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將進酒》優質教學設計
引導語:李白的《將進酒》約寫於天寶十一年,當時他與朋友岑勳在元丹丘的穎陽山居喝酒,因感嘆時光流逝,自己功業無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憤填膺,在酒酣胸膽開張之時,借《將進酒》之調,吟出此千古絕唱,下文是相關的教學設計資料,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李白《將進酒》優質教學設計篇1:
教學目標:
①理解李白詩中的真正情感和藝術特色
②熟背全詩
教學重點:理解李白這首詩的特色和技巧
教學難點:深入理解李白在詩中的情感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比較賞析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約作於天寶十一載(752),此時距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有八年之久。此時,詩人與友人岑勳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勳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贇)之際,於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發抒。《將進酒》,樂府舊題,內容多寫飲酒放歌時的情感。
二、評講:
(一)誦讀全詩:
1.詩中一會兒“高堂明鏡悲白髮”“與爾同銷萬古愁”,一會兒又“人生得意須盡歡”“烹羊宰牛且為樂”,到底是“悲愁”還是“歡樂”?
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喜、轉狂放、轉激憤、再轉狂放,最後歸結於“萬古愁”回應篇首,如大河奔流,縱橫捭闔,力能扛鼎。於豪放不羈之中深蘊情才不遇、時光易逝之深沉悲哀。所以讀的時候要於狂飲縱歌之中把握好詩人深沉的愁緒。
2.“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感慨時光流逝,應該用什麼語調來讀?深沉悲愴,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有氣勢。
3.“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才必有用,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應該怎樣讀?
這幾句是李白自信、狂放的體現,於深沉的悲緒中洋溢著暫時的歡樂,應讀得充滿喜悅,而且是稍帶誇張的喜悅。其中“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四個三字句,酒酣之時,喜悅之至,短句疊用,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要讀得充滿喜悅之情,節奏要快,聲音有力。
4.“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後兩句是全詩的中心句,也是李白在詩中表明志向的主旨句,該怎樣去讀?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是明志的主旨句,表達了蔑視榮華富貴的高潔志向,也滿懷著懷才不遇的悲情,因而前句要斬釘截鐵,後句要深沉悲愴。
5.“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如何讀?
這幾句又恢復了詩人的狷狂和豪放,要讀出狂放的情感來。
6.最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收束全文,大家討論該怎樣讀才能充分地表現出詩人的情感?
“與爾同銷萬古愁”與狂放轉入深沉的悲哀,應悲愴深沉。
(二)通讀全詩,描畫出詩人情感的變化曲線圖。
時光易逝→自信狂放→志向高潔→古來聖賢→同銷萬古愁
(悲壯)→(喜悅)→(決絕)→(狂放)→(悲愴)
(三)賞析詩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1.用長句開篇,有挾天風海雨而來之勢,詩人是怎樣營造這種氣勢的?
選擇“黃河水”和“海”兩個意象,用“天上來”和“奔流”兩詞修飾,運用誇張的手法,我們營造了一幅黃河之水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的雄渾壯闊的畫面,有挾天風海雨而來之勢。
2.結合第3和第4句來看,作者寫黃河之水,目的何在?運用什麼藝術手法?
表現時間像生命的流逝如同黃河之水一樣,勢不可擋地一去不復回,作者是借用此意象表達時如白駒過隙的感慨。運用了起興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
3.“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詩人選用了“明鏡”這一意象來寫人生苦短之意,你認為寫得如何?
運用誇張的手法,將“朝”與“暮”、“青絲”與“雪”對比,極寫人生易老之感慨,極寫了人生苦短,很有衝擊力。而且也蘊含著詩人渴望建功立業但又才美不得用的渴望與失望。
4.賞析“悲”字的表現力。
運用擬人的手法,似乎“高堂明鏡”看到詩人無為而老的樣子,也不禁悲從中來,物猶如此,人何以堪,深化了人生苦短、老大無成的深沉愁緒。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1.詩人所說的“人生得意”,你是如何理解的?
並沒有得意,有的是失望與憤慨。這種“得意”並不是作者才能為國所用,自己建立不朽的功業,而是與處境類似的三兩知已千里相聚。詩人之所以盡歡,並不是真正的“盡歡”,而是無力改變不被任用現狀的豪放之語,這也反映出李白狂放的性格。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李白從貌似消極的現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內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積極的本質內容來。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啟示可以自由發揮,不拘一格,但要言之成理)
3.賞析詩人筵席描寫。
一是體現豐盛,二是體現熱烈,三是體現“酣暢快樂”,運用誇張的手法,活脫脫地為我們塑造了一位狂放的李白。但“且”字還是帶出來了悲愁,只是暫時忘卻了不得志。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1.賞析短句的表達效果。
詩人那眼花耳熱的醉態躍然紙上,恍然使人如聞其高聲勸酒:“岑夫了,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幾個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詩歌節奏富於變化,而且寫來逼肖席上聲口,“忘形到爾汝”。
2.如何理解“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所包含的感情?
由狂放轉而為憤激。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當位至卿相,飛黃騰達,然而“大道如青天,獨不得出”(《行路難》)。說富貴“不足貴”,乃出於憤慨。以下“古來聖賢皆寂寞”二句亦屬憤語。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1.詩人說到“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時,為什麼單舉曹植為例?
陳王”與酒聯絡較多。再者,“陳王”曹植於丕、叡兩朝備受猜忌,有志難展,亦激起詩人的同情。詩情所以悲而不傷,悲而能壯,即根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