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老人與海的讀後感(精選4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老人與海的讀後感(精選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1
這本書主要描述了老漁夫聖地亞哥出乎意料的釣到了一條超過一千磅重的槍魚。老人和這條魚周旋了兩天,終於叉中了它。但受傷的魚兒在海上留下了一條血腥的蹤跡,引來無數鯊魚的爭搶。老人奮力與鯊魚搏鬥,但回到海港時,槍魚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累得精疲力盡,但老人明白自己並沒有被鯊魚真正的打敗。
合上這本書,我的心卻仍不能平靜,腦海中時時浮現出老人在與鯊魚搏鬥時的畫面,想著這些,我不禁慚愧地低下了頭。記得那回,數學老師抽出一節課的時間讓我們做一張試卷,“一路上”,我“過關斬將”,“打敗”了不少題目,但偏偏在一道思考題上卡了殼,任憑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看著上面的空白,我不假思索地亂填了幾道算式上去充數。試卷發下來,一個鮮紅的叉映入我的眼簾,望著其他同學試卷上的勾,我心裡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什麼滋味都不是。其實,我的推算是正確的,可當我離正確答案還有一步之遙時,我向這道題目屈服了,成為一個失敗者。
望著這本書,我下決心要學習書中其主人公的精神,永不言敗,並飽覽群書,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人!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它讓我領悟無盡的奧妙與哲理,我將與書為伴一生!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2
這個寒假,我讀完了《老人與海》一書,深有所感悟。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已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了,在進行了一系列自我安慰後,在第八十五天出海捕魚,他遇到了一條很大的魚,經過一番搏鬥後,又遭到鯊魚群的攻擊,終於把那條大魚的一部分拖上了岸,人們紛紛稱讚聖地亞哥老人。
在老人和魚搏鬥時,他為什麼自始至終沒有放棄要抓到它的信念?因為它已經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了,而他在年輕的時候,各方面生活技能都很熟練,他想證明自己寶刀未老,能捕到大魚。
在現實中,也有人類似於聖地亞哥老人,我國著名作家史鐵生雙腿殘疾,只能靠輪椅前進,但他沒有因為殘疾而放棄生活,沒有因為殘疾而自卑,而是勇往直前,參考其他著名作家的作品,感悟生活,寫出一篇又一篇的名作,然後不斷獲獎,成為一個文學界的奇蹟!
透過聖地亞哥老人和著名作家史鐵生的'故事,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到底不放棄,認真對待每一場挑戰,併發揮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告訴你自己:“我能行!”,輸了不氣餒,贏了不驕傲,就算有一點挫折,不要害怕它們,那只是暫時的,你還有精神上的力量。陽光總在風雨後,如果你堅持下去,那麼勝利者一定會是你。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3
是誰不屈不撓?是誰永不言敗?是誰頑強拼搏?這就是《老人與海》這本書的主人公——那位可敬的老人。這個老人名叫提桑阿果,他是個以打漁為生的老人,堅強,樂觀,無所畏懼。他有個幫手,是個善良、樂於助人的小夥子。一天,老人獨自去海上打魚,與以前相異,這一次,他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他與這條比他的船還長的魚鬥智鬥勇,最後制服了那條大魚,將它殺死了。但是,在回到的途中,魚的血腥氣引來了成群的、兇猛的鯊魚。鯊魚一條接一條地被老人趕走,又捲土重來,幾次都把老人累得筋疲力盡。但老人不知倦怠地與鯊魚搏鬥,最後捱到了小港灣裡。儘管他儘自我最大的用心與鯊魚周旋,但是,他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魚的骨架。鯊魚把能吃的魚肉都吃了,老人也真的筋疲力盡了。看完這個故事,我立即被老人的堅強執著、不屈不撓和永不言敗的精神感動了。是呀,應對掙扎的大魚,他從容不迫,在危難的時光給自我打氣,朝著自我的獵物、自我的方向發起最後的衝鋒,佔有它,征服它,毀滅它。他為自我的獵物而用心拼搏,不為任何困難所壓倒。應對兇殘的鯊魚,老人沉著冷靜,在冰冷的海水與飢餓的鯊魚群中毫不膽怯,奮勇向前,使出渾身解數與鯊魚鬥爭。他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垮的,你能夠消滅一個人,可也是打不垮他。”
看啊,他也是以那樣的勇氣與信心以及他那頑強的魄力打垮了阻礙他的困難。正是作家海明威的生花妙筆,創造、刻畫了這栩栩如生的人物。經過細緻的心理描述,作者完整地以另一種方式把人物的性格赤裸裸地裸露出來,刻畫出一個逼真又充滿個性的人物形象。而那些外貌描述,則是對整個故事氣氛的襯托,把人物的風格與特徵完美地組合在了一齊。這些對人物細緻的描述,不僅僅凸出了人物的個性,也在暗中推進了故事節,把人物感情變化與情節的發展融合在一齊,出神入化,結構連貫,讓讀者情不自禁地與書中人物同歡樂,共痛楚,體驗得深刻完整。整篇小說結構嚴謹,語言流利而生動,使我彷彿聞到了海風清新的鹹味,聽到了老人的喃喃自語。這真是一篇完美的中篇,讀起來宛如神來之筆。曲折的故事節讓我痴迷,偉大的精神令我震撼,流暢而深刻的語言使我沉醉。這篇小說所包含的東西是我永遠也講不完的。彩虹總在風雨後。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4
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最後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一副空骨架,這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曾經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鬥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
——題記
《老人與海》成功的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它的作者海明威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書中講的是古巴的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84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著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才是勝利者。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因為,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為高貴的自信!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海明威的這部小說榮獲了諾貝爾文學獎和普利策獎。這個骨頭裡留有幾百塊彈片的硬漢作家,恰當地寫出了生命的強度,告訴我們怎麼去面對生、老、病、死,告訴我們心該有多寬。老人是孤獨的,他是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的旅人,但他又是不孤獨的,因為他的意志是那樣的堅強。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聖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因為,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為高貴的自信。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就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以前,我做什麼事只要有一點不順利,就會退縮,有時還會說上幾句垂頭喪氣的話。在學習上,我只要有幾次考試不是很理想就沒有信心,認為自己考不到好成績。《老人與海》中,主人公與鯊魚搏鬥,魚叉被鯊魚帶走了,他就把小刀綁在槳把上。刀子折斷了,他就用短棍。短棍也丟掉了,他就用舵把。這種充滿信心、鍥而不捨的精神,不正是我所缺少的嗎?自從讀了這本書之後,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學習上不再因為一兩次不順利而失去信心,而是越考不好,就越要考好。
今後,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信心十足地去面對,堅持到底,決不退縮。我要感謝這本書,感謝它讓我學到了那麼多知識,感謝它讓我懂得了那麼多道理,感謝它讓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自己的缺點,使我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一個真正的強者,只能被摧毀而不能被擊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