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課堂講課稿
引言:將進酒,唐代以前樂府歌曲的一個題目,內容大多詠唱飲酒放歌之事。在這首詩裡,李白“借題發揮”借酒澆愁,抒發自己的憤激情緒。這首詩非常形象的表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方面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波折後,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同時也是當代中學生課本中的文章。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份《將進酒》的課堂講課稿,歡迎大家來閱讀和借鑑!
【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2、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理解其思想感情的複雜性。
3、理清詩歌中詩人情感變化的線索,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因聲求氣,誦讀全詩,把握詩中句式的長短變化和韻腳的疏密轉換;在有感情、得法的誦讀中,感悟詩句間蘊含的詩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充分佔有資源,聆聽名家朗誦全詩,融入詩境,吟詠詩韻,認識到李白在勸酒放歌中,吐胸中塊壘,抒發多種人生感慨。
【教學過程】
師:在一般社交場合,人們互相敬酒時常常會恭敬地端著酒杯跟對方招呼:“請乾杯!”跟你們上英語會話課的老外碰到這樣的場合,一般會說:“……”有誰知道我們的祖先怎麼說呢?
生:將進酒——
師:(板書)對,這裡的將讀“qiāng”,就是“請”的意思。將進酒就是請喝酒。在漢代時演變成了一首樂曲名,常當作勸酒歌在宴會上傳唱。唐代有位以喝酒著稱的詩人也寫過一首這樣的詩,他就是昨天從天姥山夢遊回來的李白(板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這首膾炙人口的勸酒詩《將進酒》。
師:(稍停,待學生情緒穩定下來後)在學習這首詩之前老師想徵求一下大家的意見,昨天備課時老師準備了三套方案:A老師引導大家一起賞析詩歌,B同學們按照詩歌學習的方法,自己選擇角度觖讀詩文,C老師報教學案的答案,大家完成鑑賞填空後看書消化。大家希望實施哪套方案?
生(大多數):第二套(B)。
師:好。我們就以第二套方案進行。不過,老師準備的精彩課件用不上了,你們可不要後悔呀。
生:(笑)不後悔!
師:那麼,按照往常詩歌學習的慣例,學習一首詩可從哪些方面著手?怎麼著手?下面請同學隨意發言,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不必拘束。
生1:我認為首先要破題,找出題目中的資訊,將進酒是李白在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與好友應邀到住在嵩山的朋友元丹丘家做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時寫的,抒發了作者的豪放而壓抑的愁苦之情。
師:你說的很好,請問是從哪得到這方面的資訊的?
生1:從課本的註釋上。
師:好,讀一首詩首先要看註釋,瞭解作者、背景及相關知識,這就是所謂“知人論世”(板書“知人論世讀註釋”)。你為大家提供了一個比較重要的資訊,還有嗎?
生1:沒了。我只是開個頭,拋磚引玉,還有留給別人說吧。
師(笑):這位同學很謙讓,不愧是你們的班長。下面哪位接著說?
生2:學詩還要會讀。
師:對,詩歌學習確實離不開讀,詩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們以前學文言文時有個環節叫“因聲求氣”(板書),這個“氣”即語氣、語調、風格、氣勢等,你能不能試讀一下?
生(鼓掌)
生2:讀詩文(沒有讀出理想的氣勢)
師:請你自我評價一下讀得怎樣。
生2:我自己感覺讀的不好,但我不知不好在什麼地方。
師:那請你的同桌點評一下。
生3:孫赫俊同學的朗讀沒讀出節奏的變化。
師:那你能不能給大家示範一下?
生3:我怕也不能達到那種境界。
師:沒關係,萬一讀不好,還有其他同學幫你呢。
生3:讀。(讀完,教室裡響起了掌聲)
師:大家的掌聲,代表了一種感謝。我想,你讀一遍課文,就換來這麼多的掌聲,你也太賺了。應該把你為什麼要這樣處理課文的朗誦給大家說說,如何?
生3:我是這樣想的,開頭的幾個句子,很是氣勢磅礴,所以,我讀得雄壯有力些;中間“天生我材必有用”等句,是一種自信,所以,我想把這種自信表現出來,就讀得稍微狂放些;“古來聖賢皆寂寞“幾句,我感覺有些消沉,所以就讀得壓抑些;結尾處,我感覺李白是喝醉了,所以就處理得很是狂放。
師:說的太好了。意思不同,就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來處理。有沒有哪位同學對課文的理解和他不一致的?
生4:我認為詩歌開頭的第一句,並不是為了表現什麼雄壯,而是為了表現一種巨大的愁悶。所以,朗誦時,應該突出的是惆悵之情,而不是豪放之情。
師:何以見得?
生4:這個開頭,顯然是採用了《詩經》中常用的比興手法。詩人寫“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是為了引出下句的“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這兩個句子要表現的思想是時間流逝太快,且一去不復返。這顯然是一種面對時光流逝而產生的無可奈何,是一種青春無法挽回的大悲。
師:說的太精彩了!歲月流逝,確實是像黃河水東流一樣,一去就不再復返。更何況這流逝又是如此的快,早晨還是滿頭青絲,暮時就白髮蒼蒼了,這確實是件令人感傷的事。你依照你的.理解,給大家朗誦一下開頭的這兩個句子,好嗎?
生4:朗誦(讀出了一種無可奈何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