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語文第8課課文
《將心比心》這篇課文是人教版新課標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組第八課的一篇略讀課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第8課課文,歡迎檢視,希望幫助到大家。
將心比心
薑桂華
奶奶給我講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開沉重的大門,一直等到她跟上來才鬆開手。當奶奶向她道謝的時候,那位阿姨輕輕地說:“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聽了這件事,我的心溫暖了許久。
一天,我陪患病的母親去醫院輸液,年輕的護士為母親扎(zhā)了兩針也沒有扎進血管裡,眼見針眼處鼓起青包。我正要抱怨幾句,一抬頭看見了母親平靜的眼神——她正在注視著護士額頭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湧到嘴邊的話。只見母親輕輕地對護士說:“不要緊,再來一次!”第三針果然成功了。那位護士終於長出了一口氣,她連聲說:“阿姨,真對不起。我是來實習的,這是我第一次給病人扎針,太緊張了。要不是您的鼓勵,我真不敢給您紮了。”母親用另一隻手拉著我,平靜地對護士說:“這是我的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醫科大學讀書,她也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聽了母親的話,我的心裡充滿了溫暖與幸福。
是啊,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拓展:課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文中兩處人物的語言和結尾的重點段。
(2 ) 透過課文的學習,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3)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認真聽別人發言,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2、過程與方法
(1) 自主閱讀,瞭解內容。
(2) 延伸拓展,由此及彼,聯絡生活實際進行理解與感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會寬容與體諒。
重難點、關鍵
1、課文講了什麼人?什麼事?
2、聯絡生活實際,交流對最後一個自然段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揭示課題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年輕的母親因生活所迫,肩負起了照顧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貪黑地做事,打理家裡的一切,雖然辛苦,但她沒有一句怨言。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的婆婆端洗腳水,幫婆婆洗腳,這儼然已成為她的習慣,也稱了這個家裡一道溫馨而又美麗的風景。
有一天,這位母親為婆婆洗完腳回房間時看到自己的兒子晃晃悠悠地端來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驚訝。這時,她的孩子用稚嫩的聲音認真地說:“媽媽,洗腳。”看著如此貼心、懂事的孩子,母親的心裡暖暖的,流下了感動的淚。多懂事的孩子呀,原來她為婆婆洗腳的這一幕,已深深地烙在了孩子心中。
聽了這個故事你想說些什麼?生:……
是啊,孩子受媽媽的感染,將心比心,學會了孝順自己的媽媽。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也講述了兩個感人的故事,請看課題——《將心比心》。誰來讀一讀?齊讀課題
這兩個心的意思一樣嗎?課文中又是這兩個心的意思一樣嗎?課文中又是誰將心比心,怎樣對待別人呢?讓我們帶著問題來讀讀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各自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同學互相幫助來解決。
2、課文寫了哪兩件將心比心的事?
3文中的“我”有什麼感受?
三、感悟課文,品味語言
如果你親身經歷著這兩件事,你的心裡也會感到暖暖的對嗎?事情的哪些地方溫暖了你的心?請在這些地方做上記號。
(一)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讓你有了溫暖的感覺?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鬆手”。(品詞:沉重、一直)
2、句子:“阿姨對老奶奶說的話。”
3、小結:阿姨首先想到的是別人,為老奶奶推門,然後想到自己的媽媽,希望自己的媽媽遇到這樣的情況,也有人會這樣做。人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和幫助,然而想獲得別人的關心和幫助,首先自己要去關心、幫助別人,這就是將心比心。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讓你有了溫暖的感覺?
1、“一天……湧到嘴邊的話”
(1)如果你遇到了這樣被紮了兩針的情況,你會怎麼樣?
(2)感悟“平靜”中的母親當時心裡怎麼想?
2、“只見……果然成功了”
(1)領悟“不要緊,再來一次”這句話的不簡單。
(2)引讀
(3)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3、“母親拉著……這段最後”
(1)感悟第二次的“平靜”
(2)現在我的心情是溫暖的是幸福的,一開始我的心情就這樣嗎?
四、拓展空間,昇華情感
1、過渡:文中的阿姨和母親這樣做,這樣想,這樣說, 溫暖著我,於是我激動的想——學生齊讀課文最後一段。
2、再讀激情:我們也應該這樣想著:是啊,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3、正因為生活中有這麼多的將心比心,歌唱家唱出了一曲《愛的'奉獻》請大家也來唱一唱吧,許多名人也寫出了將心比心的名言,請大家也來讀一讀吧。
4、小結:在生活中我們要想“幸福之花處處開放,就應該學會將心比心,對人多一份(課件出示許多心套著心形裡寫著的——幫助、關心、寬容、理解、信任、鼓勵、支援、尊重……讓學生讀一讀。)這樣我們才會享受愛與被愛的快樂與幸福。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文字淺顯易懂,因此在教學中,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讓學生在反覆朗讀中領悟文中蘊含的道理。
本文是從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寫起,它反映的卻是人們的道德思想問題,意在呼喚人們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將心比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所以,我在課前先出示日積月累中孟子的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初步感受尊老愛幼的思想。
接著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能概括文中兩件將心比心的事。意在鍛鍊孩子的朗讀能力和概括故事內容的能力。孩子們這個環節完成的不錯。
然後,讀中感悟思想,這是本節課的重要環節。我先讓孩子找出文中令人感動的句子,透過創設情境,分析人物性格,反覆朗讀並談感受體會,從而引導孩子揭示本文主題——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並順勢教育孩子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讓孩子受到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
最後拓展延伸環節,讓孩子聯絡實際,說出生活中將心比心的事,並出示情境,讓孩子談做法,從而體現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深化了文章主旨。
作業佈置也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特點。推薦相關文章,讓孩子課外閱讀《生命的藥方》並複述故事,意在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並寫出身邊令人感動的事,意在鍛鍊學生的寫作能力。
當然在課堂中也有不足之處,比如指導朗讀方面不是很到位。對學生的評價語不夠豐富,激勵性不強。以後我會注意這些方面能力的提高,努力打造優質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