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將進酒》教學課件模板
引言:李白的《將進酒》寫於天寶三年,是唐朝最黑暗腐朽的時期,李白對現實的不滿之情蓄積已久,卻又無力排解,只能借酒以傾吐胸中的不平之氣。整首詩讀來蕩氣迴腸、瀟灑飄逸。老師如何更好和學生一起探討和學習這篇千古名篇?下面是小編提供一份《將進酒》教學課件,希望可以提供一點幫助。
教學設想
詩歌作為中國古代優秀的文學體裁,歷來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喜愛,在語文中也一直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在詩歌教學的實際操作層面,因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而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教法。大多人特別重視朗讀這一方式。
但是在觀摩了很多詩歌教學之後,我認為,在中學階段由於種種條件的限制大多數的朗讀只是停留在一個較淺的層次。尤其是朗讀不但是技法,更是受限於個人音質等條件。一個學生可能在心裡已經理解到了應該怎樣來朗讀,但是他無法讀出。所以我選擇以讀為基本線索,重在對詩歌的理性思考。
所以,我把學習目標定位為把握詩歌感情,理解詩人形象。
教學目的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2、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理解其思想感情的複雜性
3、理清詩歌中詩人情感變化的線索,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1.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2.瞭解李白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苦悶和激憤之情;3.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
教學難點:1.把握全詩由悲而歡而激憤而狂放的感情基調;2.鑑賞全詩。
教學方法:誦讀法,質疑法,比較法。
教 具: 多媒體、投影儀、話筒、課本、粉筆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匯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教師講述: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在中國文學史上,詩與酒相從相隨,幾乎有一種天生的緣分。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多少詩人因酒忘卻人世的痛苦憂愁,因酒在自由的時空中盡情翱翔,因酒而丟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傳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詩人李白尤為突出。他是“詩仙”,又自稱是“酒中仙”,時人也號之曰“酒聖”。古時酒店都愛掛上“太白遺風”、“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現在,還有沿用的。
(多媒體播放幻燈片)
杜甫《飲中八仙歌》有對他的精彩描述: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與酒難捨難分的傳世佳作俯拾即是,如: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香。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客中作
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飲三百杯。 ——襄陽歌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
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詩《尋李白》,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的。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酒有關的詩歌。
二、背景簡介(多媒體播放幻燈片)
唐玄宗天寶三年(744),詩人被排擠出長安後,又重新踏上了雲遊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將進酒》這首詩則是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離開長安已達八年之久。當時,他跟好朋友岑勳應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個好朋友登高飲宴,借酒放歌,抒發情懷。
三、解題(多媒體播放幻燈片)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的曲名。將,讀qiāng,“請”“願”的意思。 “將進酒”意即“勸酒歌”, 多以飲酒放歌為內容。李白的這首詩是借用樂府舊題,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
四、整體感知
(一)、大家先聽錄音,聽的過程中注意體會詩歌中的:節奏變化,韻律變化以及情感變化。並在課本上作適當的標記。
(多媒體播放《將進酒》錄音)
(二)、1.學生自己讀(2遍) 大聲讀、旁若無人的讀
2、齊讀
(三)、請同學們依據詩歌的內容作一個大膽的推測:宴飲後的李白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大醉,酣臥不起,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將進酒,杯莫停。”“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