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紅樓夢> 《紅樓夢》1000字讀後感及襲人人物分析

《紅樓夢》1000字讀後感及襲人人物分析

《紅樓夢》1000字讀後感及襲人人物分析

  引導語:曹雪芹在《紅樓夢》真實的塑造了一個個人物,這篇長篇小說,真實的演示了四大家族的盛衰變化,以寶玉和黛玉的愛情為主線,反映了在那個年代下,大家族人物的悲哀,讀完這篇文學鉅作,你有什麼感觸?

  1.《紅樓夢》讀後感1000字

  《紅樓夢》讀後感我認為《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在於它體現了一種敗落的趨勢,不管是家族的,愛情的,還是仕途的,都是走向沒落,在愛好大團圓結尾的中國古典小說中並不多見。

  我很感謝續者高鶚,儘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讓黛玉死了,讓她別了寶玉,我覺得很好。

  不是說我天生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悲劇,不過不是有句話說:賽翁失馬,焉之非福嗎?對於黛玉來說,死,是她的解脫。是她所有的悲劇結局,是她的幸福。當她在地下安靜地沉睡時,看著寶石仍在凡是尋找出路,不得不說,她還是幸福的。

  或許兩個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該相遇,因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會將浪漫消磨得一乾二淨,最終,紅玫瑰變成了牆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著的白米飯。所以,就讓浪漫在最美的是畫上句號,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憶。

  可是也許你會說,黛玉死的很悲慘,一點也不浪漫。關於這點,我也是不贊成的。也許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許黛玉確實應該淚盡證前緣,這樣不是更好嗎?她牽掛著寶玉,用她全部的熱情為這一知己痛哭,懷著深深地思念。這樣的死,何嘗不是高貴神聖的?然而高顎沒有這樣寫,他最終讓黛玉很庸俗地指天憤恨,氣極至亡。

  儘管如此,她最終是在賈府垮到前離開這是非之地的,否則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麼大的刺激。寶玉是個紈絝子弟,他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能給予黛玉的甚實很少,談不上保護與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別人保護的弱者,所以在他身邊。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帶著回憶離開他,是種幸福。寶玉自己能給予黛玉的只是幾句好話,他連痴情都談不上。看看寶釵的下場,不得不說黛玉是幸福的。當然有人說寶釵需要的只是寶二奶奶的寶座,她並不在乎寶玉,是這樣嗎?難道有個天生喜歡孤獨的女子嗎?不管怎麼說,寂寞地獨守空房總是悲慘的,何況的所謂寶二奶奶的寶座,她是不是坐上了還是問題。

  我一直疑心寶玉並不是因為黛玉二離開賈府的,否者他不會娶寶釵。他最終的出世是因為他的世界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終於明白他的鬥爭,他的思想其實全部是依附著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麼思想鬥爭,統統沒了。他不得不離家出走,也許是為了避禍。

  可以試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廚做羹湯的場景嗎?穿著破衣爛裙,甚至是要依靠襲人的救濟,然後她當然無法再刻薄人,說閒話,只能獨自垂淚,不關愛情,而是生活。當生活給黛玉的愛情畫上巨大的問號時,黛玉能如既往地愛著寶玉嗎?

  我想不會,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龍王廟的。然後寶玉最終受不了家庭的壓力,還是一走了之。這是很有可能的,他沒有照顧好寶釵,負擔不起生活,同樣對於黛玉,他也不過如此。

  其實愛情就是很短暫的,至少這橫刀截斷的愛情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像傑克之於羅絲,他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回憶,卻不是唯一。

  2.《紅樓夢》讀後感1000字

  我用目光碾過那本書,安靜,頑固,浮華的塵土早在時光流逝中抹去,昨日的夢囈隱約中透露出這本紅樓。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一切的故事,不知道到底是真是假,是真的,它悽美得讓人難以相信,是假的,它卻真實得可怕。不過轉念一想,又何必計較呢,若是看透了一切,這本書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我,寧願在迷失中品讀這本書。

  賈家,寧榮二府,這是財富,權勢的代名詞,可其實有誰知曉,一入豪門深似海,寶玉,寶釵,湘雲,包括黛玉,整日待在大觀園裡,吟詩賞花,固然風雅,可這並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且整日的限制,使得大觀園裡的人情感封閉地可怕,越壓抑越多,爆發時什麼都攔不住。

  踏破時間,回首那一段纏綿悽苦的情史,一段大家族的落寞史,過去了卻也過不去。初識黛玉,容顏驚豔,明眸皓齒,只是那雙眸子卻總是含滿了淚水。寶玉,嬌生慣養,卻也才思敏捷,嬉笑不羈,卻也純真無邪。相見時的似曾相知,寶黛之緣,在相見的那一剎那早已註定。就在這大觀園之中,寶黛互相的情愫至此開始醞釀,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上天註定的緣分,卻也拗不過賈母的一語定音。

  美黛終損,誰可知當時一怒摔玉只為伊人。焚稿時,有誰知道黛玉心中的苦楚,淚灑了一遍又一遍,寶玉卻還矇在鼓裡,在為他和“黛玉”的婚事而歡天喜地,兩處氣氛差距之大,卻能異曲同工地顯示出兩人之間的愛意。終於,終於,那個眼裡常有淚水的絕代女子,最終含恨而去,黯然飄逝。而寶玉最後知道了真相,傷心欲絕,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趣,最終看破紅塵,即使中了舉人也無心再管,無人知道他去了哪裡,後人只知道,原來的那個紈絝公子賈寶玉,身邊再也沒有那個叫林黛玉的佳人,一切,都結束了。

  賈母是非常疼愛寶玉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只是她有她的觀念,寶玉有寶玉的想法,碰撞之後,只得一切按照賈母的意思去辦。

  再去看王熙鳳,她果敢,潑辣,心腸卻也陰毒。她收受銀兩,逼死年輕情侶,逼死尤二姐,犯下的罪行著實不少。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王熙鳳是一個標準意義上的女強人,她將賈府上上下下的事務處理地有條不紊,幾乎沒有出過亂子,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當家人的角色,而且最後王熙鳳身患重病,還要處理賈府事務,最後被所有親人背棄,死得也確實可憐。

  賈府的丫鬟們也是構成紅樓的重要元素,雖說是丫鬟,卻也都是氣質出眾,富有才情的雅女子。襲人,鴛鴦,晴雯,妙玉,哪一個,不是令人傾倒的女子。

  結束了這本紅樓,內心卻依然波瀾起伏,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在最後的結尾詩中結束了……

  3.《紅樓夢》讀後感1000字

  張愛玲曾這樣評價過《紅樓夢》——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的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

  周汝昌也曾這樣評價過《紅樓夢》——使我們中華民族的一部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文化小說”。從所有中國明清兩代重要小說來看,沒有哪一部能像《紅樓夢》具有如此驚人廣博而深厚的文化內涵的了。

  《紅樓夢》到底是本什麼樣的書呢?我花了半個月的時間研讀了一下《紅樓夢》,才理解了為什麼有那多人鍾情於它,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研究“紅學”。

  就思想內容來說,《紅樓夢》有著卓越的成就,在藝術技巧上也有同樣的很高的造詣,前幾天在網上看過有法國人這樣的評論說,《紅樓夢》的作者具有普魯斯特敏銳的目光,托爾斯泰的同情心,繆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爾扎克的洞察和再現整個社會的自上而下各階層的能力。

  曾經對《紅樓夢》的認識僅限於寶玉,黛玉和寶釵之間的愛情,也曾為過他們的愛情而嘆息,可惜。現在重讀一遍,就像品嚐濃郁的茶一樣,覺得愛情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不能缺少的元素罷了

  《紅樓夢》這本名著是曹雪芹以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賈、史、王、薛四個家族為背景,並且以賈府家事利益和寶玉的一生為主題,透過對這個封建家族由盛到衰的過程的講述,揭露並深刻批判了腐朽和黑暗的封建社會,並暗示著封建社會走向滅亡的趨勢。

  《紅樓夢》第一章就講了一個神話,在靈河畔那一抹降珠草,受神瑛待者灌溉,又因灌溉過多故五內鬱結。到最後石頭變成了神瑛待者,神瑛待者又如何成了寶玉,我們不知道,只覺得充滿著神話的神秘和浪漫的色彩,頗引人入勝。

  書中的金陵十二釵是核心的一部分,分別寫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探春、史湘雲、妙玉、賈迎春、賈惜春、王熙鳳、賈巧姐、李紈、秦可卿十二個奇女子。每個女子都有不一樣的命運,她們統統被放在了“薄命司”。

  與此對應,在歌曲的最後,寶玉又形象的對其總結,像欠淚的淚已盡的黛玉,富貴的金銀散盡的寶釵,欲知命短問前生的元春,分離聚合皆前定的探春,還有為官的家業凋零的湘雲,無情的`分明報應的妙玉,欠命的命已還的迎春,看破的遁入空門的惜春,痴迷的枉送了性命的鳳姐,有恩的死裡逃生的巧姐,老來富貴也真僥倖的李紈,冤冤相報豈非輕的可卿。所謂紅顏薄命,也就如此了吧。

  開頭曲《枉凝眉》中這樣唱道“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曹雪芹運用了詩歌,繪畫,書法等各種藝術手法,詮釋了這樣一部笑著含淚的悲劇,

  魯迅曾這樣評價過,《紅樓夢》是中國許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這名目的書。誰是作者和續者姑且勿論,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在我的眼下的寶玉,卻看見他看見許多死亡;證成多所愛者當大苦惱,因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災樂禍,於一生中,得小歡喜少有罣礙。然而憎人卻不過是愛人者的敗亡的逃路,與寶王之終於出家,同一小器。

  【知識擴充套件】

  紅樓夢之襲人

  襲人,姓花,原名珍珠,先是賈母之婢,賈母喜其心地善良,能盡職,遂與了寶玉。寶玉因見舊人詩句有“花氣襲人”之句,回明賈母,更名襲人。

  襲人是寶玉身邊第一個重要女婢,作者這樣概括她的性格:“這襲人亦有些痴處,伏侍賈母時,心中只有一個賈母;如今伏侍寶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個寶玉。”在全書出現的第一個高潮寶玉夢遊太虛幻境之後,緊接著第六回小說就點明瞭寶玉和襲人的兒女情事,從此他們異常親密的關係一直維持至小說結束為止。

  襲人的性格和在小說中的作用,有著幾次大起大落的描寫。第一次是十九回和二十一回,都是寫襲人對寶玉的規勸;第二次是三十四回寶玉捱打之後,襲人在王夫人前進言。前一次表明襲人所遵奉的行為規範是和薛寶釵相一致的,所以二十一回中間特地插入從寶釵眼中所見的襲人;至於後一次則是襲人所採取的一次重大行動,她向王夫人發出寶玉有可能越出禮法之外的警告,以此表明她的忠心,表現出她合乎封建道德規範的立場,這樣她贏得了王夫人充分的信賴,並由此半公開地確認了襲人作為寶玉的妾的身分。

  在七十七回晴雯被攆出大觀園中,襲人是晴雯被逐的幕後陰謀者。後來在祭晴雯的芙蓉誄中有“鉗誚奴之口,討豈從寬”之句,即是暗指襲人。襲人的結局在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中已明白暗示:她將嫁與一優伶,二十八回蔣玉菡情贈茜香羅,寶玉將身上原是襲人的松花汗巾和蔣玉菡的大紅汗巾交換,晚上又偷偷系在襲人身上,被襲人取下擲在空箱子裡。

  襲人對人和氣,處事穩重,工作認真,富有心機,在大觀園裡眾人是人前人後的誇獎她。就連下級小紅、佳蕙也對其服氣,是出了名的賢人。心中亦有些痴處,她服侍誰,心裡便唯有誰。她與寶玉有情,是《紅樓夢》中唯一與寶玉發生性關係的丫鬟。她不時規勸寶玉要讀書上進。寶玉捱打後,她向王夫人進言好好管教寶玉,並建議為防不測而搬出園子來。王夫人認為襲人深明大理,對其信任有加,不僅賞了她兩碗菜、加了一半的工資,而且準備將其提升為“準姨娘”。

  襲人溫柔和順,似桂如蘭,伏侍寶玉細心周到,恪盡職任,“心中眼中又只有一個寶玉”;她一心為寶玉前途憂慮,“每每規諫,寶玉不聽,心中著實憂鬱”;她雖身為奴婢,卻能事事為賈府大局著想,寧可自己委屈些;她討好王夫人,雖有私心,但確實對寶玉和賈府一片赤誠。

  陰謀者?

  在七十七回晴雯被攆出大觀園中,襲人是晴雯被逐的幕後陰謀者。後來在祭晴雯的芙蓉誄中有“鉗誚奴之口,討豈從寬”之句,即是暗指襲人。襲人的結局在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中已明白暗示:她將嫁與一優伶,二十八回蔣玉菡情贈茜香羅,寶玉將身上原是襲人的松花汗巾和蔣玉菡的大紅汗巾交換,晚上又偷偷系在襲人身上,被襲人取下擲在空箱子裡。

  寶玉說襲人是“出了名至善至賢之人”,薛姨媽說她是“說話見人和氣裡頭帶著剛硬要強”。皆是可從正面反面理解她的性格中的要害。

  襲人是一個馴服的女婢,她有一顆要強向上爬的心。

  襲人也非全無正義感,在賈赦要強娶鴛鴦時,她也表示了憤慨和對於被者的同情。寶玉依戀襲人,兩人之間並非全無真感情。


 更多《紅樓夢》讀後感範文分享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