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文大全> 五年級下冊語文書第5課

五年級下冊語文書第5課

五年級下冊語文書第5課

  五年級下冊語文書第5課是《古詩詞三首》,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溫習一下吧。

  《古詩詞三首》

  牧童

  [唐] 呂岩

  草鋪橫野六七里,

  笛弄①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

  不脫蓑衣②臥月明。

  註釋

  ①弄:逗弄。

  ②蓑衣:棕或草編的外衣,用來遮風擋雨。

  舟過安仁①

  [宋] 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

  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生④無雨都張傘,

  不是遮頭是使風。

  註釋

  ①安仁:縣名。在湖南省東南部,宋時設縣。

  ②篙:撐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③棹:船槳。

  ④怪生:怪不得。

  清平樂①·村居

  [宋] 辛棄疾

  茅簷②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③相媚好④,白髮誰家翁媼⑤?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⑥,溪頭臥剝蓮蓬。

  註釋

  ①清平樂:詞牌名,“樂”讀yuè。

  ②茅簷:茅屋的屋簷。

  ③吳音:吳地的方言。

  ④相媚好:這裡指互相逗趣、取樂。

  ⑤翁媼:老翁、老婦。

  ⑥亡賴:同“無賴”,“亡”讀wú,這裡指頑皮、淘氣。

  《古詩詞三首》教案

  第一課時(《牧童》)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

  3.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激發興趣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嗎?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岩”,是唐代人。呂岩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後來唐代暴發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時局動盪,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後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

  (注意強調“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學生反饋並質疑。(師適時板書並回答學生的質疑)

  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

  1.再讀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2.反饋:你讀懂了什麼?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後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反饋,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麼,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5.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嚮往寧靜淡泊,飢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自由讀詩,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教師適當點撥抑揚頓挫)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第二課時(《舟過安仁》)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

  4.用畫的方式自由表達所想象的詩衝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