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文大全> 草船借箭課文原文

草船借箭課文原文

草船借箭課文原文

  《草船借箭》寫周瑜由於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才智超群。

  《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裡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周瑜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說∶“都督委託,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麼時候用?”周瑜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說∶“只要三天。”周瑜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說∶“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搬箭。”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魯肅對周瑜說∶“十萬支箭,三天怎麼造得成呢?諸葛亮說的是假話吧?”周瑜說∶“是他自己說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麼打算,回來報告我。”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三天之內要造十萬支箭,得請你幫幫我的忙。”魯肅說∶“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麼幫得了你的忙?”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魯肅答應了。他不知道諸葛亮借船有什麼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說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來,說∶“到了第三天,看他怎麼辦!”

  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說的,佈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排程。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裡。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麼?”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魯肅問∶“哪裡去取?”諸葛亮說∶“不用問,去了就知道。”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線起來,朝北岸開去。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名弓弩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弓弩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吩咐軍士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接著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二十條船靠岸的時候,周瑜派來的五百個軍士正好來到江邊搬箭。每條船大約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總共有十萬多支。魯肅見了周瑜,告訴他借箭的經過。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課文分析

  根據我國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改編的《草船借箭》一文,生動的記敘了孫、劉聯合抗曹期間,周瑜心胸狹窄,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為藉口來陷害諸葛亮,諸葛亮同周瑜鬥智鬥勇,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成功,挫敗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神機妙算。

  一、結構嚴謹,首尾照應

  課文以“借箭”為明線,以“鬥智”為暗線,按事情發展順序展開敘述,為什麼借箭,怎樣借箭,借箭的結果敘述得非常清楚。暗線的發展也隨之展開,開篇即講,“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裡很妒忌”,便以作戰需要弓箭,請諸葛亮幫忙造箭為由,又以“軍情緊急”逼迫諸葛亮“立下軍令狀”,達到陷害諸葛亮的目的,這是“鬥智”的起因。然後吩咐軍匠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從中作梗,派魯肅前去打探軍情,諸葛亮表面上按兵不動,秘密請魯肅幫忙卻不讓周瑜知道,雙方“鬥智”向前發展。故事轉而敘述諸葛亮與曹操之間的鬥智鬥勇,諸葛亮深知曹操生性多疑,選擇“大霧漫天”的“四更”時直逼曹營,讓“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來虛張聲勢,巧取十萬支箭,“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宣告借箭成功,推進故事的進一步發展。故事結果是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得知借箭經過,長嘆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周瑜和諸葛亮的“鬥智”也有了最終的結果。

  明線暗線步步展開,事情的前因後果一目瞭然,開頭結尾互相呼應,結構謹嚴。

  二、人物形象,個性鮮明

  課文中的人物性格鮮明,栩栩如生。

  周瑜:心胸狹窄,陰險毒辣。“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裡很妒忌”,活脫脫一個小肚雞腸的人,“讓軍匠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更昭示了他的心胸狹窄。一心想陷害諸葛亮,卻給自己不仁不義找個冠冕堂皇的藉口。“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明裡共商軍事,暗裡下套害人,明知故問。“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學生不要推卻。”假借“公事”逼迫諸葛亮承擔造箭任務,還以“軍情緊急”逼迫諸葛亮“立下軍令狀”,陰險毒辣之心昭然若揭。

  諸葛亮:有膽有識,神機妙算。當週瑜詢問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回答說“只要三天”,“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表明諸葛亮早已識破周瑜的伎倆,胸有成竹,將計就計。諸葛亮的'膽識更表現在他的神機妙算,而他的“神機妙算”表現在“知人”,他深知周瑜的氣量狹窄,陰險狡詐,所以借箭的計劃對周瑜是守口如瓶;他深知魯肅的忠厚誠實,大膽請魯肅幫忙準備“借箭”用的船隻和物品,並請魯肅隨行“借箭”,好回來後如實向周瑜彙報借箭經過;他深知曹操生性多疑,謹小慎微,借箭時才故意虛張聲勢,引曹軍放箭,自己放心笑飲美酒。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還表現在“通曉天文地理”,“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裡。”表明諸葛亮早料到此時會“大霧漫天”,適合借箭。借箭成功後敢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是因為他深知“這邊的船順風順水”,曹軍“要追也來不及了”。

  三、語言運用,精煉傳神

  課文中血肉豐滿的人物性格是透過精煉傳神的對話描寫反映出來的。課文第二自然段中,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特別能反映兩人的性格特點。兩人說話時的表情、心理活動不著一字,但周瑜一本正經卻心懷鬼胎,官腔十足卻步步緊逼;諸葛亮投其所好順水推舟,表面迎合暗渡陳倉等內心活動,都透過他們的精彩對話表現得淋漓盡致。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課文中只有一次寫道諸葛亮的“笑”,意蘊深刻,耐人尋味。當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笑著說:“五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課文其他地方都是寫“諸葛亮說”,只有這兒寫“諸葛亮笑著說”,諸葛亮笑誰?笑他什麼呢?頗耐人尋味。聯絡前後文琢磨,他可能是笑魯肅的忠厚老實、不知底細,這是一種幽默的笑、一種寬厚友善的笑;笑曹操生性多疑,不敢輕舉妄動,這是諷刺的笑、輕蔑的笑;笑周瑜心胸狹窄,陰謀落空,這是一種得意的笑;笑自己料事如神,借鑑成功;更笑自己神機妙算,挫敗周瑜,這是一種勝利的笑。這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