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遊句子翻譯
《記承天寺夜遊》這篇文章透過對庭中優美月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蘇軾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記承天寺夜遊的句子翻譯,歡迎閱讀!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譯),(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透過窗戶灑入屋內,(於是我)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想到沒有(可以與我)共同遊樂的人,於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
庭院中充滿著月光,像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橫錯雜,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啊。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沒有松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不汲汲於名利而又能從容流連光景)清閒的人罷了。
知識擴充套件:練習題
一、 解釋句子中關鍵的詞語。
1.月色入戶 2.欣然起行
3、念無與樂者 4、遂至承天寺
5、懷民亦未寢 6.相與步於中庭
7.庭下如積水空明 8、水中藻荇交橫
9、蓋竹柏影也 10、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二、翻譯句子。
1、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2、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3、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4、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5、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三、理解課文內容:
1、本文作者是 ,他是 朝著名文學家,我們學過他的《 》。
2、默寫出本文描寫月色的句子: 。
3、這篇遊記將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融為一體。第一段以 為主、第二段以
為主、第三段以 為主。文章感情基調十分明顯,可以從 、
和 等詞直接流露出來。
4、這篇短文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你認為哪些語句與“閒”字有關?
5、最後一句“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在文中有何作用?
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①
②
6、對文章的分析,說得不正確的一項( )
A、運用比喻描寫月色,獨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謂如詩如畫,一個寧靜淡雅的境界,真讓人心醉神迷。
B、這篇短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貶謫中的'那種淒涼、孤寂的特殊心境。
C、這篇隨筆性的小品,敘事簡潔,寫景如繪,而抒情則寓於敘事、寫景之中。敘事、寫景、抒情又都集中於寫人;寫人又突出一點“閒”。
D、本文語言簡潔、準確、形象,作者觀察事物細緻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間最敏感的特徵,以極其少的文字,包羅較多的內容,凝練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