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紅樓夢> 紅樓夢人物評價賈寶玉

紅樓夢人物評價賈寶玉

紅樓夢人物評價賈寶玉

  賈寶玉是女媧補天棄在青埂峰下的一塊頑石和赤霞宮神瑛侍者轉世真身,榮國府賈政與王夫人所生的次子。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紅樓夢人物評價賈寶玉,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物分析:

  賈寶玉是《紅樓夢》中的第一主人公;是曹雪芹滿懷理想和激情,傾其心血和才力創造的藝術形像;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出現的全新的不朽典型。脂硯齋稱賈寶玉是“古今未見之一人”,並說“不獨於世上親見這樣的人不曾,即閱古今小說傳奇中,也未見這樣的文字:”同時,賈寶玉這一人物形像既豐滿深刻,又生動鮮明,至今還流行在生活中,並且將會永遠活在人間。

  然而,舊世界裡出現的新人,往往被世俗看成乖僻邪謬,不近人情,甚至被人看成狂、瘋、痴、呆、傻,無復人理。這正是先覺者們普遍的命運。賈寶玉不僅在《紅樓夢》中成了“百口嘲謗,萬目睚眥”的對像,被看作瘋、痴、呆、傻,被王夫人罵為“孽根禍胎”、“混世魔王”,就是在讀者和“紅學”家眼裡,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賈寶玉是封建貴族階級的叛逆者;有人說他是新興市民階層的代表;還有人說,賈寶玉的民主主義思想是“古已有之”的,他的叛逆性格是對古代民主傳統的繼承和發展;也有人說,賈寶王叛逆性格的形成,是由於受大觀園“女兒國”的影響。賈寶玉到底是一個什麼形像?他在書中處於什麼地位,起著什麼作用?這一形像有什麼社會意義和美學價值?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關於賈寶玉的來歷,《紅樓夢》開篇講了個荒誕神奇而又寓意頗深的故事,女媧煉石補天,煉成了三萬六幹五百零一塊;結果單單剩下一塊,棄在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這塊頑石自經女媧鍛鍊,靈性已通,自來自去,可大可小;原來高十二丈見方二十四丈的龐然大物、卻縮小到扇墜兒一般,而且是鮮瑩明潔的寶玉模樣。一天,遇著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在它上面縷了幾個字,攜它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去走一遭。於是,石頭城中,榮國府內,生下一位公子,一落胞胎,嘴裡便銜下一塊五彩晶瑩的玉。這就是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那塊頑石的幻相。

  本來一塊頑石,無知無覺;坦然洪荒之中,平靜安寧,悠遠恆久。偏偏又通了性靈,並且變成了人,有了感覺,有了情義,有了靈魂,享受了人間的諸種美妙,也吃盡了人間的種種痛苦。但最終還要變成石頭,還要回到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這是一個圓環,無始無終。這不但是賈寶玉的“歷史”;也是宇宙和人類的歷史。——如今且書歸正傳,分析一下賈寶玉這個人物形像。

  熱愛女性、尊重女性、崇拜女性,是賈寶玉這個典型的最突出的特徵。《紅樓夢》反覆寫了這個特徵,有時還用神話(如神瑛侍者與絳珠仙草的故事,“太虛幻境”的描寫)和誇張的筆墨(如“抓周”試志,對劉姥姥信口開河信以為真)渲染強調這一特徵。他還沒有出場之前,別人就介紹了他七八歲時說的孩子話:“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骨肉。”後來書中又寫他這樣的想法:“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鍾於女兒,鬚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他對許多少女都多情。不但對於活人,連畫上的美人也伯她寂寞,特意去“望慰”一番。他既然對許多少女都多情,就不能不發生苦惱。有一次,當林黛玉和史湘雲都對他不滿的時候,他就不能不“越想越無趣”——“目下不過兩個人,尚未應酬妥協,將來又欲何為?”又一次,當晴要和襲人吵鬧的時候,他就傷心地說:“叫我怎麼樣才好呢?把這個心使碎了,也沒有人知道。”雖然透過“齡官畫薔”一事,“自此深悟人生情緣各有分定”,不可能死時得到所有女孩子的眼淚,但他喜歡在女孩子身上用心的痴性並沒有改變。這就是魯迅所概括的:“愛博而心勞”。也如警幻仙子所說的“意淫”。這樣概括和形容賈寶玉的性格特性,不單因為賈寶玉生長在少女群中,多所眷愛,而且他的愛並非只是男女之愛,而是更廣泛意義上的對周圍不幸者的愛。所謂“愛博”或雲“博大的愛”似應包含兩層意思:其一,這種愛是廣義的,包括親近、愛戀、體貼、尊重、同情等;因此其二:這愛所及的對像也就是比較廣泛的。不限於黛、釵、湘,也包括晴、襲、紫鵑、鴛鴦、平兒、香菱和其他一些小丫頭,等等。惟其“博愛”,所以“心勞”。設想賈寶玉心目中僅有一黛玉,他哪裡至於如此勞碌!為人擔憂,代人受過,替丫頭充役,這類事在賈寶玉的“行狀”中簡直多不勝舉,俯拾即是。即如“平兒理妝”一節,事情原本與寶玉毫不相干,然而他十分同情平兒的不幸,不僅“勞形”、為其理妝,而且“勞心”、嘆其身世。他想到“賈璉惟知淫樂悅己,並不知作養脂粉;平兒並無父母兄弟姊妹,獨自一人,供應賈璉夫婦二人。賈璉之淫,鳳姐之威,他競能周全妥帖,今日還遭荼毒,想來此人命薄,比黛玉尤甚。”但因他能為平兒理妝,補償了他平日不能“盡心”的“恨事”,竟感到是“今生意中不想之樂”。香菱因鬥草弄髒了石榴紅綾裙之後,他讓襲人將同樣一條裙子送給她換,也是很高興得到這樣一次“意外之意外”的體貼和盡心的機會。後來他又把香菱鬥草時採來的夫妻蕙和並蒂蓮用落花鋪墊著埋在土裡,以至香菱說他“使人肉麻”。可見寶玉並不因為鍾情林妹妹而一葉障目,無視其他眾多女兒的不幸和痛苦。他的心懷,可算得較為博大的。即以其對林黛玉的愛而言,如果僅屬單純的性愛,也不至於“勞心”到那種地步。他對黛玉的愛,正是以同情、關切、尊重、相知為基礎的。同情和愛情自然是兩回事,但同情可以是愛情的起點和支柱。這邊,一曲《葬花辭》尚未吟罷;那邊,早已慟倒在山坡之上了。足見寶玉對黛玉的身世、處境、病體、心性體察最深,感受最切,這些絕不是單純的性愛所能包容的。賈寶玉的“多所愛”的確包含了對弱者的不幸和痛苦的同情和關切。這種性質的愛,或許就叫人道主義吧!

  《紅樓夢》用許多筆墨描寫和渲染了賈寶玉的這一性格特點,使之異常鮮明和突出,並且又是如此重要:去掉了它也就沒有賈寶玉。這就是這個叛逆者得以鮮明地同文學上和歷史上其他叛逆者區別開來的緣故。這就是曹雪芹的獨特的創造。

  賈寶玉的這種崇拜女性的性格特點,是和他身上的整個叛逆精神一致的。封建社會是“男尊女卑”,而賈寶玉競翻了個過兒:“女清男濁”。這在封建統者看來就是一種叛逆,自然會引起“百口嘲謗,萬目睚眥”;而且賈寶玉完全否定了他的家庭給他規定的道路之後,除了少女們的純潔可愛,能使他尊敬和愛悅之外、現實生活中再也沒有什麼事物值得他獻出青春和生命的了,特別是對林黛玉的堅貞不變的愛情,成了他精神上的唯一支柱。第七十一回,鴛鴦和探春訴說著大家庭的矛盾和苦惱,尤氏說寶玉“只知道和姊妹們頑笑”,“一點後事也不慮”。寶玉說:“我能夠和姊妹們過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麼後事不後事!”這句話雖是玩笑話,卻說得很悲傷。寶玉為什麼那樣愛和女孩子親近?怎樣解釋他的“女神崇拜”的特點?第七十八回,賈母曾這樣說到她對寶玉的看法:

  我也解不過來,也從未見過這樣的孩子。別的淘氣都是應該的,只他這種和丫頭們好更叫人難懂。我也為此提心。每冷眼檢視他,只和丫頭們頑鬧,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愛親近他們。既細細奎試,究竟不是如此。豈不奇怪?想必原是個丫頭錯投了胎不成?

  這像是作者向我們提出的問題,要求我們來解答。第二回,賈雨村對這個問題曾作過解釋。他說:天地有什麼正氣邪氣,二氣相遇必然互相搏擊。人要是偶秉這正邪交錯之氣而生,生於詩書清貧之家則為逸士高人,生於薄祚寒門則為奇優名倡,生於公侯富貴之家則為情痴情種。這種解釋,我們當然不會同意。但究竟應該怎樣認識和解釋這一形像呢?這必須從賈寶玉所處的物質世界和生活環境中找答案。

  少年男女本來容易有互相愛悅之情。賈寶玉又是生活在那樣的環境裡,和很多美麗聰明的少女很接近。而那些男人和已婚的女人本來沒有或極少使他喜歡的,只有少女們比較天真純潔,而那些被壓迫的奴隸身分的丫頭,其身世遭遇更容易引起他的同情。賈寶玉說的“女兒是水做的骨肉”,這是一個有著詩意像徵的概念,跟林黛玉以花自喻是很一致的。“女兒”是像花一樣鮮豔、美麗、芳香,像水一樣的清澈、晶瑩、明潔,她們的青春生命裡閃耀著真和美的光彩。賈寶玉正是從她們身上看到了人生的價值,發現了優美的靈魂和純真的愛情。這感動著他,使他甚至忘卻了自己。他對少女的愛,本質上是純真無私的。這正反映著他的人本主義的理想。

  但是,賈寶玉的女性崇拜並不是無限的。他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之寶珠。出了嫁,不知怎麼就變出許多不好的毛病來;雖然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了。再老了,更變得不是珠子,竟是魚眼睛了。分明一個人,怎麼變出三樣來?”書中小丫頭春燕評論得很對,她說:“這話雖是混說,到也有些不差。”為什麼說不差呢?這是因為在封建社會里,不論是統治階級的結了婚的婦女,還是他們的女僕,也是年齡越大就沾染惡習越多。抄檢大觀園時,斥逐司棋的周瑞的老婆氣勢洶洶的樣子,曾經深深地激怒了賈寶玉,他指著恨道:“奇怪!奇怪!怎麼這些人只一嫁了漢子,染了男子的氣味,就這樣混帳起來,比男人更可殺了。”這說明賈寶玉並非無緣無故恨結了婚的老婆子,而是她們沾染了惡習,失去了純樸,將自己曾經受過的苦再如到別人身上。

  賈寶玉對待婦女的態度,反映了他的民主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這不是“性愛的美感”,而是充滿了社會的理想。賈寶玉所愛的正是受壓迫的一群弱者,而他所憎惡所痛恨的卻只是壓迫者及其爪牙。這在客觀意義上,就有著從封建禮教壓迫下解放婦女的要求。這種初步民主主義和人本主義思想,與賈寶玉的叛逆性格是一致的。構成賈寶玉叛逆性格的還有其它方面,如他反對封建婚姻制度,反對科舉,反對八股文,反對封建禮教等等。他是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他是新生的市民階層的典型。他的出現無疑是對封建社會的衝擊和破壞,意味著封建社會“忽喇喇似大廈傾”!

  從以上的論述中,我們已經明白曹雪芹用他的高度的想像力所創造的石頭故事的深刻寓意,以及那個通靈寶玉究竟實質是什麼。原來問題的核心是:賈寶玉處於榮國府繼承人的地位;他的“聰俊靈秀”的天賦,使這個貴族家庭對他寄於特別高特別殷切的希酬要求;然而,他不僅絲毫無意於立身揚名、治家經國,而且他對那個家、國已經徹底絕望,並走上背叛的道路。他和他的父親是那樣水火不容,勢不兩立。他不愛讀的書,偏偏要他讀;他不愛做八股文,偏偏要他做;他不愛和那些峨冠博帶的傢伙應酬,偏偏逼他出去應酬;他認為茫茫塵世,只有女孩子們的世界是一片淨土,他的父親總要把他拉出這片淨土,他的母親總要來摧殘這一片淨土,還有他的伯父、哥哥、侄輩之流總要來汙穢、踐踏這片淨土。特別是,他愛的人,偏偏不許他愛;他不願結的姻緣,偏偏要他結。“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這個人物就是處在這樣糾纏不解的矛盾痛苦中。所謂頑石幻化通靈寶玉,無非就是對於這種糾纏不解的矛盾的解釋。這就是說:賈寶玉的本質,對於封建貴族家庭來說,本來只是無用的頑石;而他的地位和天賦,卻又使他在貴族家長心目中是“寶玉”。真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寶玉是作者樹立的反面教材

  聽說《紅樓夢》要重拍了,希望編導和演員把握好劇中人物的性格、思想,更重要的是人物的命運,尤其是男一號賈寶玉。竊以為,如果把賈寶玉塑造成一個美好可愛的情種,或者是封建正統思想的叛逆者,那就違背曹雪芹的原意了;對賈寶玉,曹雪芹是持否定態度的。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絝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這一番描寫和評價,無論如何不是讚美之詞。“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這是在誇獎人嗎?最後兩句的意思是,貴族之家的子弟們,不要學這個孩子!既然曹雪芹是不贊成賈寶玉的,為何還要不厭其瑣碎細膩地講述他的故事呢?只有一個合理的答案:曹雪芹用賈寶玉的例子警告他的讀者:如果你們也像賈寶玉這樣生活,最後難免落得個“貧窮難耐淒涼”的下場。

  賈寶玉出生在一個“運終數盡”、日漸蕭疏的貴族家庭中。家族中兒孫雖多,竟無一個可以繼承祖業者。惟有這個寶玉,聰明靈慧,略可望成。就是說,在賈寶玉的身上,寄託著扭轉家族衰敗之勢、重振賈氏門風的歷史責任。如果他能“留心於孔孟之間,委身於經濟之道”,就上可以報效於國家,下可以封妻廕子、光耀門庭。無奈他“行為偏僻性乖張”,心思全在閨閣之中,興趣全在兒女情上,“極惡讀書”,拒走仕途經濟之路。因而“於國無望”。或者,他若能治家理財,也是家族的希望。賈家的日漸蕭疏的原因,不就是“生齒日繁,事務日盛,主僕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劃者無一”嗎!如果賈寶玉能具有鳳姐的才幹、探春的魄力,挺身而出,興利除弊,榮國府也不至於入不敷出、靠發放高利貸盤剝來補充財政虧空。可是這位公子哥,連小廝興兒都說他“每日也不習文,也不學武”,“只是在丫頭群裡鬧”。除了有點作詩的歪才之外身無長技,除了對調脂弄粉格外內行之外,對世間一切正經事一概不懂。醫生給晴雯看完了病,該給多少轎馬之資?不知道;麝月拿過稱銀子的戥子來問他,他不知一兩的星在哪裡。家裡大事小事都指不上他。在重大的喪事裡,他惟一能做的,就是保護著姐姐們,別讓和尚們的臭氣燻著了。

  賈寶玉的生活態度是怎樣的呢?第七十一回,寶玉勸說探春——

  寶玉道:“誰都像三妹妹好多心。事事我常勸你,總別聽那些俗語,想那俗事,只管安富尊榮才是。”尤氏道:“誰都像你,真是一心無掛礙,只知道和姊妹們頑笑,餓了吃,困了睡,再過幾年,不過還是這樣,一點後事也不慮。”寶玉笑道:“我能夠和姊妹們過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麼後事不後事……倘或我在今日明日,今年明年死了,也算是遂心一輩子了。”

  真可謂“醉生夢死、及時行樂”了!只要是稍有頭腦的讀者讀到這裡,都會對寶玉的`人生觀嗤之以鼻的。所以說,賈寶玉是曹雪芹給貴族青年、紈絝子弟們樹立的一個反面榜樣。

  賈寶玉是叛逆者嗎

  當代一些學者將賈寶玉譽為“封建家庭的叛逆”,說在他身上“洋溢著對那個時代的叛逆思想和鬥爭精神”。如此評價寶玉值得商榷。

  最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對“叛逆”一詞的解釋是:“有背叛行為的人。”那什麼是“背叛”呢?同一詞典的解釋是“背離、叛變”;而“叛變”就是:“背叛自己的一方,採取敵對行動或投向敵對的一方。”那麼好了,賈家“敵對的一方”在哪兒呢?

  如果說他們對自己一方採取了敵對行動,那就更不可能了。沒有一點兒剛烈的賈寶玉,在他父親面前唯唯諾諾一副可憐相,怕得像老鼠見了貓;他母親趕走了晴雯,他只會倒在床上哭。試問,他能對自己的家庭採取什麼敵對行動?  或者說,寶玉的叛逆表現在思想上?好吧,我們姑且承認:思想叛逆也算叛逆。

  學者們使用率最高的,莫過於賈寶玉論“文死諫、武死戰”的那段話了——

  “人誰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個鬚眉濁物,只知道文死諫,武死戰,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節。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諫,他只顧邀名,猛拚一死,將來棄君於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戰,猛拚一死,他只顧圖汗馬之名,將來棄國於何地!所以這皆非正死。”“那武將不過仗血氣之勇,疏謀少略,他自己無能,送了性命,這難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兩句書汙在心裡,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談亂勸,只顧他邀忠烈之名,濁氣一湧,即時拚死,這難道也是不得已!還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於天,他不聖不仁,那天地斷不把這萬幾重任與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並不知大義。”

  清代批書人對這段話大加讚賞,認為寶玉議論得精闢。當代人卻說“寶玉反對忠君思想”,不知從何說起。沒見寶玉說“那朝廷是受命於天”的嗎?接下去的話的意思也是“朝廷至仁至聖,天地才把萬幾重任給他的”,明明是擁戴的意思,何來“反對”之說?賈寶玉反對的,是那些糊塗的文官,為邀忠烈之名,胡亂批評,拚得一死,反把“昏君”的壞名聲強加給皇上。如果文官皆不死於諫,正說明皇帝至仁至聖,武官皆不死於戰,正說明武官智勇雙全、維護了和平。賈寶玉主張的,是更高質量、更高水平、更高品位的忠君,怎麼會是反對忠君?

  賈寶玉不愛讀書是真的,但他卻是崇儒尊孔的。在二十回,說寶玉把鬚眉男兒都看成可有可無的混沌濁物,那父親、叔伯、兄弟呢?“因孔子是亙古第一人,說下的不可仵慢,只得要聽他這句話”。將孔子尊為亙古第一人的人、惟孔子之話是聽的人怎會反孔?賈寶玉毀僧罵道,但從不褻瀆儒家聖人。

  有的研究者說賈寶玉反對程朱理學,證據是寶玉曾說“只除明明德外無書,都是前人……混編纂出來的”。對這句話,寶玉自己都檢討了:“那原是小時不知天高地厚信口胡說”。小孩子信口胡說的話,自然不能當成罪證,也不能當成別的什麼“證”。

  以此來判定寶玉叛逆,就如同在賈政笞撻寶玉時說的“明日釀到他弒君殺父”,那是冤屈寶玉了。

  惜春及寶玉兩人出家問題之一見破譯《紅樓夢》

  張愛玲曾說的人生三大憾事之一就是曹版紅樓不全!

  那是因為她沒完全看懂曹公之真意! 包括很多紅學家!

  對上面那個署名"宗春啟"的人發表的見解, 後學實在是不敢苟同!

  紅樓之關鍵是第一,二,五回中的描寫僧道之事!

  看脂批就很好理解! 紅樓說到底,是一句"浮生如夢, 悟透出家。"

  《紅樓夢》堪稱古典文學的集大成者, 此已成為公論, 但大多讀者甚至學者之知, 恐怕也只限於"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言表, 而未入骨髓, 不中肯綮! 而若欲破譯其中真意的關鍵, 末學以為只能從正確看待惜春及寶玉兩人出家問題入手!

  小說中多言僧道之事,而寶玉又常毀僧謗道。不少看官以為此即是曹公之真實意。然據不才看來,寶玉之行為無異於一幽夢幻境中顛倒錯亂的痴人之夢囈之語,尚在迷夢中未醒矣!那何為曹公之真意呢?讓我們來看看他筆下的出家人。其中單主要人物就有三人出家, 即妙玉, 惜春及寶玉。

  從對妙玉的判詞 "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和《紅樓夢》曲[世難容]之"......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來看, 她是個口空心染, 六根未淨, 身在空門, 情繫紅塵的假修行人 。最終也是落得個"多情自古空餘恨",甚至流入"風塵骯髒"之所! 因此拋開此人不作贅述, 下面先來看看惜春。

  小說中對惜春的著墨雖不多, 但其個性卻讓人印象深刻。 她的孤僻狷介是與妙玉志趣相投的。對她這樣的個性刻畫得入木三分的是在抄檢大觀園時那一段: 當她的丫頭入畫因私傳東西受到遣責,這時惜春的表態不但不為入畫辯解討請,反而頓促或打,或殺,或賣,快帶了她去。她說“古人說得好,‘善惡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夠了,不管你們”。又說“不作狠心人,難得自了漢。”我清清白白一個人,為什麼給你們教壞了我!”。 有學者以為這些說明了惜春已由極端個人主義發展到了“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實際上她只是逃避現實,以求個人的精神解脫而已。但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從曹公對惜春其它處的描寫, 再加上對她的判詞 "堪破三春景不長" 來看, 作者雖然不贊同她的冷若冰霜, 只求自保, 但應該是肯定惜春是大徹大悟, 然後出家修行的! 惜春自稱要作“自了漢”, 這一稱謂是佛教中大乘對小乘聖者的貶稱, 佛教分大乘小乘,小乘重自度,大乘重度他 。但“自了漢”也屬於了生脫死的解脫聖人! 判詞“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是對“富貴如浮雲”世事無常的真實寫照! 其中“可憐”二字未必是曹公的貶義 。小說中作者常常正話反說, 真假寶玉就可見一斑。而《紅樓夢》曲[虛花悟]"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說什麼,天上夭桃盛,雲中杏蕊多。到頭來,誰把秋捱過?則看那,白楊村裡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這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聞說道, 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果。" 之中無一句不是大徹大悟之語! 但仍有學者誤解, 說曹公寫惜春“這實際上已成了對宗教的批判。”這實在是應了曹公的那句“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了!

  《紅樓夢》中禪機處處, 處處佛理 。幾百年來也未有多少人能參透其中玄機!唉! 可嘆! 可嘆!

  而曹公對惜春的態度可能關鍵在於她不及寶玉多情博愛和悲天憫人! 又有學者說寶玉的出家是一種反抗,也是非常絕情狠心的行為。這實乃佛教外界人士對佛教的誤解! 如果寶玉的出家只是對封建禮教的一種反抗,他完全可以有別的更好選擇。比如象祝英臺一樣,徇情後與情人雙雙化蝶,成就一段千古愛情佳話!他的出家絕非是一種無聊而可憐的反抗,而是由黛玉的“情情”即“為情而生,為情而死。”中看破人世, 而至於“情不情”即“浸入情中之後, 卻不再為情所困。”。 四大家族的敗落只是寶玉出家的導火索, 寶玉向來就視富貴權勢如糞土! 而由多情博愛中終歸空無所得, 繼而大徹大悟的他, 出家修行是必然的! 而第一回中描寫了空空道人將<<石頭記>>再檢閱一遍, 見上面"大旨談情", 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 石頭記>>為<<情僧錄>>。讀者多知曹公常用"影射" 的手法。比如晴雯是黛玉的影子; 襲人是寶釵的影子。那這個空空道人難道就不會是 寶玉嗎?! 但無論如何, 真所謂“多情菩薩種”, 寶玉實為佛家的大乘菩薩之根器, 出家之後必有補天濟世之材,利物濟人之德也!

  而寶玉參禪一節,黛玉問:“至貴者是寶,至堅者是玉。爾有何貴?爾有何堅?”寶玉當時雖已有所悟, 但仍為情所困,心繫紅樓,暫未參透,不能應答。然佛家有佛法僧三寶,自性清淨心能不為塵世所染如玉之說。若是非要道破作者天機,可以一偈對之:

  “至貴佛法僧三寶,至堅清淨心一玉。”佛法僧住清淨心,寶玉自然是寶玉。而主人公寶玉的向佛的結局,並非是寶玉乃一悲劇人物。恰恰相反,此實是一積極行為!如《紅樓夢》曲[收尾。飛鳥各投林]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其中"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這一句已無餘表明曹公了對人生觀和世界觀的真正價值取向——————所謂浮華人世如紅樓, 皆似佛家所說的鏡花水月, 不過一夢爾!

  閱畢《紅樓夢》,偶得三言兩語, 一併抄下,以資茶餘飯後閒話:

  多情自古悲蒼狗

  納蘭再感初見時

  放翁雖嘆三聲莫

  至今仍在夢園遊

  纏綿離別空餘恨

  曹公驚醒頑石夢

  逝者如斯天亦老

  何為滄桑人正道

  釋迦福報帝王家

  財情色繞如錦花

  一朝將那三春破

  成佛做祖中道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