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故事>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通用11篇)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通用11篇)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畫龍點睛成語故事,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 篇1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名叫張僧繇,

  他的繪畫技術很 高超。當時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廟,都讓他去作畫。

  傳說,有一年,梁武帝要張僧繇為金陵的安樂寺作畫,在寺廟的牆壁上 畫四條金龍。他答應下來,僅用三天時間就畫好了。這些龍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簡直就像真龍一樣活靈活現。

  張僧繇畫好後,吸引很多人前去觀看,都稱讚畫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當人們走近一點看,就會發現美中不足得是四條龍全都沒有眼睛。大家紛紛請求他,把龍得眼睛點上。張僧繇解釋說:“給龍點上眼珠並不難,但是點上了眼 珠這些龍會破壁飛走的。”

  大家聽後誰都不相信,認為他這樣解釋很荒唐,牆上的龍怎麼會飛走呢? 日子長了,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在說謊。

  張僧繇被逼得沒有辦法,只好答應給龍“點睛”,但是他為了要讓廟中留下兩條白龍,只肯為另外兩條白龍點睛。這一天,在寺廟牆壁 前有很多人圍觀,張僧繇當著眾人的面,提起畫筆,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點過第二條龍眼睛,過了一會兒,天空烏雲密佈,狂風四起,雷鳴電閃,在雷電之中,人們看見被“點睛”的兩條龍震破牆壁凌空而起,張牙舞爪地騰雲駕霧飛向天空。

  過了一會,雲散天晴,人們被嚇得目瞪口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再看看牆上,只剩下了沒有被點上眼睛的兩條龍,而另外兩條被“點睛”的龍不知去向了。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傳說引申出“畫龍點睛”這句成語,比喻說話或文章,在主要處用上關鍵性的、精闢的一兩句話,點明要旨,使內容就更加生動有力了。但是在知識改革開放的資訊時代,我們可以認為這就是一種創新,因為張僧繇給龍點了眼睛就發生了一個質的飛躍。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 篇2

  傳說古時候有個畫家叫張僧繇,他畫龍畫得特別好。

  有一次,他在金陵(現在南京)安樂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巨龍,那龍畫得活靈活現,非常逼真,只是都沒有眼睛。人們問張僧繇:“為什麼不把眼睛畫出來。”他說:“眼睛可不能輕易畫呀!一畫了,龍就會騰空飛走的!”大家聽了,誰也不信,都認為他在說大話。後來,經不起人們一再請求,張僧繇只好答應把龍的眼睛畫出來。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剛剛點出第二條龍的眼睛,突然颳起了大風,頃刻間電閃雷鳴。兩條巨龍轉動著光芒四射的眼睛沖天而起,騰空而去。圍觀的人,個個看得目瞪口呆,對張僧繇更佩服了。

  成語“畫龍點睛”就是從這個傳說中來的。現在一般用來比喻寫作、講話時,在關鍵性的地方用上一兩句精闢的語言來點明含義,使內容更加生動有力。這種手法也稱為“點睛”之筆。

  畫龍點睛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 篇3

  南北朝時期,有一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名叫張僧繇,他的繪畫技術非常高超。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了許多的寺廟,都讓張僧繇去作畫。

  有一次,張僧繇僅用了三天的時間,就在安樂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巨龍。而且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只是都沒有眼睛。參觀的人們紛紛請求張僧繇把龍的眼睛點上。張僧繇解釋說:“給龍點上眼睛並不難,但是點上了眼睛這些龍就會破壁飛走。”大家聽了,誰也不信,都認為他在說大話。

  在眾人的一再請求下,張僧繇只好答應把龍的眼睛畫出來,但是他為了要讓廟中留下兩條白龍,只肯為另外兩條白龍點睛。這一天,張僧繇當著眾人的面,提起畫筆,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了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剛剛點出兩條龍的眼睛,突然間,天空烏雲密佈,狂風四起,電閃雷鳴。在雷電之中,人們看見被“點睛”的兩條龍震破牆壁凌空而起,張牙舞爪的騰雲駕霧飛向天空。圍觀的人們,個個都看得目瞪口呆,從此以後對張僧繇更加佩服。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傳說引申出“畫龍點睛”這句成語,比喻說話或做事關鍵部位處理得好,使整體效果更加傳神。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 篇4

  南北朝時的梁朝,有一位名叫張僧繇的大畫家。他的繪畫風格,對南北朝後期和隋唐兩代的繪畫藝術,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張僧繇擅長畫龍。傳說蘇州崑山的華嚴寺裡,就有張僧繇畫的龍。每當風雨來臨的時候,畫上的龍便騰躍起來。人們怕它出來,趕緊把張僧繇請來,要他想想辦法。張僧繇稍微思索了一下,便提起筆來,在龍身上加畫了一把鎖,它就不能動彈,那龍後來就不再騰躍了。

  最為神奇的,是他畫龍點睛的故事。

  有一次,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牆上畫了四條白龍,但是沒有點睛。

  有人好奇地問道:“先生畫龍為什麼不點睛呀?”

  張僧繇鄭重地回答說:“點睛很容易,但一點睛,龍就要飛躍而去了。”

  聽了這個回答,大家更好奇了,紛紛要他點睛,看看龍是否會飛躍而去。

  張僧繇拗不過大家,只好提起筆為龍點睛。奇蹟出現了,他剛給兩條龍點了眼睛,突然雷電大作,“轟”的一聲巨響,牆壁破裂。大家仔細一看,被擊破的牆壁上空空如也,那兩條白龍乘著雲霧,飛躍到空中去了,那沒有點過睛的白龍,仍然留在牆壁上,大家這才信服。

  這段神話般的故事,當然不可能是真的。但是告訴我們,張僧繇作的畫之所以非常生動,是因為他極其重視所畫物件的神情的描繪,畫了龍不馬上點睛,是他在考慮怎樣使龍呈現出“破壁而飛”的生動氣勢。

  後來人們用“畫龍點睛”這一成語來形容說話或寫文章時,在關鍵之處用神來之筆點明要旨,使之更加生動有力。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 篇5

  南北朝時期,梁朝張僧繇是吳地人,他擅長畫龍,而且畫龍的藝術技法,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有一次,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牆上,畫了四條白龍,活靈活現,呼之欲出。奇怪的是,這四條白龍都沒有點上眼睛。許多觀看者對此不解,問他:“先生畫龍,為什麼不點上眼睛呢?是否點眼睛很難?”張僧繇鄭重地回答:“眼睛是龍的'精髓所在。點睛很容易,但一點上,龍就會破壁乘雲飛去。”大家都不相信他的回答,紛紛要求他點睛,看看龍是否會飛躍而去。

  張僧繇一再解釋,龍點了眼睛要飛走,但大家執意要他點睛。於是他提起畫筆,運足氣力,剛點了其中兩條龍的眼睛,就烏雲翻滾,雷電大作,暴雨傾盆而下。兩條剛點上眼睛的白龍騰空而起,乘著雲霧飛躍到空中去了,而那兩條未點睛的白龍,仍留在牆壁上。大家驚得目瞪口呆,全都傻眼了。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 篇6

  相傳,著名畫師張僧繇一日畫興大發,筆走成龍,在牆上信筆畫出一條龍來。當龍的最後一筆,也就是點睛之筆完成之時,龍便離壁而起了。

  這大致就是畫龍點睛的出處了。典已不可考,或也不必考。張僧繇雖是名手,畫出條活龍來亦是不大可能。抑或是國人真的希望有此一龍,遊走於畫紙之間,飛騰在蒼穹之上?以無限之龍託有限之生,這也許是人們自我安慰和麻醉的方法吧。於是乎,龍活了,至少活在人們的精神之中,卻不知,這揹負瞭如此負擔的龍是否還能繼續翱遊?

  此典不知出於何人之口,卻似乎並不甚通。中國畫家擅寫物者甚多,一龍成名的卻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可能是因龍本為實體,難以體現畫家之能力吧。白石蝦,悲鴻馬,若禪鷹,板橋竹。雖飄逸雋永,寫意之至,卻不失其行。龍之一物,本已虛矣,以虛筆畫虛物,豈不是畫沒了?或是後人附會,亦為可知。嗚呼,以外行看內行,豈不貽笑大方?國人攀比吹諂裝充之風,亦可見一斑。

  國人嘗自誇:吾國如龍。吾人與龍的傳人。再問,以龍之能耐,呼風喚雨,上天入地,如何不能駕馭全球?便膛目不能對。或曰,龍尚睡矣。睡龍與未被點睛之龍又有何區別?盲龍欲與蛇等亦可不得,又如何震懾四方?國人除了憧憬便是罵街,大有“君有熱血我有夢”之勢。欲從其間尋點睛之筆,難矣。中國之弊,實在虛榮。萬事求快,不計過程。以至於航母冒煙,列車相撞,教育受阻,環保不力。梁啟超做《少年中國說》,以勵國人。不見今人之中國,果有少年之感:行事莽撞,四處碰壁,匆匆而去,茫然失措,驀然回首,悔之晚矣。梁先生見今日之景,是否又會來一場革新呢?惜乎,今之眾人,其下樑先生也遠矣。

  似乎扯得有些遠,好在還扣住了這條龍。如今文已至末,不如便放了它吧。歪詩一首,以為拙作點睛:

  龍蛇本同類,只在一念間。

  一步行蹉跎,恐逢魚蝦戲。

  畫龍難繪神,點睛需妙手。

  亡羊雖有恨,補牢亦未遲。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 篇7

  話說有一天,眾人來到金陵安樂寺,要求張僧繇為他們畫龍並且點睛,張僧繇慢悠悠的說開了。

  你叫我給你們畫我就畫呀!我好歹也的畫龍點睛的主人公耶,這樣給你們畫很沒面子的。

  什麼?你沒看到我畫的龍就不走了。我說你們怎麼這麼犟啊!那也行,我給你們整理房間,一晚上八萬,成嗎?這已經是最低價了。

  啥?你說你錢不夠,你錢包拿來我看看。嗬,還真是,只有幾塊錢啊,那你們走吧,幾塊錢就想在這裡住一晚啊!你當這裡是牛棚還是乞丐窩啊!

  靠,沒見過這麼耍賴皮的啊!想賴在這裡不走啦!這我得實話告訴你,佐羅是我的保鏢,斯瓦辛格是我在外國的親戚,成龍是我妹夫的三姨媽的鄰居,李連杰跟我是拜過把子的兄弟。他們今天全在我這裡做客,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啊!

  別生氣,我說話就是這麼直,咱們哪跟哪了,聽完就完,千萬別往心裡去。也就是看你兩手空空我才敢說你幾句,要是你手裡拿著把槍我早就閉上這臭嘴了。 嘿,說著說著你還真的掉眼淚了,挺大的爺們,這麼不禁說。

  什麼,你給我五十萬讓我畫龍!你不是沒錢嗎?喲,你有銀行卡啊。沒問題,五十萬我給你畫一頭龍,你要是給我一百萬,我保證把龍他娘都畫給你。

  要不這麼地吧,咱們交個朋友,我畫一條你給五十萬,兩條給八十萬,三條給一百一十萬,以此類推。以前別人叫我畫龍我都收他一百萬一條哩!

  啥?你的銀行卡丟了,我就說那麼金貴的物件你爹讓你拿出來玩?讓我看看那個銀行卡的套子。喲,怪不得這麼傷心,原來是御賜的VIP金卡呀!

  哇,時間不早了,你們幾個小毛頭沒錢想來這裡浪費我的口水,讓開,我要做生意了。

  “大家過來看一看瞧一瞧喲,剛剛畫出來的龍啊,打八折,八塊錢賣咯!機會難得,大家快來看看呀。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 篇8

  這個故事發生在清朝乾隆年間。

  這天,揚州城來了一個身穿灰色長衫的年輕人,年輕人身上除了一支古色古香的毛筆,再無其他東西。

  年輕人在市集擺了一個畫攤,以賣畫為生,他畫的全是花鳥魚蟲,珍禽猛獸,無論什麼動物,都畫得栩栩如生,跟真的一般,直欲破紙而出,另人驚歎不已。然而年輕人從來不對自己的畫題款留字,所以沒有人知道年輕人的名字,也沒有人知道他的來歷,人們只知道揚州城裡多了一位畫技不凡的年輕畫師。

  很快,年輕人的威名就傳遍了整座揚州城,很多人慕名前來找他作畫,他亦來者不拒,無論你要什麼動物的畫,他都能傳神般的給你畫出來,讓人拍案叫絕。年輕人來到揚州城的第六天中午,熾白的太陽高懸青天,熱不可言。他正在畫攤上畫一幅《白虎嘯天圖》,畫中的白虎血口大張,雙目如電,威風凜凜地立在一塊巨石上仰天長嘯,那嘯聲似乎已經穿破畫紙,殺進了所有圍觀的人的耳膜,另人莫名的心底生畏。當他把這幅畫完成時,人們紛紛對他豎起大拇指叫絕,他對眾人微微一笑,道:多謝各位給在下捧場。

  這時從人群裡走出一個手執紙扇,又瘦又高的中年人,他對年輕人的《白虎嘯天圖》大加讚賞了一番,然後嘆息道:小哥畫技如此了得,卻埋沒在這市井之地,真可惜。說罷搖頭不止。有人馬上認出了中年人,說道:這不是楊明韓楊知府的師爺汪為嗎,怎麼在這?另一個人哼地一聲,道:他楊明韓派人來這還會有好事?定然又是在蒐羅人才,好花樣百出地討好皇上。

  年輕人聽到眾人言語,朝汪為拱手道:原來是汪師爺,不知找在下何事?汪為哈哈笑道:果然是快人快語,我家老爺想請你過府一敘。年輕人道:只是過府一敘這麼簡單?汪為道:就這麼簡單。年輕人沉吟片刻,道:好吧,我們這就走吧。

  大夥都沒想到年輕人答應得這麼爽快,頓時心生鄙夷,唏噓一片,那楊知府可是出了名的臭名昭著,對百姓不問不聞不說,苛捐雜稅的花樣更是層出不窮,搞得百姓怨聲載道,但苦於無處告發,只得忍。汪為見眾人唏噓不止,臉上青筋根根突出,氣憤已極,喝道:叫什麼叫,你們都不想活了。眾人聽他這麼一叫,唏噓之聲更是大作,汪為無奈,今天出來得急沒帶上兵衛,否則定將這些刁民狠狠教訓一頓,當下無暇多想,拉起年輕人揚塵而去。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 篇9

  張僧繇用了一天的時間,在自家牆壁上畫了一條龍。而對於龍的眼睛,張僧繇卻拿著畫筆,站在畫壁前醞釀了很久。終於,張僧繇用盡筆力在牆壁上點上龍的雙眼。“太妙了!這眼睛一點上,這龍就像活了一樣!”僕人看後,不住地稱妙。

  一天,梁武帝來到張僧繇家,看到這幅龍壁畫,大聲稱奇:“張愛卿這畫,龍眼太妙!這眼睛,好像要放射出精氣神。你這壁畫,送給我吧,我把它移到新建的安樂寺中,讓它與神佛共處!”

  這天晚上,龍的眼睛從壁畫上跳了下來,大聲嚷道:“龍鼻、龍角、龍身,各位兄弟,我不奉陪你們了。你們也都聽到了,每位品畫的人都在讚美我一個,我的價值實在太突出,我高出你們太多,不能與你們為伍了。我要去你們對面的牆上,我要讓看客誇獎我時只對著我自己,你們不能和我一起享受這些讚美的語言和目光。”

  龍眼說完,跳到對面的牆上。龍鼻、龍角、龍身只是嘆口氣,沒有理會龍眼,一動不動地堅守著主人給它們安排的位置。

  梁武帝派人來拆牆移壁畫了,工匠們把畫有龍的牆壁整個拆下來,移走了,他們竟然沒有發現畫中少了龍眼。而對面牆上的龍眼,甚至沒有人看上一眼。

  當大家都走了,僕人開始打掃院子。“這面牆上怎麼粘上了兩片枯葉?”僕人把牆壁上的龍眼掃了下來,和其他垃圾堆在一起,倒掉了。

  安樂寺裡,梁武帝站在龍壁畫前:“好一條龍!真不錯!可惜工匠們移來時碰掉了眼睛。如果有龍眼在,共同配合起來,這就是一條活龍了啊!”張僧繇站在梁武帝身邊,拿著畫筆,他想再添上龍眼。思考許久,張僧繇扔掉了畫筆:“皇上,還是不添龍眼了。有了龍眼,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在眼睛上,反而忽視了龍的整體。”“說得好!這幅壁畫的價值在於整體的構圖、各部分的組合,如果只看眼睛而不看整體,那就偏頗了。這就好像我們脫離土壤去看一粒塵埃,它能有什麼價值呢?好的,不添龍眼了。”梁武帝高興地接受了張僧繇的建議。

  從此,安樂寺中無眼龍的壁畫就流傳了下來。後來人不知道怎麼回事,就造出了一個“畫龍點睛”的成語,僅依靠臆測,認為給龍點上眼睛,龍會活過來飛走,所以才不點睛。其實,上面的故事才是事實,後人的臆測僅是臆測而已。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 篇10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條好龍的皇帝。

  他派人去打聽了一個很好的畫家,然後要求他在宮門前畫出三條巨龍,就重重有賞。

  畫家就畫了三條巨龍並點了眼睛。第一個看見龍的人是一個小孩。他左看看右看看覺得哪有點好玩,於是他把三條龍的眼睛擦去了。過了好一會畫家和皇帝剛想出宮看龍,但還沒出到門外就聽見人們的討論,有人說:“這條龍怎麼沒有眼睛。”畫家解釋道說:“我明明畫上眼睛了呀!”皇上說:“再畫上去就行了。”畫家說:“皇上,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呀!”皇上聽了說:“為何?”畫家有解釋道:“要是這三條龍再點一次眼睛的話,它就會飛走的。”皇上已經很生氣了,聽了這話氣上加氣,命令道:“你在說這些話,再不畫好,朕就要你的人頭!”畫家不得不畫了了。

  畫家剛點好三條龍的眼睛,突然牆上的畫不見了,烏雲蓋滿了天下,然後只見三條龍,騰雲駕霧而過,然後才恢復了平靜。

  從此以後這個皇帝再也不敢叫人畫龍了,而畫家拿了賞後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 篇11

  在我國曆史上,東晉之後,有一段歷史叫南北朝。在當時的梁國,出了一個有名的大畫家叫張僧繇,他很擅長畫人物及佛像。梁武帝信奉佛教,他修建的很多寺院,都讓張僧繇去作畫。有一年武帝要張僧繇在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安樂寺的牆壁上畫上四條龍。龍畫好了,簡直同真的一樣,活靈活現。但仔細一看,卻都沒有點眼珠,張僧繇解釋說:“給龍點眼珠並不難,但點上了,這些龍就會破壁飛走。”人們都認為這話虛妄不足信,堅持要請他點上眼珠。張僧繇堅持不過,只得拿過筆來,給兩條龍點上了眼珠。霎時間,果然天空烏雲密佈,雷電交加,點了眼珠的龍,隨即乘雲騰空飛上了天,而沒有點的那兩條龍卻仍舊在牆壁上。

  畫的龍,點了眼睛就會飛上天,這固然是一個荒誕的傳說,但它卻說明了張僧繇畫龍的技巧是很高的。後來,人們就用“畫龍點睛”這個成語,比喻說話、寫文章,在關鍵之處用三言兩語點明要旨,使全篇精警得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