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遊相關習題
記承天寺夜遊相關習題是什麼呢?記承天寺夜遊相關習題有助於鞏固記承天寺夜遊的知識點。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記承天寺夜遊相關習題,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記承天寺夜遊相關習題篇一:
一.基礎知識及運用。
1.本文選自《_________》,作者。(2分)
2.填空:(3分)
⑴文章描繪了蘇軾在承天寺夜裡見到的,同時也抒發了自己_________的苦悶心情。
⑵描寫承天寺優美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對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念無與為樂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於是,就)
C.懷民亦未寢(睡覺)D.相與步於中庭(共同,一起)
5、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3分)
A.本文寫在作者貶職期間,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感情與柳宗元《小石潭記》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與"閒"字相關。
C.蘇軾此時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官,所以他自稱閒人。
D.本文寫景較為簡潔,用素描的筆法,寫月色,寫景物,給人清靜雅緻的感覺。
6.這篇文章主要表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2分)
7."月色入戶"意思是__________,這句話運用了_______的修辭手法。(4分)
8.文中表現興奮和喜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它與"___________"一句相照應,顯得一起一伏,一沉悶,一活躍。(4分)
9."尋張懷民"一句中的"尋"字用得好,你認為好在哪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記"的要素是:(4分)
時間:_______________地點: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____
11.本文的構思角度是()(3分)
A、託物言志B、即景生情C、類比象徵D、以物喻人
12、閱讀下面一首詩歌,回答問題。(5分)
贈劉景文(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①詩中成對偶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這是一首贊詠_____________的詩,詩的表面似乎在贊詠__________,實際上是用_________來比喻劉景文,頌揚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理解、分析。
(一)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13.文中"念無與樂者""念"的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文中描寫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描繪了一個_______的美妙境界。(4分)
15.文中表達作者感情的句子是⑴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4分)
16、選出句子閱讀停頓正確的一項()(2分)
A.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B.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C.但少閒如吾/兩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17.文章結尾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緒?(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對"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誤的一項是()(3分)
A.哪裡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們兩個這樣的賞月的"閒人"罷了。
B.表現了作者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產生了異常欣喜的心情。
C.表現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擠,心情苦悶,只好去大自然中尋找快樂和解脫。
D.表現了作者超然物外、曠達樂觀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