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文大全> 小學課文七律長征課件

小學課文七律長征課件

小學課文七律長征課件

  《七律長征》是為紀念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而作的,提供了小學課文《七律長征》的課件,歡迎欣賞!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6個生字,學會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逶迤、磅礴、泥丸、鐵索、岷山”等詞語。

  2.理解詩意,充分感覺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

  3.有感情地朗誦全詩,感受詩的節奏和韻律,增強對七律詩這種體裁的感性認識。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教學難點:

  透過重點詞句體會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課前準備:

  1.課前佈置學生查詢有關資料,瞭解長征的相關知識。

  2.生詞卡片。

  3.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走近長征

  師:今天我們學習一首七律詩——《七律·長征》。

  師:長征是永載中國革命史冊的光輝歷史,齊讀課題——

  師:長征是國人引以為豪的一段歷史。齊讀課題——

  師:七律長征的作者是一代偉人毛澤東。讓我們一起懷著崇敬的心情呼喚他的名字——

  師:你對長征又瞭解多少呢?誰來說說?(指名說)

  師介紹長征知識後:帶著你的理解,我們一起走進《長征》。

  二、初讀詩歌,感知大意,質疑問難

  (一)正確、流利的朗讀詩歌。

  1.朗讀詩歌,把詩讀通順,生字讀準確。(生自由朗讀詩歌)

  2.(展示課件第三屏步驟一)看看同學們課文讀得怎樣了?其他的同學仔細聽,從正確和流利兩方面進行評價。

  請注意加線的字的讀音,誰來試試。(生讀詩歌,評價)

  師:老師也想讀讀,請同學們評評。(師範讀)

  3.小結:介紹七律詩的特點,(展示課件第三屏步驟二)然後聽一聽範讀,自己再讀一讀。

  4.全班齊讀。

  (二)質疑問難,以學定教。

  1.請同學們小聲朗讀課文,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學生邊讀邊思考。質疑。

  三、再讀詩歌,讀悟結合,理解詩意, 指導背誦

  (一)出示學習提示

  1.悟 看註釋、結合資料及預習情況,說說這首詩寫了什麼?(用詩中的一句話來回答。)

  理解詩句的意思。

  2.說 與小組同學交流學習成果。(師提

  設計說明

  透過一組排比句,感情激昂地朗讀課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能大膽地表達,自然地進入學習狀態。

  示學法 :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要一碰到問題就查資料或問別人,自己應該先想一想,猜一猜,可能是這個意思,可能是那個意思,然後再透過查資料或問別人來驗證自己的理解是不是正確,這叫——猜讀法)

  3.讀 把自己對詩句的理解試著用朗讀表現出來。

  (二)合作交流學習。

  1. 同桌合作學習。

  2. 交流理解,讀中悟,悟中讀。

  (1)這首詩寫了什麼,能不能用詩中的一句話來回答。(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2)說說你對詩句的理解。學懂了一字說一字,學懂了一詞說一詞,學懂了一句說一句,各抒己見。

  3.交流,預設以下幾個環節:

  (1)“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①(展示課件第四屏)說說自己的理解。抓住詩句中的詞語“萬水千山”“遠征難”。“不怕”和“只等閒”理解。

  ②學生練習朗讀,指名有語氣朗讀,並試著背一背。

  ③從這兩句詩中你感受到什麼?(紅軍不怕艱難困苦的、樂觀向上的精神。)

  (2)(展示課件第五屏)“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①(展示課件第六屏步驟一)展示南嶺山脈和(展示課件第六屏步驟二)烏蒙山的圖片,理解“逶迤”和“磅礴”。

  ②在紅軍的眼中這逶迤的五嶺、磅礴的烏蒙山卻像什麼?

  ③“騰”能否換成“流”呢?“走”能否換成“跋”呢?

  ④指導、練習朗讀。

  (3)(展示課件第七屏)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質疑:為什麼說“金沙水暖,大渡橋寒”呢?)

  ①(展示課件第八屏步驟一)出示金沙江圖:這就是險峻的金沙江,當時敵人瘋狂地說,一隻鳥飛過去都是妄想,你們知道紅軍是怎樣渡金沙江嗎?(師介紹當時紅軍渡金沙江時的背景資料)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懂得如何去理解詩句,教給他們理解詩句的方法。

  抓住詩中的關鍵詞去品讀感悟,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讓學生讀的入口、入耳、入心、入情,體現高年級讀與悟的有機結合,在書聲朗朗的語文世界裡,情感得到提升,素養得到提高。

  出示了五嶺和烏蒙山的圖片,讓學生觀察,並緊扣“逶迤”和“磅礴”兩詞,促進學生的理解。“五嶺的綿延”和“烏山的陡峭”,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促進學生的深入直觀的理解。

  ②知道這個背景資料,你會怎麼讀?(生讀)

  ③我覺得你讀得很輕快,你為什麼這讀?

  ④起來讀一讀,看看聰明的你是不是真的高興?

  我們勝利了(讀)——

  我們不費一槍一彈勝利了(讀)—— 面對窮兇極惡的敵人,面對險要重重的金沙江,我們不費一槍一彈勝利了(讀)

  師:現在,你知道“暖”字表達的感情嗎?(生各抒己見)

  師:(展示課件第八屏步驟二)為什麼用“寒”字來描寫鐵索橋呢?由“寒”字你聯想到了什麼?

  生1:看到“寒”字令人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生2:我想到了當時戰鬥非常激烈,紅軍冒著敵人槍林彈雨前進,視死如歸。

  生3:我聯想到紅軍戰士攀著十三根鐵鏈、面對敵人的狂轟亂炸艱難前進,下面又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那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

  師:你認為該怎樣讀這句詩?學生練習朗讀,指名讀。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①(展示課件第九屏)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的理解。

  “更喜”喜什麼?為什麼“盡開顏”?

  ②(展示課件第十屏)播放紅軍過雪山的電影資料,感受那種以苦為樂的樂觀精神。練習朗讀。

  ③困難像雪球一樣砸來,但紅軍戰士依然以平常心來對待,你體會到了什麼?

  ④正是因為有這種大無畏的精神,紅軍戰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樣砸來的一個又一個困難。這正是——(生讀中心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⑤(展示課件第十一屏步驟一)同學們也帶著這種豪邁回到《長征》這首詩中讀一讀吧!(生齊讀)

  ⑥(展示課件第十一屏步驟二)僅僅五十六個字就寫出了紅軍不怕艱難險阻,豪邁樂觀的精神,這樣的好詩,你們願意記下來嗎?可以邊讀邊想象,可以看板書,自由背背吧!

  (生自由背詩,指名背,配樂朗讀。)

  透過讓學生結合背景資料和實景圖片,自讀自悟,然後引導學生理解誦讀:分組讀,男女比賽讀,師生互讀等多種方式,這一“暖”一“寒”把包含的情感就被學生淋漓盡致地讀出來了。

  、總結

  (一)(展示課件第十二屏)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欣賞毛澤東寫的詞《清平樂·六盤山》,進一步體會詩人對長征生動的描寫和熱情的歌頌。

  (二)氣勢雄渾的歌曲讓我們再次感受到紅軍英勇無畏的氣概,讓我們滿懷激情齊背《長征》來表達自己對英雄的緬懷及敬佩。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毛澤東主席的《七律·長征》,被詩中表現出來的樂觀的精神所感染,誰能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指名朗讀。

  (二)透過詩句,你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七律·長征》。

  二、學習生字

  (一)(展示課件第十三屏步驟一)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 )騰細浪,烏蒙( )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 )寒。更喜( )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看投影口頭填空。

  要完整的把詩句填好,必須學會這些生字。出示:逶迤 磅礴 鐵索 岷山

  指名讀字音,重點是“逶迤”和“岷山”

  (二)觀察“逶迤”和“磅礴”有什麼特點?結合偏旁理解記憶字形。其他生字自由記憶。

  (三)重點指導書寫:“礴”筆畫較多,注意寫緊湊。

  (四)練習書寫。

  (五)檢查學習效果

  (展示課件第十三屏步驟二)填寫: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 )騰細浪,烏蒙( )走泥丸。

  在歌曲的背景影片中,加上音樂與詩的完美融合,學生再次全身心被吸引到課堂之中,讓這首短短的`五十六字詩,深深地銘刻於每個人的腦海之中,達到人人當堂能背的效果!

  採用多種形式,結合詩句去識記生字詞,能提升學生的識字效率。

  更喜( )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投影訂正。

  三、背誦默寫

  (一)剛才同學們已經把生字掌握了,現在我們就練習背誦。

  (二)你有什麼好的背誦方法?

  (三)練習背誦,記住詩句的意思,一邊 想一邊背。

  1.指名背誦。

  2. 背誦也要有感情,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繼續練習。

  3.透過多種形式鞏固背誦。

  (四)默寫課文。

  (五)一邊背誦一邊記憶寫法。

  四、小結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 )寒。

  反思: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為紀念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而作。作者以其軍事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詩人豪放熱情的氣概,回顧了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戰士英雄無畏和樂觀精神,抒發了作者勇往直前,無往而不勝的豪邁情懷.

  透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了解詩歌的基本特徵,初步培養閱讀詩歌的能力,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感情豐富的強烈特徵。我在教學這首詞時用了以下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首先介紹有關長征的資料,使學生對長征有一定的瞭解,再透過課文中註釋,從字裡行間大致瞭解課文內容。

  二、特別引導學生高聲朗讀課文,領會和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詩歌是很講究煉字煉句的具有音樂美的一種語言藝術。因此,讀詩對語言要進行咀嚼,反覆地深入地體會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有所表現的豐富的內涵,還要透過吟誦,體會詩的音韻美和節奏美,逐步培養欣賞和朗誦詩歌的能力。

  三、詩人展開想象的翅膀採用比喻的手法,創造出新的藝術境界,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烏蒙山的高大險峻,可在紅軍戰士眼中它們不過是細浪和泥丸而已。本體喻體強烈反差,足見紅軍的頑強和樂觀。在學習課文時,讓學生展開想象,人物形象透過想象加以充實,加以補充,使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透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深刻體會到介紹背景、高聲朗讀、特別是運用想象再現詩的意境,確實是學習詩歌的一種良好方法。在以後的詩歌學習當中,將繼續推廣運用這些方法,使同學們更好的掌握課文的思想內容。

  文章

  [小學課文七律長征課件]相關文章:

  1.將心比心小學課文原文

  2.小學課文 勇氣 原文

  3.楊氏之子小學課文原文

  4.小學課文大還是小原文

  5.小學雁蕩山課文原文

  6.小學語文草原課文原文

  7.小學課文草船借箭原文

  8.小學課文火燒雲原文

  9.小學語文荷花課文原文

  10.《長城》課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