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學案設計

《記承天寺夜遊》學案設計

《記承天寺夜遊》學案設計

  (一) 匯入:

  同學們,你們一定讀過不少的文言詩詞,你都知道哪些文人筆下描寫月光的句子?說出來和大家共同欣賞一下吧!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杜牧的“煙籠寒水月籠沙”給人以朦朧美;借月思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借月祝願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回到公元1083年10月12日夜,和蘇軾伴張懷民共賞美好的月光吧!

  (板書:題目“記承天寺夜遊”)

  (二) 自主學習:

  1、 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注意以下字音。

  qǐn zǎo xìng héng wú

  未 寢 藻 交 橫 如 吾

  2、學生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流暢。把你不理解的詞語圈出來。

  3、學生之間互相幫助解決疑難。

  4、學生根據課下注釋弄通文意。(分段用現代漢語複述)

  (三)合作學習

  1、再讀課文。(有感情的朗讀)

  此處可指名讀。

  文章共3段 一 敘事

  二 寫景(描寫)

  三 議論 抒情 (此處板書)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解決以下問題:(逐個解決問題)

  a、第一段中最能體現作者心情的一個詞是( )?

  答:“欣然”

  b、作者因何而“欣然”?

  答:因“月色入戶”,表現了他的興奮和喜悅,一個被貶謫之人,被美景吸引,拋開塵俗,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賜。不能不說是一種超然物外的曠達胸懷。

  C、請畫出文中描寫月光的句子。

  答:“月色入戶”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交橫,蓋竹柏影也。”

  d、討論,這兩句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什麼藝術效果?

  答:(1)、“入戶”把月光擬人化,寫的自然而生動。自然萬物本無情,但在作者筆下,充滿了靈氣,像久違的朋友。在他貶謫落寞之時,前來拜訪以慰藉失意的詩人。

  (2)、“庭下如……”寫月光的高度傳神之筆。用比喻烘托月光之清。最後點出“蓋竹柏影也”給人恍然大悟之感。句中沒有一個“月”字,卻無不在寫月,只用18個字就描繪出一個冰清玉潔的透明世界,彈奏了一曲空靈的月光曲。

  3、復讀課文。(齊讀,可試背。體味其中的情感)

  思考以下問題:(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a、 作者問什麼要“尋張懷民”張懷民是誰?

  ——作者想到應有人共享月色之美,進而想到只有和自己境遇相同的張懷民。張懷民與蘇軾兄弟均有來往,元豐六年被貶黃州。

  b、 這個“尋”字能不能換成其它的.字,如“找”,它有什麼藝術效果?

  ——有一種急於找到的迫切感,這就寫出了作者渴望與知心好友共賞月光的急迫心理。

  (四)換位思考。

  如何理解“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如果你就是當年的蘇軾,你為何稱自己為“閒人”?

  (此處要讓學生大膽的說)參考答案:“閒”是相對於“忙”來說的,由於貶官謫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時公務纏身。“閒”包含著作者的幾分感慨,有安閒賞月的欣喜,有自我排遣的豁達,更有對朝廷的抱怨和被貶他鄉的惆悵無奈。一個“閒”字表達作者微妙複雜的感情。

  (五)自主表達。

  同學們,課文學到這裡,如果你是蘇軾的好朋友,面對當時蘇軾的處境,你該如何勸勉他?

  (此處更應讓學生髮表自己獨到的見解)

  (六)課文小結

  學完這篇文章,你覺得你應該向大文學家蘇軾學些什麼寫作技巧?

  ——如:1、語言凝練含蓄。2、描寫生動形象,如詩如畫。

  (七)佈置作業

  作者從視覺角度寫出了月光之美,你能從聽覺、嗅覺、觸覺等角度來描繪月光嗎?

  把它寫在日記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