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作品的影響
影響戲曲界
據不完全統計,在清代以《紅樓夢》為題材的傳奇、雜劇有近20多種。到了近代,花部戲勃興,在京劇和各個地方劇種、曲種中出現了數以百計的紅樓夢戲。其中梅蘭芳的《黛玉葬花》、荀慧生的《紅樓二尤》等,成為戲曲節目中的精品。
影響影視界
科技發達的時代電影、電視劇把《紅樓夢》普及到千家萬戶,風了整個華人世界。自1924年以來,改編自小說《紅樓夢》的各類影視作品超過了25 部。每一部作品,都演繹著當時影視人對這部名著內涵的獨特理解。而每一次新的拍攝,也都是對前一部作品藝術高度的無形挑戰。
影響文學界
《紅樓夢》書影(中華版)晚清出現了模仿《紅樓夢》筆法去寫優伶妓的悲歡離合、纏綿悱惻的狹邪小說,如《青樓夢》、《花月痕》以及鴛鴦蝴蝶派小說。
民國時期,魯迅繼承和發揚了《紅樓夢》的現實主義精神,深刻地寫出平凡人物的悲劇;郁達夫、廬隱等人把《紅樓夢》作為自傳體小說,在他們的小說創作中帶有濃厚的自敘傳的色彩;婦女和愛情婚姻問題仍然是作家創作的熱點,作家仍從《紅樓夢》中得到啟迪[29] 。巴金的《家》、老舍的《四世同堂》、林語堂的《京華煙雲》以及張愛玲的小說,全是向《紅樓夢》致敬之作。他們都以家庭、家族為結構來展現時代風雲的變幻、人物命運的動盪] 。
建國後,歐陽山的《三家巷》承襲的依然是《紅樓夢》的家族敘事結構,而孫犁筆下的女性形象不難找出大觀園的影子。賈平凹的長篇小說《秦腔》裡邊的人物描寫、敘事風格也繼承了《紅樓夢》的'精髓。陳忠實的《白鹿原》拓展了家族敘事的境地。王蒙的長篇小說《活動變人形》是公開表白受到《紅樓夢》影響的 。
21世紀初,網路文學代表作《甄傳》繼承了《紅樓夢》的敘事手法和語言藝術 。
影響世界
《紅樓夢》書影(英譯本)《紅樓夢》不僅在國內已有數以百萬計的發行量,有藏、蒙、維吾爾、哈薩克、朝鮮多種文字的譯本,而且已有英、法、日、韓、俄、德、西等20多個語種的擇譯本、節譯本和全譯本。在國外也有不少人對它進行研究,《紅樓夢》成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
在英國,1910年版《英國百科全書》稱讚:《紅樓夢》是一部非常高階的作品,它的情節複雜而富有獨創性。2014年,英媒《每日電訊報》釋出“史上十佳亞洲小說”排行榜,《紅樓夢》位列第一[35] 。在法國,評論界讚揚曹雪芹具有布魯斯特的敏銳的目光,托爾斯泰的同情心,繆西爾的才智和幽默,有巴爾扎克的洞察和再現包括整個社會自下而上的各階層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