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文大全> 故鄉的桂花雨課文原文

故鄉的桂花雨課文原文

故鄉的桂花雨課文原文

  《故鄉的桂花雨》是臺灣著名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接下來小編蒐集了故鄉的桂花雨課文原文,歡迎檢視。

  故鄉的桂花雨

  中秋節前後,就是故鄉的桂花季節。

  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彷佛聞到了。桂花有兩種,月月開的稱“木樨”,花朵較細小,呈淡黃色,臺灣好像也有,我曾在走過人家圍牆外時聞到這股香味,一聞到就會引起鄉愁。另一種稱“金桂”,只有秋天才開,花朵較大,呈金黃色。

  我家大宅院中,前後兩大片曠場,沿著圍牆,種的全是“金桂”。惟有正屋大廳前的庭院中,種著兩株“木樨”、兩株“繡球”。還有父親書房的廊簷下,是幾盆茶花與“木樨”相間。

  小時候,我對無論什麼花,都不懂得欣賞。儘管父親指指點點地告訴我,這是“凌霄花”,這是“叮咚花”,這是“木碧花”……我除了記些名稱外,最喜歡的還是“桂花”。“桂花”樹不像梅花那麼有姿態,笨笨拙拙的,不開花時,只是滿樹茂密的葉子,即使開花季節,也得從綠葉叢裡仔細找細花。它不與繁花鬥豔。其香氣味,真是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聞,還可以吃。

  桂花,真叫我魂牽夢縈。

  故鄉是近海縣分,八月正是颱風季節。母親稱之為“風水忌”。桂花一開放,母親就開始擔心了:“可別做風水啊!”(批註:就是颱風來的意思。)她擔心的,一是將收成的稻穀;二是將收成的桂花。

  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親每天都要在前後院子走一遭,嘴裡念著:“只要不做風水,我可以收幾大籮。送一斗給胡宅老爺爺,一斗給毛宅二嬸婆,他們兩家糕餅做得多。”——原來桂花是糕餅的香料。

  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聞十里,至少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裡的。桂花成熟時,就應當“搖”,搖下來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鮮。如任它開過謝落在泥土裡,尤其是被風雨吹落,那就溼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

  “搖桂花”對於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著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嘛?”

  母親說:“還早呢,沒開足,搖不下來的。”

  可是母親一看天空陰雲密佈,雲腳長毛,就知道要“做風水”了,趕緊吩咐長工提前“搖桂花”——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篾簟,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母親洗淨雙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盤中,送到佛堂供佛。父親點上檀香,爐煙嫋嫋,兩種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

  於是父親詩興發了,即時口占一絕:“細細香風淡淡煙,競收桂子慶豐年。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詩雖不見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親確實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詩呢。

  桂花搖落以後,全家動員,揀去小枝小葉,鋪開在簟子裡,曬上好幾天太陽,曬乾了,收在鐵罐子裡,和在茶葉中泡茶,做桂花滷,過年時做糕餅。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念中學時到了杭州,杭州有一處名勝滿覺瓏,一座小小山塢,全是桂花,花開時那才是香聞十里。我們秋季遠足,一定去滿覺瓏賞桂花。“賞花”是藉口,主要的是飽餐“桂花栗子羹”。因滿覺瓏除桂花以外,還有栗子。花季栗子正成熟,軟軟的新剝栗子,和著西湖白蓮藕粉一起煮,面上撒幾朵桂花,那股子雅淡清香是無論如何沒有字眼形容的。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樣清香,因為栗子長在桂花叢中,本身就帶有桂花香。

  我們邊走邊搖,桂花飄落如雨,地上不見泥土,鋪滿桂花,踩在花上軟綿綿的,心中有點不忍。這大概就是母親說的“金沙鋪地,西方極樂世界”吧。母親一生辛勞,無怨無尤,就是因為她心中有一個金沙鋪地、玻璃琉璃的西方極樂世界。

  於是我也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

  課文解讀

  一、謀篇立意

  這篇敘事抒情散文回憶了童年時與母親搖桂花的情景,抒發了對故鄉、對親人的思念和對童年生活無比懷念的感情。

  二、文章脈絡

  從桂花的香,引出“鄉愁”→回憶小時與母親在故鄉溫州搖桂花(“桂花雨”)和父親作詩的情景一回憶在杭州讀書時賞桂花、吃“桂花栗子羹”及搖桂花(“桂花雨”)的情景,最後以母親的話又引起的鄉情作結。全文共5節,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寫香氣襲人的桂花,勾起“我”的鄉愁,並從桂花的“色”、“香”、“味”著筆,具體描摹了桂花樸素的外表和迷人的清香,以及其他花所少有的用途——“可以吃”。

  第二部分(3):回憶故鄉的桂花雨。(點題)。

  第三部分(4、5):寫在杭州念中學時和桂花有關的一段往事。

  三、寫作方法

  自然淡雅,清麗委婉的散文風格。本文文字淺白而雅緻,感情真摯,平淡有味。字裡行間蘊含著淳厚溫煦的懷舊深情,令人沉浸其中,細細追尋。例如,“桂花雨”這三字就令人想起古詩中說“沾衣欲溼杏花雨”。這“杏花雨”指的是開杏花時自然界下的雨,而文中的“桂花雨”是指桂花紛紛飄落,如同下雨的美麗情景。其喻意是豐富的:既再現了落花如雨的情景,又烘托了“人和年豐”的生活,正如一場甘霖滋潤了作者永生難忘的童年,和從溫存的心緒出發,對父母的感恩思念之情。再如,文中記敘在杭州滿覺瓏賞花,吃花,補述了自己對桂花的獨鍾之情。並借母親的話“這裡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裡的桂花”道出了自己的戀鄉情結。

  四、重難點導析

  閱讀《故鄉的桂花雨》,可從立場琦君其人開始,知人論文,才可切中肯綮。

  琦君,原名潘希真,浙江人。1917年出身於國民d高階將領家庭,1949年赴臺,後移居美國。大學時師承著名詞學家夏承燾學習古文,尤喜李後主、李清照等人的詩詞,她的古典詩詞修養深厚,文學語言清麗雅潔。文學創作以散文、小說見長。

  琦君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但最為感人的還是懷鄉思親之作。琦君寫了大量傾訴鄉愁親情的感人之作,《故鄉的桂花雨》就是其中的一篇。

  《故鄉的桂花雨》運用倒敘的手法記人敘事,以疏淡有致的文筆,邈遠綿長的情韻,回憶了童年時與母親一起搖桂花的情景,抒發了對故鄉、對親人的思念和對童年生活無比懷念的感情。

  “故鄉”一詞,已經暗示讀者這是一篇利用時空交錯的技巧,以追述的方式緬懷往事的散文。它將牽起讀者的思緒,踏上芬芳的鄉土,分享愉快的童年。然而,什麼叫“桂花雨”?“桂花雨”又何以能使作者魂牽夢縈呢?倒是留給讀者一探究竟的衝動。

  其實,作者自1949年赴臺,故鄉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不但未曾漸行漸遠,反而越發激起思鄉情愁。所以在“每逢佳節倍思親”的中秋時節,作者就會想起故鄉幽幽清香的桂花和“搖桂花”的童年樂趣,過去與現在的時空交替浮現,童年的歡樂與淡淡的鄉愁融為一體。正是緣於這樣的構思,本文才產生了如此震撼人心、令人沉湎不已的藝術魅力。

  作者別出心裁地以“雨”來展現桂花落英繽紛的美麗景象,其喻意是豐富的:既再現了落花如雨的情景,又烘托了人和年豐的生活,還如一場甘霖滋潤了作者永生難忘的童年,和從溫存的心緒出發,對父母的感恩思念之情。它不僅具有兒童語言的天真和親切,而且還有溫柔敦厚的古典情調,真可謂著一“雨”字,意境全出啊。

  儘管過去、現在兩個時空同時浮現,文章的脈絡卻很清晰,桂花的清香貫穿首尾,溢滿全篇。一句“桂花,真叫我魂牽夢縈”的感慨勾連上下,引發聯想,滿篇的文字,全因“我”對桂花的“魂牽夢縈”而細細鋪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