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的創作背景與內涵

《老人與海》的創作背景與內涵

《老人與海》的創作背景與內涵

  海明威是美國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老人與海》是他晚年的代表作,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雖然只是一部中篇小說,卻是海明威的思想集大成的作品,內涵豐富,意義深遠,從問世到現在,一直是文學界研究海明威最重要的依據。

  《老人與海》的創作背景與內涵

  海明威是一個非常具有特色的作家。在他的性格中,有著不同於一般作家的特質,他當過兵,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位非常有思想的作家。雖然他的性格中有非常勇敢的一面,但是他的心裡是仁愛的,非常厭惡戰爭。一戰後創作的《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等作品就是以反戰為主題的小說。戰爭結束以後,海明威的創作進入了一個低谷,和平時期的海明威又開始了他新的思索,以他獨特的思維方式來觀察這個世界,他的思維非常獨特,之後的作品表達手法隱晦,似乎表示他的思維進入到了另外一種層面,但是不變的是他的勇氣。

  《老人與海》這部作品故事結構很簡單,講述的是一個老漁夫在海上和一條大魚搏鬥2天的故事。在這篇小說裡,海明威透過老人與大魚的搏鬥、老人的思考、老人的言語以及老人的夢境,賦予這篇中篇小說深刻的內涵。從表面上老人的勇敢、堅韌、樂觀,夢境中老人的渴望、思想還有老人在這84天中的思想鬥爭,讓這部作品裡面飽含人生哲理。不管從哪一方面來看,老人身上都有海明威自身的影子,這是他對這個世界的終極思考,他賦予了這位普通老漁民偉岸的形象,這是海明威自己對自身的剖析。海明威是很有勇氣的,他不但有勇氣面對這個世界,也有勇氣面對真實的自己,也正是這勇氣,促使海明威一次次走向巔峰,一次次挑戰自己的極限。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是海明威一生的精神追求,更是他那個時代美國人缺乏的精神。這是一種虛無的東西,它也許是命運,你無法戰勝它,但是卻要去勇敢面對,即使失敗,這個過程仍然要轟轟烈烈,不能放棄。正是這樣,《老人與海》成為海明威的巔峰之作,他自知無法再一次攀登高峰,但是在別人眼中他是頂峰的象徵,他很明白自身所陷入的困境,能看到這一點,足以說明海明威的偉大,在作家之中能夠達到海明威這樣思想高度的人並不多。

  一、《老人與海》的創作背景

  《老人與海》這部小說中的每一個元素都是海明威精心構思的.。故事背景是在海明威寫作這部作品時候的古巴,人物很少,線索也並不龐雜,很簡單。主人公是一位聖地亞哥的老漁民,另外還有一個小男孩,這位老漁夫年紀很大了,卻仍然堅持出海捕魚。他是一位優秀的漁夫,雖然年紀大了,卻從不服輸。他的計劃是捕獲一條大魚,儘管84天都沒有捕到魚了,卻沒有放棄,每天按時出海,終於在第85天的時候釣到了一條大魚。經過兩天的奮鬥,冒著被大魚拖向深海的危險,在沒有食物沒有水的情況下,終於制服大魚。但是在回去的路上遇到鯊魚的搶奪,老漁夫奮力與鯊魚搏鬥,並一一將其擊殺,但是,大魚仍然被吃光了。老人筋疲力盡,回到家裡好好的睡了一覺,並夢見了很多美好且輝煌的日子,在夢中,他忘記了殘酷的現實。

  對於《老人與海》的研究,就要先審視海明威這個人的思想與個人以及社會背景。海明威是一位比較獨特的作家,他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負過傷。他一直以硬漢形象示人,他喜歡飲酒、狩獵、捕魚、拳擊和滑雪,是一個典型的硬漢。他的性格,他的骨子裡面是永不服輸的精神。他還贊同尼采的觀點:“適時而死。死在幸福之峰巔者最光榮。”他一生奉行的至理名言就是:人可以被毀滅,但絕不能被打敗。正是這樣,當他自傳作品《流動的聖餐》的創作陷入困境,而電療致使記憶衰竭,當創作靈感真正消失的時候,他選擇了離開這個世界,在自己巔峰時刻離開這個世界。

  晚年的海明威之所以寫作《老人與海》,很大的程度上是因為後期的海明威創作的眼光轉向用一種哲學的態度審視自己的一生。以前的作品都是書寫世界,後期的海明威思想更加深邃,他想用一部小說來表現思想,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有一個明確的指向。《老人與海》是一個簡單而又複雜的故事,它沒有明確的贊成或者反對某事和某人,只是在講述一件事情,這件事情猶如一個世界,包含了海明威的全部思考。海明威認為文字所能表達的只不過是文學中很小的一部分,他努力的想象讀者展示一個更多更廣闊的世界,這部作品無所指而又無所不指,這就已經給這部作品賦予了很強的哲學和神秘色彩。

  海明威在寫《老人與海》之前,很久沒有作品引起轟動了,這令海明威非常痛苦。他是一個不服輸的人,他想超越以前,不停地超越,他陷入了苦苦的思索。這段時間是他想了很多問題的一段時間,是他思想的完全成熟的階段,他努力的想創造巔峰。《老人與海》這部作品很大程度上是他這段時間思索的過程和他人生的信念和追求,海明威也意識到,這可能是他最後一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結晶與總結。在小說裡面的老漁夫,身上也有很濃厚的海明威的影子,老人的思想和性格,都是海明威賦予的。短短的一部中篇小說,濃縮了海明威全部的才華與思想,海明威創造了他個人的巔峰,憑藉這部作品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本身也成了美國人的精神支柱。此後,海明威再也無法創造更高的巔峰,也許他就是用《老人與海》這部作品來展示自己的全部。這部作品也耗盡了他的心血,幾年後,信奉“可以被打垮,但絕不能認輸”的海明威飲彈自盡了,用生命詮釋了他的信念與追求。

  二、《老人與海》的內涵

  在《老人與海》這部小說中,所遇到的大魚、鯊魚,都是老人遇到的對手,是老漁夫需要去戰勝的,而天氣、運氣等因素則是客觀環境,老人捕魚的過程在作者看來也就是人生的一個過程的濃縮。從老漁夫所擁有的條件來看,他是不可能戰勝這些東西的,老人也明白自己的處境,但是這個老漁夫卻一直沒有放棄,直到最後一無所獲的回家。

  整篇小說充滿隱喻和內涵,每一個事物都有所暗指,每一個想法和環境都是人生信念的外向化。從宏觀上來看,老人前84天的一無所獲暗指人生的不如意,而且前提是這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老漁夫。這個身份一直支撐著後面的故事,優秀的人不放棄,所以他遇到了大魚,老人勇敢的抓住了機會,用自己的技術、毅力去和大魚搏鬥,意味著他能夠滿載而歸,這也正是人生得意的時刻,可是危機也不期而至,他遭到了鯊魚的圍攻,這一刻老人再次展現了他堅強不屈的一面,奮力和鯊魚搏鬥,並擊殺了大部分鯊魚。人生遭遇不測,並能夠勇敢面對而且戰勝它,只是勝利果實也所剩無幾,最後回到海灘的時候只剩下一副魚骨架。經過八十多天的等待和兩天兩夜的奮戰,所得到的只不過是一副骨架而已。這和我國俗語“人生是赤裸裸的來也是赤裸裸的去”有異曲同工之處,而這八十多天只是人生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包含了人生的全部因素。不同的是,老人明知道是這個結果也勇敢去面對,去拼搏,最後仍然是微笑面對,再回過頭來看前提,這個是為極為優秀的老漁夫,也就是說,只有勇敢的拼搏的人,明知最後什麼都得不到,也能坦然的微笑面對,這才是真正的勇士。

  小說創作的背景是在戰後,社會世風日下,努力拼搏的價值觀日益被人淡忘,和平時期瀰漫著墮落的風氣。作為一位一輩子崇尚勇氣、奮鬥的海明威感到,人生追求的是這個過程中的精神,結果都一樣,再優秀也是一無所獲,人與人的差別不在於開始和結果,而是過程。這也是海明威的終極人生感悟,也是他在感到自己沒有能力去創造、去拼搏後坦然選擇自殺的原因。《老人與海》是海明威畢生心血的凝聚,是一部很獨特的很有思想內涵的小說,後人可以不斷的從中汲取對自己有價值的思想。

  拓展閱讀:《老人與海》好段摘抄

  1.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日子。走運當然是好的,不過我情願做到分毫不差。這樣,運氣來的時候,你就有所準備了。

  2.不過話得說回來,沒有一樁事是容易的。

  3.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的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

  4.陸地上空的雲塊這時候像山岡般聳立著,海岸只剩下一長條綠色的線,背後是些灰青色的小山.海水此刻呈現藍色,深的簡直髮紫了.

  5.現在不是去想缺少什麼的時候,該想一想憑現有的東西你能做什麼。

  6.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

  7.但是這些傷疤中沒有一塊是新的。它們象無魚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蝕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顯得古老,除了那雙眼睛,它們象海水一般藍,是愉快而不肯認輸的。

  8.這兩個肩膀挺怪,人非常老邁了,肩膀卻依然很強健,脖子也依然很壯實,而且當老人睡著了,腦袋向前耷拉著的時候,皺紋也不大明顯了。

  9.他的襯衫上不知打了多少次補丁,弄得象他那張帆一樣,這些補丁被陽光曬得褪成了許多深淺不同的顏色。

  10.不過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

  11.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