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讀後感(精選4篇)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讀後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讀後感(精選4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讀後感(精選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讀後感1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寫的,全詩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全詩所表達的意思是:王維是個大詩人,所以總是有人請他去作詩,在重陽節那個夜晚王維彷彿看見在他的兄弟裡少一個插茱萸的人,原來這個人就是他自己。這就啟發他寫下了詩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全詩中我最喜歡的句子。不僅讓我感受到了詩人離別家鄉的難過,還表達了詩人對家人的關心、思念。一個“獨”字讓我體會到了一個人遠在他鄉是多麼悲涼,難過啊!

  讀了這首詩我想到了:這位詩人獨自在外是多麼的思念家人,重陽節那麼多兄弟團聚只少了他一個人,這又讓他很傷心。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讀後感2

  讀完了這首詩,我掩卷沉思;願天下所有的遊子能和家人早日相聚,共享團圓。此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李白獨自在異鄉闖蕩,每到過節時就會思念自己的家人,知道家人登上高處插上茱萸作重陽節紀念時,少了一人來參加。(登高:陰曆九月九日重陽節,民間有登高避邪的習俗。茱萸:一種香氣濃烈的植物,傳說重陽節扎茱萸袋,登高飲菊花酒,可避災。)現在獨自流落他鄉,長做異地之客,每逢佳節良辰,就越發思念眷親。遙想今日重陽,家人又在登高,他們佩帶茱萸,發覺少我一人。我十分思念家人。

  重陽節,我們一般到爺爺奶奶家過。但今年我沒有回老家,重陽節雖然不是特別大的節日,但是我此時身在他鄉,現在我也逐漸明白了就是思念遠方的親人的感覺。這讓我想起了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名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讀後感3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在京城長安,看到家家戶戶歡度重陽節,思念家人提筆寫下的佳作。其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這首詩的絕唱。該句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漂泊他鄉,日夜思念故土和親人的感受,特別是佳節來臨時,思鄉懷親之情會更加強烈。

  這種感覺何止作者有,其實,我也有過同樣的感受。

  記得有一次,媽媽有事出差去了,便把我送到外婆家。雖然,外婆特別疼愛我,可時間一長,我還是想念媽媽。就在春節臨近時,我更加想念媽媽了。外婆發覺後,讓我撥通電話和媽媽通說話。每次聽到媽媽那熟悉的聲音,我就特別高興。這正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心情寫照吧!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讀後感4

  又到了重陽節,每到這一天,我就不由想起詩人王維的詩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獨自離開家鄉,到他鄉做客,每到佳節到來之日就加倍思念親人。遙想親人們登高的情景,都插著茱萸卻唯獨少了他一人。是啊,一個人獨自出遠門,到外面去打拼實在不容易,而且每逢到了一家人團圓的時候,就更想家了!

  我的故鄉在徐州,爸爸媽媽年輕時就在常州拼搏了。他們經過了無數的風風雨雨,終於為以後的生活打下了基礎,並在這兒買了房子,長期住下來。我可謂是身在常州心在徐州,做夢都見到自己的親人,特別是在中秋重陽佳節來臨的時候,我們一家便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這時,想必遠方的親人也在思念著我們吧!

  如果一封信能代表我的心聲,寄給家鄉的人們,我想說:爺爺,您的眼睛好了嗎?可以看見了嗎?要多休息。奶奶,您的風溼病有所好轉了嗎?有空的時候,到醫院去看看。外公外婆,你們雖有“良田萬畝”,可你們都已年過七旬了,家裡的糧食也夠了,在家裡好好過晚年,我有空會去看你們的……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小鳥,帶著興奮激動的心情,飛回故鄉親人的身邊……願天下所有人的遊子能和家人早日相聚,共享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