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一詩的藝術特色
引導詞:意在表達人壽幾何,及時行樂,聖者寂寞,飲者留名的虛無消沉思想,願在長醉中了卻一切。全篇中詩人情感發展變化很快。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將進酒》一詩的藝術特色,更多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文學網(http://www.ruiwen.com/wenxue)。
情感一波三折,酣暢豪放
開頭寫悲。落筆寫黃河景象,頗顯浩大聲勢,但流光易逝,其基調是悲;由此聯想人生竟如朝暮短促,悲意更濃。 “人生”以下六句寫歡。詩人深知“白髮如絲悲何益”,立即轉悲為歡。儘管政治上不“得意”,但朋友間聚會同樣是人生快事。 “鐘鼓”以下六句寫憤激。他鄙棄結黨營私、排斥賢能的豪門貴族,因而說“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他說“古來聖賢皆寂寞”,是為他們惋惜、抱不平。尤其是曹植,他讚揚其豪華酒宴,實為其懷才不遇抱恨終生而嘆惋,兼以自況。
強烈的自信以及狂傲不羈的處世態度是李白極具個性的一面。“天生我才必有用”,我才天生也,天授我才,必定對國家對社會有價值。敢自許“天生我才”,放眼古今,恐怕惟李白一人而已。
“主人”句至結尾寫狂放。將一切價值昂貴之物都拿來“換美酒”,真乃狂放到極點。這種狂放,實為詩人悲之重、歡之濃、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至此,再用“同銷萬古愁”結束全詩,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想象大膽誇張
詩中有些誇張用數字來表現,如“一飲三百杯”表現豪飲,“斗酒十千”表現酒價昂貴,“萬古愁”表現愁思深廣;有些則屬於感覺的`誇大,如“黃河之水天上來”從空間上極言黃河源頭之高,“朝如青絲暮成雪”從時間上極言人生短促,且形成正反向對比效果。這些誇張都藉助於思接千里貫通古今的大膽奇特想象,體現了豪放飄逸的詩風。
語言狂放沉鬱
詩起即氣勢磅礴,狂放不已: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朝如青絲暮成雪”,將人生濃縮於晝夜之間,悲嘆人生苦短,壯志難酬,由狂放而顯沉鬱。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酒宴至此,已漸入高潮,詩人更反客為主,頻頻勸酒,一曲高歌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一杯復一杯,到“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李白醉矣! 後面皆為“酒話”,卻是李白心聲。俗語說:酒後吐真言。李白趁醉將滿腹真言和盤吐出。“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李白追求高階層面的精神生活,藐視庸俗的物慾和感觀刺激。寧可長醉而不願清醒,道出心中真實想法,其實詩人心中何等鬱悶,卻又借“古來聖賢皆寂寞”聊以自慰!沉鬱中又見狂放,且合情合理。
李白酒意已酣,“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已然大醉!這種為飲酒一擲千金的豪爽狂放性格,在詩人身上再次體現得淋漓盡致。
理想主義的李白與中唐日趨頹敗的社會現實之間的矛盾,註定了李白後期詩作的英雄式悲劇色彩:雖豪放,但又沉鬱。
用典及身
古來聖賢“唯有飲者留其名”,舉出“陳王”曹植,並化用其《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之句。何以偏舉“陳王”?因李白心目中的榜樣是謝安之類高階人物,而這類人物中,“陳王”與酒聯絡較多。再者,“陳王”曹植於丕、叡兩朝備受猜忌,有志難展,亦激起詩人同情,提“陳王”曹植,滿紙不平。此詩開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實全篇飽含深廣的憂憤與自信,這種主旨至此就全清楚明白了。以人生苦短之愁開篇,以借酒消愁之句收尾,可謂前呼後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