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紅樓夢> 蔣勳細說紅樓夢簡介

蔣勳細說紅樓夢簡介

蔣勳細說紅樓夢簡介

  《蔣勳細說紅樓夢》是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蔣勳 。

  內容簡介

  這是蔣勳老師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中反覆閱讀《紅樓夢》三十多遍後的系列講座錄音集,蔣勳從美的角度,從情感出發梳理《紅樓夢》文字中滲透出的細微感覺。蔣老師完全超越了考據,滿足的不是人們的好奇心,而是與你生命的對接。走進蔣勳老師的《紅樓夢》私家講堂,細細品味,會感覺正在閱讀自己的一生。

  蔣勳老師曾獲臺灣廣播界主持人最高獎——“金鐘獎”,他的聲音具有宗教般的感染力量,難怪曾有陌生人對他說:“你前世在廟裡捐過一口鐘,所以這一世會有很好的聲音。”一度吸引林青每週一次飛到臺北,只為了聽蔣勳老師講《紅樓夢》。

  作者簡介

  福建長樂人。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寶島臺灣。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1972年赴法國留學,1976年返臺後,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並先後執教於文化、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美術系系主任。其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

  蔣勳先生近年專事兩岸美學教育的推廣,他認為:“美之於自己,就像是一種信仰一樣,而我用佈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林青曾經每週一次飛到臺灣,只為了聽他講《紅樓夢》。

  一本青春之書

  首先要宣告,我不會碰太多的紅學。因為我覺得紅學簡直像大海一樣,你掉進去就再也爬不出來了。我的很多學生現在還在修研究所的《紅樓夢》,他們到最後都碰不到任何跟小說有關的東西,全是在外圍打轉,比如作者是誰,家世如何,這個叫做紅學考證。我覺得考證不是不重要,可是當胡適之這些人做了紅學考證以後,也使這裡面產生了一個矛盾。我相信我們在讀小說的時候,它就是小說,它讀起來很好看。我們要讀進去,它跟我們人生之間有一種對話,不一定非要把它當成研究工作來做。可在中國過去的文化道統當中,一般人覺得,任何一本書如果能夠流傳,一定有文以載道的意義。文是文章,道是道統。可以承載一個道德的意義,一本書才有流傳的價值,像《四書》、《五經》,後來發展出所謂的《十三經》,都有一個很重大的文化使命。可是小說這樣的東西只是茶餘飯後消遣用的,從來沒人把它當成重要的東西。可是《紅樓夢》又太好看了,文以載道的文人讀到這樣一個茶餘飯後的小說,他體會不到在酒樓茶室裡聽人說書的快樂,就要給它找到另一個理由。

  我看到幾個很有趣的版本對《紅樓夢》的考證,他們牽強附會地說,《紅樓夢》是講反清復明的故事。有一個學者,就專門說裡面哪個人的原型是明朝末年反清的哪一個人。《紅樓夢》變得很奇怪,有點像一個公式,每個人都可以套用自己所要的東西。譬如說那個學者,他們家族裡面世世代代大以反清為理想,他就在這裡面尋找所有反清復明的東西,講得頭頭是道,而且自圓其說。另外一個人說,這個小說是講清朝的順治皇帝跟董小宛的故事。因為順治皇帝愛上了董小宛,後來出家在五臺山做了和尚。民間一直有這個傳說,可在清朝歷史裡面找不到史實考證。很多人說這個小說就是寫這件事,然後就講哪一個人是誰,又頭頭是道,而且似乎完全能自圓其說。

  我讀了這幾個版本的考證後,覺得非常有趣。我想《紅樓夢》這本小說在歷史上最特別的東西,就是任何的一個個案套用進去它都可以合理。那麼,到底這個小說包含了一些什麼東西呢?後來我因為讀了一些跟紅學考證有關的書籍,慢慢覺得它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學作品。我想,古代喜歡看《紅樓夢》抄本的人,根本不在意它是不是文學,它會不會被放到文學系作為研究的物件,而重要的是它這麼好看,好看到你十二歲看它,三十歲又看它,四十歲還看它。在不同的年齡去看《紅樓夢》,竟然會得到不同的感覺。

  小時候我媽媽一方面禁止我看《紅樓夢》,一方面又說這本書真好看。大人的世界其實非常矛盾。那個時候我就覺得好奇怪,你不准我看,可是你自己又說好看得不得了,所以,那時候躲在棉被裡用手電筒照著看《紅樓夢》的經驗,我相信母親說不定也有。

  《紅樓夢》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是青少年的禁書。我特別講青少年,是我希望大家瞭解到,這本書其實是寫青少年的一本書,可它一直被誤解。尤其是今天變成古典文學之後,每個人都覺得它大是老人讀的書。最可怕的是,因為它的偉大,所以被改編成了電影、電視連續劇以及各種現代傳播形式。記得我們那時候看的是一個叫高寶樹的演員演王熙鳳,她已經四十幾歲了。可是,在這個小說裡面,王熙鳳只有十七歲。林黛玉十二歲,賈寶玉十三歲。所以我第一個要講的就是《紅樓夢》的年齡問題。這些人全是小孩子。你想想看,你家裡十二歲的`女孩子、十三歲的男孩子,他們在做什麼事?他們就是《紅樓夢》裡面的林黛玉和賈寶玉。如果超過十五歲,他們大就不會這麼呆的,整天沒事在那邊哭,完全憂鬱症的一種情況。那個林黛玉,你不知道為什麼她沒事就生氣了,然後在那邊計較寶玉對別人好一點,沒有對她那麼好,其實完全是少女情態。我的意思是說,超過十五歲大都不會有這種的表情,可她就是十二歲,十二歲小女兒情態的東西。或許是因為他們的文化教養,所顯露出來的成熟使我們今天一直把他們的年齡加高。我們也覺得賈母大七八十歲了,可我想賈母大就是五六十歲而已。所以,第一個要做的事情,是把《紅樓夢》整個還原到青少年的描述上。

  被忽略了的青春王國

  大觀園裡,寶釵大十三歲半,比賈寶玉大一點點,史湘雲十二歲左右。更小的惜春,小說開始時她大隻有八九歲。這樣一群小男孩小女孩住在大觀園裡面,所以大觀園是一個青春王國。

  在封建社會里,人是沒有青春可言的。我們沒有西方文化裡那個叫做青春的東西,像希臘文化被歌頌的青春。我小時候讀的唐詩宋詞,或者被父親逼著背的朱子治家格言,其實都是非常歷史的東西。我不明白,在我們的文化裡面為什麼要給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加上這麼沉重的東西?現在回想我在國中時讀到的東西,比如岳飛的《滿江紅》、韓愈的《師說》等,其實都是非常沉重的道統文化的東西。

  什麼叫青春?青春其實是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它有一種浪漫。它剛剛對於人世間的情感有萌芽的時候那種夢幻的、幻想性的世界,那個部分在中國完全被壓抑了。其實,在那個年齡應該讀羅米歐與朱麗葉的。可是我記得,當時家裡覺得我可以去讀《三國演義》。《三國演義》完全是搞政治的東西,那種心機跟謀略的東西,我想比我們現在搞政治的人還要深沉厲害。可是十二三歲怎麼會懂這個東西?《西遊記》好讀,裡有很多超現實、好玩的東西。《水滸傳》呢,你讀了之後大就只好去混幫派,因為裡面全是逼上梁山的人,全是打抱不平的東西。每一本小說其實都有它的偶像性,當時的男孩子如果讀了《水滸傳》,他心目裡的偶像就是宋江、魯智深——那種喝醉了酒就一隻手把柳樹連根拔起或者醉打山門的魯智深,或者夜奔的林沖,全都是幫派裡面的人。

  其實我們少掉一個東西,就是我剛才提到的《紅樓夢》裡的青春之歌。這樣一個對於剛剛發育、生理上剛剛萌芽,對性別剛剛有認識的青春夢幻的東西,我們的文化裡面始終沒有鼓勵過。《紅樓夢》之前其實是有的,比如像《西廂記》。可是讀過《紅樓夢》的人都記得吧,有一次賈寶玉和林黛玉偷偷躲在一個花樹底下,讀的就是《西廂記》。可後來兩個人不是鬧了嗎?然後林黛玉就嚇唬賈寶玉,說我去跟舅舅(就是賈寶玉的爸爸賈政)講,看不把你打死。因為《西廂記》是那個年齡的禁書。可是也不知道為什麼,明明是禁書,家裡卻都有。其實大家都是在讀的,只是不誰小孩子讀。因為裡面有很多私奔或者為了戀愛就跳牆去跟情人私會的情節,在道統文化裡覺得這個是年輕人不可以知道的,可年輕人不卻都在做。在青春王國裡,對情慾、對性已經懂了。今天也是一樣,小孩子在網路世界看到什麼東西,父母和老師永遠都不知道。《紅樓夢》裡面私密的青春王國是非常迷人的。

  到現在為止,我很少看到我們的文化當中有描寫青少年的作品,包括性覺醒,可以寫到這麼真實。在《紅樓夢》第五回裡,能看到對賈寶玉第一次性體驗的描繪,而現在的文學裡都沒有那麼真實。所有學校課程都回避談這個問題,而這小說幾乎全部談到了。我一直有一個很大的願望,《紅樓夢》應該是在年輕的世界裡面重新活過來的一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