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文大全> 《長城》課文原文

《長城》課文原文

《長城》課文原文

  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蹟,也是世界人民共有的文化遺產。課文《長城》為我們帶來了怎麼的長城呢?

  《長城》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從北京出發,不過一百多里就來到長城腳下。這一段長城修築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城牆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並行。城牆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城牆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長城》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長城》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視窗,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氣勢磅礴的長城鳥瞰圖,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長城的近景,使學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長城的氣勢;第三自然段是由長城展開的聯想,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第四自然段總結全文,指出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讚美長城是“偉大的奇蹟”。可以說,它不僅是一篇狀物類的文章,更像一首動人心魄的中華歷史文化的讚美詩。

  語文課程目標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擬訂“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學情分析:

  學生對於長城並不陌生,但是隻限於名字而已,課前應多加以交流。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字。正確讀寫“蜿蜒、盤旋、城磚、城牆、屯兵、堡壘、呼應、肩膀、凝結、奇蹟、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透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瞭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歎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我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重點: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雄偉的氣勢。

  難點: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蒐集長城資料

  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展示資料,匯入課題

  1、匯入:同學們,提起長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你去過長城嗎?你對長城有哪些瞭解呢?

  (學生依據蒐集的資料或見解感受,自由交流。)

  2、引題:長城不僅是中華民族靈魂的象徵,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蹟。讓我們透過這篇文章,一同來感受這偉大的長城。(齊讀課題)

  3、提出學習目標。

  (1)默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遇到不懂的字詞,運用查字典、聯絡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2)學習本課的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蜿蜒、盤旋、城磚、城牆、屯兵、堡壘、呼應、肩膀、凝結、奇蹟、氣魄雄偉”等詞語。

  (3)要求學生結合文中的背景圖或插圖再讀課文,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從激發學生當解說員入手,引發學生與課文形成真情互動。

  【資料交流,瞭解長城】

  二、感知課文,識寫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