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季羨林> 季羨林《走運與倒黴》原文欣賞

季羨林《走運與倒黴》原文欣賞

季羨林《走運與倒黴》原文欣賞

  【季羨林《走運與倒黴》原文】

  走運與倒黴,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絕對對立的兩個念。世人無不想走運,而絕不想倒黴。

  其實,這兩件事是有密切聯絡的,互相依存的,互為因果的。說極端了,簡直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這並不是我的發明創造。兩千多年前的老子已經發現了。他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老子的“福”就是走運,他的“禍”就是倒黴。

  走運有大小之別,倒黴也有大小之別,而二者往往是相通的'。走的運越大,則倒的黴也越慘,二者之間成正比。中國有一句俗話說:“爬得越高,跌得越重。”形象生動地說明了這種關係。

  吾輩小民,過著平平常常的日子,天天忙著吃、喝、拉、撒、睡;操持著柴、米、油、鹽、醬、醋、茶。有時候難免走點小運,有的是主動爭取來的,有的是時來運轉,好運從天上掉下來的。高興之餘,不過喝上二兩二鍋頭,飄飄然一陣了事。但有時又難免倒點小黴,“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上來”,沒有人去爭取倒黴的,倒黴以後,也不過心裡鬱悶幾天,對老婆孩子發點小脾氣,轉瞬就過去了。

  但是,歷史上和眼前的那些大人物和大款們,他們一身系天下安危,或者系一個地區、一個行當的安危。他們得意時,比如打了一個大勝仗,或者倒賣房地產、炒股票,發了一筆大財,意氣風發,躊躇滿志,自以為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固一世之雄也”,怎二兩二鍋頭了得!然而一旦失敗,不是自刎烏江,就是從天高樓跳下,“而今安在哉!”

  從歷史上到現在,中國知識分子有一個“特色”,這在西方國家是找不到的。中國曆代的詩人、文學家,不倒黴則走不了運。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說:“昔西伯拘裡,演《周易》;孔子厄陳,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司馬遷算的這個總賬,後來並沒有改變。漢以後所有的文學大家,都是在倒黴之後,才寫出了震古今的傑作。像韓愈、蘇軾、李清照、李後主等等一批人,莫不皆然。從來沒有過狀元宰相成為大文學家的。

  瞭解了這一番道理之後,有什麼意義呢?我認為,意義是重大的。它能夠讓我們頭腦清醒,理解禍福的辯證關係;走運時,要想到倒黴,不要得意過了頭;倒黴時,要想到走運,不必垂頭喪氣。心態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定,此亦長壽之道也。

  1998年11月2日

  【季羨林經典語錄】

  1、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兩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對待壞人,則另當別論。忍者,相互容忍也。

  2、根據我的觀察,壞人,同一切有毒的動植物一樣,是並不知道自己是壞人的,是毒物的。我還發現,壞人是不會改好的。

  3、好多年來,我曾有過一個“良好”的願望:我對每個人都好,也希望每個人都對我好。只望有譽,不能有毀。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4、時光流失,一轉眼,我已經到了望九之年,活得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預算。有人說,長壽是福,我看也不盡然。人活得太久,對眾生的相,看得透透徹徹,反而鼓舞時少,嘆息時多。

  5、走運時,要想到倒黴,不要得意得過了頭;倒黴時,要想到走運,不必垂頭喪氣。心態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定,此亦長壽之道。

  6、自己生存,也讓別的動物生存,這就是善。只考慮自己生存不考慮別人生存,這就是惡。

  7、“要說真話,不講假話。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

  8、“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話都說出來,但說出來的話一定是真話。”

  9、“我快一百歲了,活這麼久值得。因為儘管國家有這樣那樣不可避免的問題,但現在總的是人和政通、海晏河清。”

  10、“我的家鄉在山東。泰山的精神實際上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