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詩> 清明節古詩的意境

清明節古詩的意境

清明節古詩的意境

  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春祭節日。清明時節春光明媚,桃紅柳綠,萬物復甦,古代文人騷客吟誦清明的佳作頗多。下面是關於清明節古詩的意境的內容,歡迎閱讀!

  掃墓是清明節最重要的一項活動,從古至今一直為人們所重視。宋代高菊卿《清明》詩中曰:

  “南北山頭多墓田,

  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

  淚血染成紅杜鵑。”

  伴隨著掃墓的踏青活動,也是古代詩人的一個重要題材。宋代吳惟信所作的《蘇堤清明即事》詩:

  “梨花風起正清明,

  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萬株楊柳屬流鶯。”

  宋代歐陽修的《踏青》則動靜結合,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南國春半踏青時,

  風和聞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

  日長蝴蝶飛。”

  古代的清明節,在民間開展的戶外活動有放風箏、盪鞦韆、打馬球、插柳等。唐代高駢的《風箏》說:

  “夜靜絃聲響碧空,

  宮商信任往來風。

  依稀似曲才堪聽,

  又被風吹別調中。”

  當然,說到有關清明的古詩,我們不能忘記唐代杜牧和崔護兩位詩人。杜牧《清明》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崔護的《題都城南莊》,說的是清明那天,崔護去都城郊外南莊踏青。因為口渴,就向一位農家姑娘討水喝,姑娘給了他一碗水,並倚在小桃樹旁深情地凝視他。這情景使詩人難以忘懷。第二年清明節,詩人又來到這裡,雖然門牆如故,景色依舊,但姑娘卻不知哪兒去了。詩人觸景生情,不勝惆悵。曰: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