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動作的四個詞語
動作的四個詞語有哪些呢?動作的四個詞語在中國的文學上數不甚數。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形容動作的四個詞語,歡迎大家閱讀。
動作的四個詞語
[龍騰虎躍] 象龍在飛騰,虎在跳躍。形容跑跳時動作矯健有力。也比喻奮起行動,有所作為。
[疾霆不暇掩目] 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同“疾雷不及掩耳”。
[疾雷不暇掩耳] 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同“疾雷不及掩耳”。
[疾雷不及塞耳] 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同“疾雷不及掩耳”。
[舉止不凡] 舉動不平凡。形容人的行為動作非同一般,與眾不同。
[七手八腳] 形容人多手雜,動作紛亂。
[失驚打怪] 形容神色慌張或動作忙亂。也形容大驚小怪。
[十萬火速] 形容在緊急情況下動作極快地行事。
[左右開弓] 左右手都能射箭。比喻兩隻手輪流做同一動作或同時做幾項工作。
[來回來去] 指動作或說話來回不斷地重複。
[沒輕沒重] 指言語或動作魯莽。
[進退有節] 指前進後退動作均合法度。
[進退有度] 指前進後退動作均合法度。
[插科使砌] 砌,拼湊;捏造。指以滑稽的動作和詼諧的語言引人發笑。
[進退中度] 指前進後退動作均合法度。同“進退有度”。
[進退可度] 指前進後退動作均合法度。同“進退有度”。
[一坐一起] 猶言一舉一動。指人的每一個動作。
[一舉一動] 指人的'每一個動作。
[撒科打諢] 穿插在戲曲表演中,使觀眾發笑的動作與道白。亦泛指引人發笑的言語、動作。
[打諢插科] 諢:詼諧逗趣的話。科:指古典戲曲中的表情和動作;戲曲、曲藝演員在表演中穿插進去的引人發笑的動作或語言。同“插科打諢”。
[插科打諢] 科:指古典戲曲中的表情和動作;諢:詼諧逗趣的話。戲曲、曲藝演員在表演中穿插進去的引人發笑的動作或語言。
[見物不見人] 只看到事物,看不見人。指片面強調物質條件,看不到人的主觀能動作用。
描寫人物動作的句子
小飛坐在座位上,埋頭只顧寫呀寫呀,筆底下好像有源源不斷的泉水湧流出來,用不到一節課的時間,一篇作文竟全寫好了。
曉鴻恰好面對窗戶坐著,午後的陽光射到她的圓臉上,使她的兩頰更加紅潤;她拿筆的手託著腮,張大的眼眶裡,晶亮的眸子緩慢遊動著,豐滿的下巴微微上翹——這是每當她想出更巧妙的方法來解決一道數學題時,為數學老師所熟悉、喜愛的神態。
每當我做作業時,筆尖沙沙響,好像小鳥在對我唱歌,又好像在鼓勵我:“你要不怕困難,勇攀高峰。”
她站了起來,回答得那麼準確,那麼自然,那麼流暢,似乎早有準備似的。她抑揚頓挫地朗誦著,聲調優美,娓娓動聽,舉座動容。
我目瞪口呆,完全沒有了反應,只覺得四周空蕩蕩的,寒風像無情的箭,扎進我的心窩裡.很無奈,只好平靜好自己的心緒,硬著頭皮回憶書本上的一頁頁文字,希望老天保佑,讓我靈光一現,把該要的內容給背出來。
那天是我的生日,我一回到家就飛速寫完了作業。6點了,按照平常的慣例,爸媽早就應該回來了,更何況今天是我的生日!可能是去超市給我買東西了吧?想到這兒,我便開啟電視看了起來。6點25分了,我站了起來,不停地踱步,焦急地等著……難道他們出事了!我心裡一驚,又想:一定是想給我一個驚
喜……“鈴——鈴——鈴——”電話鈴聲剛響我就衝過去拿起了話筒,“喂!吳翔,補充題第二題怎麼做?”我一聽又洩氣了,張雨這傢伙就會掃我的興。“我不知道,少打電話。”“砰”地一聲,我掛上了電話。
我只得坐在位置上發呆,這感覺是多麼難熬啊,更何況旁邊那位仁兄還在一個勁兒地抽菸,煙味把我燻得夠戧。鼻子難受得要命,我只好轉過身去。再看看周圍,大家有說有笑,沒有一絲煩躁。“他們怎麼那麼有耐心啊?”我生氣地想。時間似乎故意和我作對——走得慢極了,煩躁、焦急一起湧上心來,我不停地看錶,盯著那慢慢移動的秒針。41、42、43……我慢慢地數著,心裡冒出一股無名火——你咋跑得這麼慢呢!
我的心繃得緊緊的。這怎麼忍受得了呢?我擔心這個年輕的戰士會突然跳起來,或者突然叫起來。我不敢朝他那邊看,不忍眼巴巴地看著我的戰友活活地燒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現什麼奇蹟,火突然間熄滅了。我的心像刀絞一般,眼淚模糊了我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