海》中桑地亞哥的形象就是這種性格的發展與昇華。小說中的大海和鯊魚象徵著與人作對的社會與自然力量,而老人在與之進行的殊死搏鬥中,表現了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不失人的尊嚴,雖敗猶榮,精神上並沒有被打敗。可以說,這樣一個形象,完美地體現了作者所說的“你儘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的思想。
2、人們稱海明威的作品具有“電報式風格”,在本文中,這種特點有哪些體現?
⑴結構上的單純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節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單一而鮮明。本文中直接出場的人物只有老漁夫桑地亞哥一個,情節也主要是圍繞大馬林魚的捕獲以及因此而引來的與鯊魚之間的搏鬥,可謂單純而集中。海明威曾經對《老人與海》的原稿進行了兩百多次的校閱,正如他自己所說,“《老人與海》本來可以寫成一千多頁那麼長,小說裡有村莊中的每個人物,以及他們怎麼謀生,怎樣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一切過程……”然而他砍伐了所有的冗言贅語,刪去了所有別人寫過的東西,刪去了解釋、討論,甚至議論的部分,剪去了一切花花綠綠的比喻,清除了毫無生氣的俗套,使小說單純而集中。
⑵避免使用過多的描寫手法,避免過多地使用形容詞,特別是華麗的辭藻,儘量採用直截了當的敘述和生動鮮明的對話,因此,句子簡短,語彙準確生動。在塑造桑地亞哥這一形象時,他的筆力主要集中在真實而生動地再現老人與鯊魚搏鬥的場景上。鯊魚的來勢兇猛,老人的沉著迎戰,機敏矯捷,都寫得生動逼真。如寫鯊魚出現的情形,“當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後又散開的時候,它就從下面水深的地方竄上來。它遊得那麼快,什麼也不放在眼裡,一衝出藍色的水面就湧現在太陽光下。”這段描寫沒有一個比喻句和形容詞,但鯊魚的兇猛、快捷,形勢的緊迫卻立刻展示在讀者面前,清新洗練的敘述文字和反覆錘鍊的日常用語,使人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文中對大海的描寫粗獷簡潔,猶如一幅水墨山水畫,讀來令人心曠神怡,美不勝收。
⑶鮮明生動的動作描寫和簡潔的對話。海明威善於從感覺、視覺、觸覺著手去刻畫形象,將作者、形象與讀者的距離縮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總是把它們凝結在簡單、迅速的動作中,蘊涵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簡潔的對話中,由讀者自己去體會。如寫老人與鯊魚搏鬥的場面:“老頭兒用魚叉攮到鯊魚頭上的時候,他聽得出那條大魚身上皮開肉綻的聲音。”這種描寫本來都是老人的所見所聞,但讀者讀來便會過電一般油然而生出同樣的感覺,同驚懼,同緊張,同喜悅。海明威“打定主意放手讓讀者去如實地吸取印象”,而“不擠到物件與讀者之間去礙事”,他要讓物件與讀者直接溝通,這也是這篇小說的場景描寫如此震撼人心的一個重要原因。
⑷著力追求一種含蓄、凝練的意境。海明威曾經以冰山來比喻創作,說創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應該隱含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隱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形象越集中鮮明,感情越深沉含蓄。另外,為使“水下”的部分深厚闊大,他還藉助於象徵的手法,使作品蘊涵深意。
3、難點探究:
⑴老人為什麼說:“可是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明確:這句話是桑地亞哥的內心獨白,也是小說的核心精神,它生動地揭示了桑地亞哥的內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觀與價值觀的反映。這句話意味著,人生的使命是奮鬥,是與命運做不懈的抗爭。人生下來雖然面臨種種自然與社會的挑戰,也許這些挑戰強大到足以把人的肉體消滅,但一個人只要保持旺盛的鬥志和在任何艱難險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遠是勝利者。小說中的老漁夫桑地亞哥雖然最終沒能保住大馬林魚,但在與鯊魚搏鬥的過程中,他表現出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不失人的尊嚴,是精神上的勝利者。
⑵文中的獨白有什麼特點?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本文除了有關老漁夫桑地亞哥與鯊魚搏鬥場面的描寫,還有大量人物的內心獨白,它們忠實地記錄了桑地亞哥的內心活動,寫出他在海上漂泊的這幾天的心態,透過自由聯想的方式,真實地再現了老人的思想與感受。這些內心獨白不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內心的自豪感、堅毅以及尋求援助的孤獨感,而且閃爍著深邃豐富的哲理光彩,豐富了小說的思想,構成小說的重要特色。海明威早期小說中的硬漢子多是“啞巴公牛”,言語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漁夫桑地亞哥卻具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具有堅強的理性,是用思想支配行動的人,因此成為海明威小說中刻畫最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老人與海》優秀教學設計【2】
知識與技能:
1、瞭解作家海明威的生平與文學功績
2、掌握內心獨白對形象塑造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在分析情節的過程中來把握人物——桑提亞哥這位硬漢子形象,找出文中人物的內心獨白,進一步明確人物永不屈服的精神和豐富的內心世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老人永不服輸的頑強精神
教學方法:情境法、啟發法、問題探究法
教學步驟及過程:
(一)匯入
大家都知道,鯊魚是一種兇猛的動物,是嗜血成性的“水下魔王”。假如有這樣一個情境,有一天,你獨自一人駕船在海上碰到了一條鯊魚或幾十條鯊魚,你會怎麼做?[學生回答]可是在美國作家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中,一個老人與幾十條鯊魚作戰。是什麼促使老人與之戰鬥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小說,從中我們可以收穫許多。
(二)作者簡介
海明威(1899——1961),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出生於鄉村醫生家庭,從小喜歡釣魚、打獵、音樂和繪畫,18歲起進入報界,曾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出生入死以致傷痕遍體。1954年,他榮獲諾貝爾文學獎。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開槍自殺,走完了他輝煌的一生。對海明威的評價,正如肯尼迪總統的唁電所言:“幾乎沒有那個美國人比海明威對美國人民的感情和態度產生過更大的影響。”他稱海明威為“本世紀(20)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三)故事梗概
小說敘述的是古巴一位飽經滄桑的老漁夫桑提亞哥已經把十四天未捕到魚了,在第八十五天,他又一個人出海遠航,在海上經過三天兩夜的搏鬥,終於捕到了一條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然而,在歸航途中,馬林魚卻被鯊魚吃掉。本文節選的主要是老人與鯊魚搏鬥的情景,是小說臨近結尾的部分,也是小說情節發展的高潮。
(四)分析小說情節
我先給大家一些提示,大家可以根據搏鬥的回合、搏鬥的結果來分析。
五次搏鬥、搏鬥結果
用魚叉殺死一條鯨鯊、失魚叉,魚被吃掉四十磅
用刀子殺死兩條星鯊、魚被吃掉四分之一
用刀子殺死一犁頭鯊、刀子折斷
用短棍擊退兩條星鯊、半個魚身被咬爛了
用短棍劈打成群鯊魚、大馬林魚只剩下殘骸
小結:老人與鯊魚搏鬥每取得一點勝利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後一無所有,遭到無可挽救的失敗。
(五)分析內心獨白
透過大家的分工合作,我們理清了小說的情節。之前我們在單元解讀中說過人
物形象的刻畫與小說情節的發展是密切聯絡的。我們也講過,分析人物形象還可以從語言、外貌、神情、內心獨白等方面入手。這篇小說中的主人公桑提亞哥,作者主要從哪個方面來刻畫他的呢?
1、文中五次搏鬥前與後老人的內心獨白。
2、透過這些描寫,我們可以看出主人公怎麼樣的性格特點?
(1)不能夠阻止他來害我,但是也許我可以捉住他。(毫不屈服、充滿自信)
(2)現在倒黴的時刻就要來到,我連魚叉也給丟啦。Dentuso這個東西,極殘忍,又能幹,既強壯,又聰明。可我比他更聰明。(高度自信、鬥志旺盛)
(3)是把一個人養活一整個冬天的魚啊。別那樣想吧。歇一歇,把你的手弄好,守住剩下來的魚肉。(接受現實、開創未來)
(4)這一會他們可把我打敗了。我已經上了年紀,不能拿棍子把鯊魚給打死。但是,只要我有漿,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想法去揍死他們。(堅韌無畏、經驗豐富)
(5)現在一切都過去了。不過,也許他們還要向我撲來吧。可是,一個人在黑夜裡,沒有一件武器,怎麼去對付他們呢?(處亂不驚、思考對策)
(6)船還是好好的,他想。完完整整,沒有半點兒損傷,只除了那個舵把。那是容易配上的。(永不氣餒、充滿希望)
(六)分析人物形象
讓學生結合故事情節及人物內心獨白分析主人公形象。
在武器簡陋、孤立無援、鯊魚輪番來襲的情況下,老人憑著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進行了奮勇的鬥爭,在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種百折不撓、堅強不屈、勇於面對暴力和死亡的“硬漢子“形象。
小說中的大海和鯊魚象徵著與人作對的社會與自然力量,而老人與之進行的殊死搏鬥中,表現了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不失人的尊嚴,雖敗猶榮,精神上並沒有被打敗。可以說,這樣一個形象,完美的體現了作者所說的“你儘可把它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的思想。
(七)討論交流
《老人與海》發生在茫茫大海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人們認為他確實是一部好書,一本讓人終身受益的好書,因為他給人們太多太多的人生啟示。那麼你獲得了怎樣的人生啟示呢?【學生自由發言,暢談人生啟示】
(八)佈置作業
閱讀《老人與海》可以領會到許多做人的道理,尤其是懂得如何面對困難,做生活的強者。請寫一篇讀後感(800字左右),記下自己的讀書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