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師說填空
韓愈的一些作品的思想內容與安史之亂前後元結、杜甫的某些作品,一脈相承。下面是應屆畢業生文學網的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韓愈師說的填空,歡迎閱讀。
閱讀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填空
1. 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在《師說》中,對當時恥於學習的現象發出兩句慨嘆: , ,其中,“久”字寫出了當時恥師現象已成陋習,“難”字寫出了從師學習的重要性。
2.《師說》一文透過“古之聖人”與“今之眾人”對比,批判了“今之眾人,__________ , ”的錯誤態度。
3.韓愈在《師說》中寫道,時人在從師學習的問題上,對其子和對自身有不同的態度,對其子“________ ”對自身“ —_________ ”。
4.《師說》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職為藉口拒絕從師學習的語句是: , 。
5.韓愈在《師說》中慨嘆,因士大夫之族與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對待從師學習的態度不同,產生了一種出人意料的結果:“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 , !”
6.作者對老師的職責與為什麼要從師的道理,作了精闢論述,寫出了千古名句。
①作者界定的老師的職責是:_______________;從句式特點審視,這是個________句。
②人必須從師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唐 韓愈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欲人之無惑也難矣2.其下聖人也亦遠矣 而恥學於師3.擇師而教之 則恥師焉4.位卑則足羞 官盛則近諛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歟
6.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判斷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