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文大全> 山中訪友語文課文

山中訪友語文課文

山中訪友語文課文

  《山中訪友》是著名散文家李漢榮先生髮表於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一篇傑作。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述事簡略,小編整理了山中訪友語文課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山中訪友課文原文:

  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zhī)子花的氣息。早晨,好清爽!

  不坐車,不邀遊伴,也不帶什麼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

  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滾滾河水流向遠方,你弓著腰,俯身凝望著那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

  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它們迎面送來無邊的青翠,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彷彿自己也是一棵樹。我腳下長出的根鬚,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頭髮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裡旋轉、流淌。

  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我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gǔ)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麼有氣勢。你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著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彷彿刻滿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雲!你潔白的身影,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喂,淘氣的雲雀,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麼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撿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xiù)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葉,細數精緻的紋理,我看到了它蘊含的生命的奧秘,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的聲浪,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

  忽然,雷陣雨來了,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醉酒的詩人在雲頭吟詠。滿世界都是雨,頭頂的岩石像為我撐起的巨傘。我站立之處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雨停了。幽谷裡傳出幾聲犬(quǎn)吠,雲嶺上掠過一群歸鳥。我該回家了。我輕輕地揮手,告別山裡的朋友,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還帶回一路月色。

  山中訪友課文解析:

  當你懷著一個好心情看這個世界時,你會發現世界原來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來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員,去親身感受大自然脈搏的跳動,用大自然的語言去跟遊人進行一次心靈的交談。

  ——題記

  “山中訪友”,何為“訪”?訪問、尋求。“友”又是誰?朋友、親友、抑或學友?各種答案莫衷一是。帶著這種種不確定,到文中一探究竟,徜徉在文字間開始我的拜訪。

  一訪:解開心中之謎。

  讀過題目,雲裡霧裡走了一遭。“與微風撞了個滿懷”,“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一個“撞”字,兩個“滿懷”,外加“獨自”,心情一覽無遺。與風相撞,而且撞出了一份美麗心情。“滿懷”自然而然也變成了一種美妙的體驗。至於“獨自”嘛,更是對訪問的特殊的期待。可是,當我強行和作者分享他的這一份“獨酌”時,卻有種“路轉溪橋忽見”的味道,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瀑布、懸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和第二人稱“你”,使我也進入到畫面中,進入到作者的心境中,彷彿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的,我亦成為“你”的朋友。

  二訪:描摹心中之畫。

  品著作者靈氣飛揚的文字一路走來,如目溪水暢流,不時激起美麗的浪花。隨之而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也隨之徐徐展開:“拜訪老叟”、“問候頑童”、“看望老嫗”、“依依惜別”……絕不會有呆板、陳腐的感覺,你會時時為作者的童心所打動,時時為充盈在畫面裡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過語言文字,看看那充滿詩意的畫面,你就會進入作者所描繪的“童話般的世界”。當然,我亦成為“你”的朋友。

  三訪:開啟想象之門。

  目光跳躍在文字上,想象如同散落的珍珠隨處可見。開篇一句就是“走出門就與微風撞個滿懷”,單是這個“撞”字就把這個“無形”的風化為“有形”,儼然成了一個飛奔而來的孩童。其實,這已經構成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第一聲問候。有些突然,但卻恰到好處。跟隨著作者來到山中,訪問了第一位好友:老橋。它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用“站了幾百年了、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弓著腰,俯身凝望著”讚頌了古橋默默奉獻的歷史功績;作者走進樹林一段,想象尤其奇特:“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彷彿自己也是一棵樹。我腳下長出的根鬚,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頭髮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裡旋轉、流淌。”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樹,使樹與“我”融為一體。在作者的想象中,物可以化為人,人也能化為物,這不僅僅是在馳騁想象的物化過程中對自然的喜愛,更是人與自然用生命完成的對話經典。作者的聲聲問候,也已經捎上了我的一份心意:我亦成為“你”的朋友。

  四訪:聆聽絃外之音。

  文章要用上一個“品”字,這一品便品出其香,品出其妙。

  “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看似信筆,一個“呼喚”,一個“交換”,巧妙地道出了“我”對自然的一份熱愛,以及自然給予人類的一份包容,不禁令人浮想聯翩。

  “喂,淘氣的雲雀,你嘰嘰喳喳的在談些什麼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是啊,雲雀,你究竟在說些什麼呢?是在向我問好?是在向我講述昨晚發生的事?還是在為我介紹清晨山中的美麗……

  “撿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起一片落葉,細數精緻的紋理,我看到了它蘊含的生命的奧秘,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的聲浪,聽見時間的隆隆回聲。”透過一朵落花,一片落葉,一塊石頭,在“我”的眼中看到的卻是整個自然。正所謂“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這不僅僅展現作者觀察的細膩,透過“嗅到了”,“看到了”,“聽到了”我們感受到這是作者調動了自己所有的感官,豐富感受,所以,更加展現了作者擁有一顆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心。試想:看到一株小草、一隻昆蟲、一顆雨滴……又會調動怎樣的感官,擁有怎樣的感受呢?

  “突然,雷陣雨來了,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醉酒的詩人在雲頭吟詠,滿世界都是雨。頭頂的岩石像為我撐起的巨傘,我站立之處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山中訪友,本是件令人的愜意的事情,但是陣雨突至,著實令人有些失望,可作者偏偏陶醉在雨霧之中,讓我們再次感受了他純美的心境。誠然,這不期而至的雨,不也是大自然不可缺少的組成嗎?愛自然,就要愛它的一切。大自然,我亦成為你的朋友。

  作者拜別的時候,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還有一路月色。我又何嘗不是呢?當我拜別這些充滿詩意的文字的時候,也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一路月色,還有一次完美的隨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