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遊課程實錄
記承天寺夜遊課程實錄是怎樣的呢?記承天寺夜遊課程實錄有著哪些教學環節呢?記承天寺夜遊課程實錄展現怎樣的教學氛圍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記承天寺夜遊課程實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記承天寺夜遊課程實錄篇一:
師:走進古典詩文的世界,我們發現處處都有月亮的影子。這輪明月曾照亮了《詩經》的河畔,曾驚擾了鳥兒的安眠,也曾打溼了鄉書的封面……請同學們回憶所學過的古詩文,你想起了哪些有關月亮的名句呢?
生1: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生2: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生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生4: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師:說得真好!一輪明月牽動了無數古人的情腸,他們或借月抒寫相思愁緒,或借月表達美好祝願。當蘇軾因莫須有的罪名被貶黃州,他會借月抒發怎樣的情懷呢?那就讓我們同遊承天寺,賞明月清輝朗照大地,品經典美文感悟情懷。(板書課題、作者。)
師: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哪位同學來讀給大家聽?(找一生讀作者簡介)
師:下面,同學們請看大螢幕,。同學們根據課前預習和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進行無標點朗讀課文。
(大螢幕顯示無標點課文,生嘗試誦讀)
師:同學們讀得很有個性特色,下面請聽老師為大家朗讀課文。(注意:聽讀課文,注意字音、停頓。)
師:老師讀完了,文中還有兩處停頓要注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螢幕顯示,生齊讀兩遍。)
下面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生大聲朗讀課文)
師:在誦讀聲中我們與蘇軾同遊了承天寺,請同學們對照註釋,獨立翻譯課文,圈劃出疑難字詞;然後,同組之間合作解決疑難問題;5分鐘後,我們進行詩文對抗賽。老師先把比賽規則說一下:將全班分為兩大組(紅組和藍組),第一名站起來的同學為發問方,可以從另外一組中任點一名同學就文中字、詞、句的翻譯進行提問。回答正確的同學可以在向另外一組發問。如果回答不準確,就由本小組同學幫助回答,但發問權歸另外一組所有。(生翻譯,合作交流。師巡視指導。)
師:同學們準備好了嗎?
生:準備好了。(生興致高昂,積極踴躍)
師:好,準備開始!
生1:“遂至承天寺”中的“遂”是什麼意思?
師:誰來幫幫他?
生2:“於是,就”的意思,“於是就到承天寺”。
師:大家同意這種解釋嗎?
生(齊):同意。
生3:“蓋竹柏影也”中的“蓋”是什麼意思?
生4:覆蓋,遮蓋。
師:有不同意見嗎?
生5:應該是“原來”的意思,“原來是竹柏的影子。”
師:你的回答得很準確。
生6:“月色入戶”的“戶”怎麼解釋?
生7:窗戶。
師:是嗎?
生(齊):是。
師:不是。“戶”在文中不是指窗戶,而是指門。大家知道“足不出戶”這個成語吧?
生(齊):知道。
師:這裡的“戶”就是指門,我們總不能從窗戶走出去吧?(生笑,在課本上寫下正確釋義。)
生:“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怎麼翻譯?
生1:月色灑滿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交錯縱橫,原來是竹柏的影子。
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如何翻譯?
生2:哪個夜晚沒有月亮,哪裡沒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閒人罷了。
師:真是你方問罷我登場,你問我答,你來我擋;友誼對抗,興致高昂呀!同學們表現真棒! 文章內容我們有了初步感知,那位同學能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
生1:文章寫的是蘇軾晚上睡不著覺,看到月色很美,就到承天寺找到張懷民,兩人一起賞月。
師:概括得很完整。那我們就跟隨蘇軾一起去賞月色美景吧!
師:那本文中蘇軾是如何描摹月色的呢?
生1:寫月色的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師:這月色有什麼特點?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這月色?
生2:庭院中波光一片,原來是月光皎潔而又空靈;水草交錯縱橫,原來是月光竹柏的倒影。
師:多美呀,九百多年前的那輪明月彷彿正穿越時間的千山萬壑向我們走來。這麼美的句子我們應用什麼語氣來讀呢?
生3:欣悅的、欣賞的語氣。
師:你試著用欣悅的語氣來讀一讀,其他同學邊聽邊展開想象再現畫面。
(生朗讀。)
師:他的朗讀給我們身臨其境之感。我們來齊讀課文,再次感受月色之美吧!(師生齊讀課文)
是:是啊,月光如水,所以竹柏的影子就成了水中的藻荇,藻荇的浮游,又讓人感到水的流動。月光在朗照,那無形的靜態的月光便有了動態的美感,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古人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蘇軾描摹的卻是:明月庭中照,藻荇影中游。月色之美盡在其中啊。同學們用幾個美詞來修飾一下這明月吧?
師出示板書填空: 的朗月世界
生:澄澈透明!
生:空靈!
生:皎潔無暇!
生:清朗幽美!
師:(板書)澄澈透明、皎潔空靈、清朗幽美的朗月世界
師:情因景生,景為情設,面對一輪明月,詩仙李白曾感嘆道:“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寫出了詩人在月夜與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暢飲的情景。表現了詩人獨斟獨酌,舉目無知音的孤獨之感。眼前的朗月美景,喚醒了詩人心中湧動的情,於是觸景生情,作者不禁感慨道:……
生齊讀: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爾!
師:那何為閒人呢?
生:悠閒的人。
生:閒暇的人。
生:我認為蘇軾被貶謫,心情很鬱悶,閒人是對自己的嘲弄吧。
師:同學們理解問題的角度不同,下面我們來看一則資訊
(多媒體顯示)(指一生)你為大家讀一讀。
(一生讀屏顯背景材料:知識擷萃:(元豐二年(1079),蘇軾被誣陷以詩誹謗朝廷,被捕入獄。獲釋出獄後,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籤書公事”,做著有職無權的閒官,在城東買坡地耕種養家。)
師:從這則材料中大家發現哪些資訊?
生1:他是被誣陷入獄的,獲釋後貶到黃州,做了一個有職無權的閒官。
生2:親自耕田種地養家餬口,生活肯定很貧困。
師:有道理。在城東坡地耕田的經歷還使他有了一個伴隨他一生的雅號——東坡,在黃州的蘇軾就成為“閒人”蘇東坡。
師:大家想想這裡的“閒”是不是閒來無聊,無所事事啊?
生(齊):不是!
師:“閒”究竟是什麼意思?請你給“閒”字組組詞,看誰組得詞最準確、最合理。
生1:空閒。
生2:閒暇。
生3:清閒。
師:是不是有著空閒時間、清閒生活的人就能欣賞到這月色美景呢?(生沉思、搖頭)那“閒”字還有別的意思嗎?
生4:悠閒、閒適。
生5:閒情逸致。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5:蘇軾在被貶的境遇中依然能夠欣賞到如此空明的月色,不僅因為他生活清閒,更因為他有著閒適的心情,是閒情逸致的體現!
師:你的理解很恰當。棄睡起行,邀友同樂,踏月夜遊,何其灑脫!透過這空明的月色,你看到了一個有著怎樣人生態度的蘇東坡?
同學們用幾個美詞來讚頌一下蘇軾的曠達胸襟吧?
師出示板書填空: 的曠達胸襟
生1:樂觀積極向上。
生2:從容面對苦難。
生3:豁達樂觀。
生4:不汲汲於名利,坦蕩豁達。
師:(板書)樂觀積極、坦蕩豁達的曠達胸襟
生5:蘇軾雖然被貶黃州做著有名無實的官職,但他仍能在自然美景中怡情悅性,從容流連於月光之下,表明他並不把貶謫之事放在心上,而是心胸寬闊不汲汲於名利。
師:你很有思想,回答非常精彩!
師:請大家再誦課文,在誦讀中進一步感受蘇軾豁達的情懷。
(學生自由朗讀,找學生按標準格式誦讀課文 :題目、作者、朗誦者)
師:同學們朗讀得非常棒,讀出了月色之美,我覺得有的同學更讀到了作者的內心深處,
師:“一切景語皆情語”,景是情的載體,情是景的靈魂。這空明的是月光,更是人的心境,這空明的月色灑滿庭院,更照亮了作者的心靈深處。從中讓我們看到一個在人生的逆境中依然善於發現生活之美的豁達樂觀的蘇東坡!
(螢幕顯示:當代散文家餘秋雨說“蘇軾成就了黃州,黃州成就了蘇軾。”黃州是蘇軾最重要的人生驛站。被貶的苦難如重錘敲擊著他的心靈,更像雕塑家塑造了他的精神世界!在人生的低谷他完成了自己豁達樂觀人生觀的塑造,達到了自己創作的巔峰!面對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邁奔放地說“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面對青春的一去不復返,他積極樂觀地說“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面對自然界的風吹雨打,他從容灑脫地說“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