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溝的課文的原文
《九寨溝》以生動的筆觸,飽蘸著對祖國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繪了九寨溝奇麗美妙的自然景觀,使人陶醉於祖國的山水美景,折服於靈幻的異獸珍禽。
《九寨溝》
藍天、白雲、雪山、森林,倒映在晶瑩剔透的湖泊之中;湖泊、泉水、灘流、瀑布,綴成一串串宛若從天而降的珍珠。這就是一塵不染、自然純淨的“童話世界”——九寨溝!
九寨溝位於四川省西北部阿壩州九寨溝縣境內,地處青藏高原邊緣,海拔2000米~3000米之間,因有九處藏族村寨而得名。她是我國唯一同時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兩頂桂冠的勝地。
“九寨歸來不看水。”水,是九寨溝的靈魂。九寨溝色彩最美的湖泊要數五花海了。因湖底有鈣化粉末沉積,加上湖水深淺不同,湖底滋生的藻類和水草不同,在同一水域,呈現出鵝黃、墨綠、深藍、藏青等色,五彩繽紛,斑駁迷離。透過清澈的水面,可見湖底有泉水上湧,湖面上便泛起一個個圓形彩環,一圈圈從裡到外,從小到大,盪漾開去,不斷產生,不斷消失,令人目不暇接。山風徐來時,湖裡各種色彩相互滲透、浸染,整個湖泊更是充滿了活力。
瀑布是九寨溝水中的佼佼者。位於九寨溝中心部位的諾日朗瀑布最引人入勝,它高25米,瀑頂寬270米,寬度為全國瀑布之冠。是九寨溝的象徵。
九寨溝的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景區內既有亞熱帶植物,又有適合溫帶生長的油松、華山松等。動物呢,有脊椎動物170種,鳥類1418種,其中國家一類保護動物大熊貓、牛羚和金絲猴都生活在這裡。
原始森林覆蓋了九寨溝保護區一半以上的面積。樹木的樹冠能夠截留水,樹下的枯枝落葉以及植被可以涵養大量的降水。據科學家測定,在海拔2000米左右高山吸收的雨水,要70天才能從山頂流到山底。這也就是九寨溝長年清泉不斷的根本原因。
我們感謝大自然,願美麗神奇的九寨溝永駐人間!
《九寨溝》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欣賞美。
兒童是用形象思維的,真實,鮮活的情境能豐富學生頭腦中的表象,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開課時,將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如詩如畫的九寨溝,使學習過程成為一種充滿詩情畫意的審美過程。因此,這樣匯入新課: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習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九寨溝是個神奇的地方,到底神奇在什麼地方呢?我們一起來聽聽《神奇的九寨》這首歌,一起到九寨溝走一走。然後,請學生說說。這樣從一上課就牢牢地抓住了學生的視線,讓學生對九寨溝產生一種嚮往,引發了他們繼續學習課文、探究知識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