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橋》教學實錄分享
《橋》這篇文章雖然篇幅不長,但是語言簡練生動,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 的光輝形象,為大家分享了有關《橋》課堂實錄,一起來看看吧!
課前談話:未成曲調先有情
師:同學們,聽說你們特別喜歡讀書。我們一起交流一下,說說你們最近都讀了哪些書?
生:我最近看了沈石溪的動物小說《白象家族》。
生:哈利波特的魔幻小說。
生:郭敬明的《臨界爵跡》。
師:同學們確實很喜歡讀書,而且課外閱讀的絕大部分是小說。這樣吧,上課前我也推薦大家讀一篇小說。(課件出示:五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八”——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敲門聲》)請一位同學來讀給大家聽。
生:聽了流露出驚訝的神情。
師:看你們滿臉驚訝,為什麼感到驚訝?
生:地球上為什麼會只剩下最後一個人呢?
生:只剩最後一個人,為什麼門外會響起敲門聲?
生:我感到恐怖。
師:還有什麼感覺?
生:既然是一篇文章,怎麼會這麼短?
師:看來這篇文章留給大家的疑問、懸念很多。像這麼短的小說有個什麼名稱?
生:微型小說。
師:是的。根據篇幅的長短,可以把小說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微型小說。微型小說又叫小小說。(課件出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微型小說。)
【點評:羅老師課前與學生的這段談話,讓學生對“微型小說”的文體特點有了大致的瞭解。這種與即將要進行的學習關聯性很強的匯入,是促成有效教學的前奏。在簡短的交流中,羅老師與學生們一起分享了對“小說”的瞭解,比如內容、體裁等等;也一起分享了對“小說”的閱讀體會。這樣的渲染,使即將要開始的語文學習,充滿著文學的意蘊,也非常明確地傳遞了本課教學的主題:關注文字體裁,學習語言表達。】
梳理情節識“老漢”。
師:小小說在表達上到底有哪些特色呢?今天我們透過學習談歌的《橋》,一起來了解一下小小說。
生:(齊讀課題)橋。
師:同學們都已經預習了課文,請一起來讀讀這兩句句子:
1: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裡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師:這裡有兩個生字(咆哮),兩個多音字(奔、當),你們全讀對了,預習非常認真
2: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這裡祭奠。
師:句子讀得很通順。這個句子中的三個生字:攙、祭、奠特別難寫。請同學們在課堂作業紙上寫一遍。
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批改。
師:老師再來檢查一下同學們對內容的理解。大家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哪些人物?
生:主要寫了老漢、小夥子、村民 和老太太。
師:老漢、小夥子和村民
生:村裡發洪水,老漢指揮村民從一座木橋上逃生,村民們得救了,他小夥子卻犧牲了。
師:說得太好了,既簡潔,又清楚。
【定評:小說中有趣的、生動的情節,往往但預習的過程容易讀錯的字和難讀的字,人物之間的關。這些練習在提醒學生】
師:,主要寫誰?
生:老漢。
師:重點是寫老漢,老師學習建議:請默讀課文,找出直接描寫老漢的句子,待會我們一起交流交流。開始吧!
生:學生默讀課文,劃出描寫老漢的有關句子。
師:閱讀速度快的同學,同桌可以對照一下各自找到的句子。
生:同桌相互交流各自找出的句子。
師:我們來交流一下。
生:學生彙報自己找的句子。
師:真了不起。不僅找全面,而且說得清楚明白。我把找出來的句子打在螢幕上沒有劃全的同學,。
生:個別學生補充圈劃描寫老漢的句子。
師:輕輕地讀一讀這些句子,你的腦海裡浮現出一位怎樣的老漢?
生:學生輕聲讀句子。紛紛舉手。
生:在我的腦海裡出現了先人後己、捨己為人的老漢。
生:大公無私。
師:
生:為人正直。
生:鎮定。
生:勇敢
生:非常聰明。
,都有自己的理解和體會。詞語,哪句
生:“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這個句子老漢的鎮定。
師:你把這個句子讀給大家聽。
師:她候強調了這感嘆號老漢的鎮定
師:
生:個別朗讀。
師:
生:老漢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裡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師:又
生:
師:老師把老漢說的話改一改,你。
(鄉親們,這座木橋很窄,也不夠牢固!大家千萬不要擁擠,排成一隊按順序過橋。如果你是共產黨員請排在後邊,讓普通老百姓先過去。)
師:這句話鄉親們——。
生:接讀。
生:這樣就突出不了當時情況危急了。
師:是的。寫文章要根據表達的需要,選擇語言。描寫的是十分危急的時刻,語言簡潔的。這一組句子,除了老漢的語言讓我們感受到老漢的形象,你還透過什麼感受到老漢的形象?
生:從老漢的動作感受到老漢的形象。
師:學生說動作的詞,老師圈畫:衝、揪、吼、推。你能把老漢兇得像只豹子讀出來嗎?
生:有感情朗讀。
生:我還從“清瘦的臉、他像一座山”這些神態看出老漢的形象。
師:你能讀好這個句子嗎?
生:有感情朗讀。
師:我們抓住老漢的語言、動作、神態,感受到老漢的大公無私、先人後己。同時,我們也發現了一個語言的秘密,課文語句都非常——
生:簡潔。
師:我們合作著再把老漢的話語讀一讀。我來讀提示語,你們讀老漢的話。(師生合作讀。)
師:我們抓住描寫老漢的句子,體會到這篇小小說的一個特點:語言簡潔。這篇文章整篇課文句子都非常簡潔。我認真數過,課文只有618個字,卻有27個自然段。課文中像這樣簡短的語句還有很多很多。甚至還有比這些句子更短的。快速瀏覽一下課文。找一處證明一下。不用舉手,用手指出來,我看看誰發現了。
【點評:老漢是這篇小小說中的人物,從人物的描寫入手,自然、巧妙又很合理描寫段】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師:
師:誰來讀一讀這段話。
生:有感情朗讀。
師:大家來練一練。
生:。
師:(評價)你的朗讀讓大家感受了,
課文中老建議同學們默讀課文,劃出直接描寫暴雨、洪水的句子,摘錄一兩句值得欣賞的句子想一想這個句子
生:,老師巡視批改。
師:摘錄好的同學,
生:自由朗讀自己摘錄的句子。
師:我們來交流彙報一下。你摘錄的是哪句?
生:我摘錄的是“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師:出示句子。這個句子?
生:這個句子用了擬人的寫法了洪水的可怕。
生:我摘錄的是: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裡狂奔而來,勢不可當。這個句子把“山洪”比作“像一群受驚的野馬”,。
生:我摘錄的是: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這個句子也是用了擬人的手法。
生:我摘錄的是: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用了擬人。
師:連起來把這四個句子讀一讀
師:讀了這些句子,你覺得洪水
生:像從地獄來的惡魔。
生:像分子。
生:像野獸。
師:。寫洪水的句子嗎?
生:學生彙報交流描寫洪水的句子。
師:沒有劃全的趕緊補上。然後再讀一讀這些寫洪水的句子,看看洪水從開始到後面,有什麼變化沒有?
生:瀏覽這些句子,發現洪水越升越高。
師:讀了這些句子,你覺得當時情況怎麼樣?你腦海裡會跳出哪些情況危急的詞語?
生:十萬火急。
生:迫在眉睫。
生:火燒眉毛。
師:。
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讀這組句子。
師:我們合作著讀一讀這組句子。
十萬火急。。
師:這篇課文主要字數,為什麼要花這麼多筆墨洪水呢?
生:這樣寫更能體現出老漢在危急時的先人後己。
生:用洪水襯托老漢的鎮定。
師:你們真厲害。這環境襯托。(板書:環境襯托)老漢和洪水的,小小說的兩個特點
生:語言簡潔,環境襯托。
【點評:語言積累讓學生描寫暴雨洪水的句子透過聲情並茂的朗讀,老師“課文是寫老漢,為什麼要花這麼多筆墨寫暴雨和洪水呢?”學生】
師:你們快速瀏覽一下
生:瀏覽全文。
師:到什麼時候才告訴我們老漢和小夥子的關係?
生:讀到最後才知道。
師:為什麼作者不在前面就告訴我們他們倆是父子呢?
生:增添了文章的神秘感。
生:這樣可以吸引我們讀下去。
師:就像上課前我們讀的《敲門聲》,結尾有懸念,這樣結尾。我們來讀一讀這個結尾。
生:齊讀課文最後四個自然段。
【點評:巧設懸念,結尾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是小小說的又一特點。在這個教學目標時,教師考慮到詳略安排點到為止。】
師: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有什麼收穫?
生:我今天才知道原來還有小小說這種文章。
生:我知道小小說有很多特點,比如:語言簡潔、環境襯托、結尾巧妙。
師:
學校閱覽室裡《微型小說選刊》和《百年百篇經典微型小說》
【點評:有了文體意識以後,教師站位更高,視野更開闊。學習《橋》,能上掛下聯,把一冊教材中出現的四篇小小說都能巧妙聯絡起來這種系統思考的思維方式,時既見樹木,又見樹林】
【總評】
《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在洪水面前,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以往老師們在執教這篇課文時,會不約而同地把教學重點放在:抓住老漢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羅老師執教此課時,重視文體特點,帶領學生去發現小小說的表達特色。讓人耳目一新。這是《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頒佈後,一節十分典型的從“教課文”轉向“教語文”的示範課。值得借鑑、研究和推廣。
五年級下冊一共安排了四篇體裁是小小說課文。《橋》是唯一一篇精讀課文,其它三篇一篇在語文園地中,兩篇是選學課文。編者之所以安排體裁是小小說的課文,目的和安排議論文《為人民服務》,文言文《楊氏之子》《學弈》《兩小兒辯日》道理是一樣的。即讓學生初步認識一下這類文體,為進入第四學段的初中學習做個鋪墊。
羅老師教學《橋》這篇課文時,緊緊抓住小小說語言簡潔、環境渲染、結尾巧設懸念這樣三個特點來組織教學。透過學習描寫老漢的句子,讓學生體會到語言簡潔的特點;學習描寫洪水的句子,讓學生感受到環境襯托的作用;討論為什麼到結尾才告訴我們老漢與小夥子的關係,讓學生揣摩到巧設懸念的好處。這樣一來,就完全跳出了“內容分析式”的閱讀教學的窠臼。
縱觀整堂課,指向的是“教語文”,但又不失情趣,言意兼得,水乳交融。透過品味、朗讀、摘抄、積累等多種方式,既讓學生感受到老漢的光輝形象,又領悟到語言表達上的特色。課堂上時而聲情並茂地朗讀,時而又靜悄悄地圈畫、書寫。閱讀教學很容易走極端,強調人文性,容易走向得意不得言的矯情造作;強調工具性,又容易走向理性有餘感性不足的窠臼。而這節課,讓我們看到了內容學習和表達領悟的高度統一,這個度拿捏得恰到好處。
閱讀不同文體的文字,應該採取不同的閱讀姿態和方式。同樣,教學不同文體的文字,應該採取不同的閱讀教學策略。思想決定高度,思路決定出路。理念轉變後,教學的關注點立刻就發生變化。“文無體不立”,小學語文教學要關注文體特點,這一理念將成為新一輪課改的研討重點,值得我們大家一起關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