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湖心亭看雪> 張岱湖心亭看雪翻譯

張岱湖心亭看雪翻譯

張岱湖心亭看雪翻譯

  導語:張岱《湖心亭看雪》翻譯是怎樣的呢?張岱《湖心亭看雪》展現了美麗的雪景,抒發了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感情。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張岱《湖心亭看雪》翻譯,歡迎閱讀!

  《湖心亭看雪》原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譯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連下了好幾天,湖中行人,各種飛鳥的聲音都消散了。 這一天晚上八點左右,我撐著一葉扁舟,穿著細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觀賞雪景。湖上冰花一片瀰漫,天和雲和山和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見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長堤在雪中隱隱露出的一道痕跡,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船上米粒般的兩三個人罷了。

  我到了湖心亭上,有兩個人鋪著氈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裡的酒燒得滾沸。那兩個人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在湖中怎麼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閒情雅緻)的人?”(他們)邀請我一同喝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後告辭。(我)問他們的姓氏,原來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時候,船伕喃喃自語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痴情(于山水),還有像您一樣(甚至比您更)痴情(于山水)的人呢!”

  《湖心亭看雪》註釋

  本文選自《陶庵夢憶》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浙江紹興)人。原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時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琅嬛文集》《三不朽圖贊》《夜航船》《白洋潮》等絕代文學名著。

  【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崇禎,明思宗朱由檢年號(1628-1644)。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詞,這。更定:指初更以後,晚上八點左右.更,古代夜間計時,一夜分為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定,開始。

  【餘】我

  【挐(nú)】持,引申為撐,劃,牽引,撐(船)。

  【擁毳〔cuì〕衣爐火】穿著細毛皮衣,帶著火爐乘船。毳衣,細毛皮衣。毳,鳥獸的細毛。

  【霧凇沆碭(hàng dàng)】雪夜寒氣瀰漫。霧凇,雲、水氣;霧,是從天空下罩湖面的雲氣,凇,是從湖面上蒸發的水汽,這時因為天寒,凝成冰花。曾鞏《冬夜即事詩》自注:“齊寒甚,夜氣如霧,凝於水上,旦視如雪,日出飄滿階庭,齊人謂之霧凇。”沆碭:白氣瀰漫的樣子。沆,形容大水。

  《湖心亭看雪》作者簡介

  張岱(1597年明萬曆二十五年-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又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天孫,別號蝶庵居士,晚號六休居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出生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榮,好山水,曉音樂、戲曲。 明末清初文學家、散文家、史學家,還是一位精於茶藝鑑賞的行家。是公認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學家,其最擅長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三不朽圖贊》《夜航船》<白洋潮>等絕代文學名著。


 更多《湖心亭看雪》文章推薦閱讀★★★★★: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