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讀後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讀後感1

  很小的時候,記得背過一首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背的時候,不甚了了,前面就好理解,茱萸就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了。

  今日隨爸爸登白雲山茱萸峰,一邊吃著茱萸果,一邊聽導遊講這首詩的意境,才知道什麼叫觸景生情,有感而發。你知道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寫的嗎,厲害吧!當時王維在長安考取功名,遠離故鄉,又逢當年重陽節,京城內外家家戶戶,呼朋喚友,成群結隊登山祈福。作者卻一個人呆在客棧裡,想想故鄉的朋友都去郊遊爬山,興高采烈的神情,此時自己想念朋友,相信故鄉的父母朋友也會想念自己,真是無限傷感!

  從未遠離家鄉和父母的我,似乎很難理解鄉愁,恰好又讀到一首臺灣的小詩,成了最好的解析。“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後來呀,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呵在裡頭;而現在,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讀後感2

  又到了重陽節,每到這一天,我就不由想起詩人王維的詩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獨自離開家鄉,到他鄉做客,每到佳節到來之日就加倍思念親人。遙想親人們登高的情景,都插著茱萸卻唯獨少了他一人。是啊,一個人獨自出遠門,到外面去打拼實在不容易,而且每逢到了一家人團圓的時候,就更想家了!

  我的故鄉在徐州,爸爸媽媽年輕時就在常州拼搏了。他們經過了無數的風風雨雨,終於為以後的生活打下了基礎,並在這兒買了房子,長期住下來。我可謂是身在常州心在徐州,做夢都見到自己的親人,特別是在中秋重陽佳節來臨的時候,我們一家便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這時,想必遠方的親人也在思念著我們吧!

  如果一封信能代表我的心聲,寄給家鄉的人們,我想說:爺爺,您的眼睛好了嗎?可以看見了嗎?要多休息。奶奶,您的風溼病有所好轉了嗎?有空的時候,到醫院去看看。外公外婆,你們雖有“良田萬畝”,可你們都已年過七旬了,家裡的`糧食也夠了,在家裡好好過晚年,我有空會去看你們的……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小鳥,帶著興奮激動的心情,飛回故鄉親人的身邊……願天下所有人的遊子能和家人早日相聚,共享團圓!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讀後感3

  讀完了這首詩,我掩卷沉思;願天下所有的遊子能和家人早日相聚,共享團圓。

  此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李白獨自在異鄉闖蕩,每到過節時就會思念自己的家人,知道家人登上高處插上茱萸作重陽節紀念時,少了一人來參加。(登高:陰曆九月九日重陽節, 民間有登高避邪的習俗。茱萸:一種香氣濃烈的植物,傳說重陽節扎茱萸袋,登高飲菊花酒,可避災。)現在獨自流落他鄉,長做異地之客,每逢佳節良辰,就越發思念眷親。遙想今日重陽,家人又在登高,他們佩帶茱萸,發覺少我一人。我十分思念家人。

  重陽節,我們一般到爺爺奶奶家過。但今年我沒有回老家,重陽節雖然不是特別大的節日,但是我此時身在他鄉,現在我也逐漸明白了就是思念遠方的親人的感覺。這讓我想起了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