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古詩三首導學案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力目標:能憑藉課文插圖或透過理解古詩大意;課外吟誦劉禹錫的其它古詩。
3、情感目標:感悟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想像古詩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望洞庭》
教學過程:
(一)整體讀,感知美。
1、匯入,板書:望洞庭
2、指名說了解的劉禹錫和洞庭湖。
3、自己練讀,達到正確、流利。
(二)理解讀,洞察美。
1、匯入:學習古詩,意在讀出它的韻味,它的意境,讀好古詩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呢?
2、學生各抒己見。
3、學生讀詩,先說說能夠理解的詞語的意思。
相:相互。和:和諧。鏡:銅鏡,比喻洞庭湖水面。鏡未磨:未被磨拭過的銅鏡。遙望:遠望
重點研討鏡未磨:為什麼把湖面比喻成未經磨拭的銅鏡呢?
引導學生想象:作者觀察時恰逢晚間,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濛濛,不是很清楚,而未經磨拭過的銅鏡應該就是一種模糊的感覺。
4、憑藉課文插圖,敘說古詩大意。
重點指導理解白銀盤裡一青螺:
質疑:詩中的白銀盤是指什麼?一青螺又指什麼?
5、練讀,讀出詩的韻味,感受詩的意境。
(四)作業。
1、寫一寫:想象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色,寫下來。
2、畫一畫:把這首詩描繪的景色用多彩的畫筆表現出來。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菊花》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見過菊花嗎?誰來說說你所知道的菊花的名稱?
2、請你用你喜歡的詞語來形容菊花。
3、教師總結,板書課題。
二、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1、朗讀古詩。
2、說詩意
(1)、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一叢叢菊花圍繞房屋開放,好似到了陶淵明的家,詩人完全被眼前的菊花吸引,專心致志繞著觀賞以至於夕陽西下都不知道。
(2)、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菊花是在百花叢中最後凋謝的,一旦菊花凋謝,就沒有其它花可觀賞了,人們愛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來。
3、反覆吟誦,體會詩情
三、作業
1、背誦並默寫《菊花》
2、根據詩句的意思,想象所描繪的畫面。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風橋夜泊》
教學過程:
一、質疑匯入
二、初讀課文,把課文讀流利。
三、瞭解課文大意
1、解釋題目。
2、對照課後註釋,瞭解每句詩的大體意思。
四、感受畫面
祖國古詩歷來注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透過剛才的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五、分析課文,豐富認識
1、同學們再讀一讀課文,找一找,詩人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
2、面對這良辰美景,詩人是怎樣一種心情?從詩中的哪個字可以看出來?
詩人愁到什麼程度了?又從哪個字可以看得出來?眠是什麼意思?那詩人不是睡著了嗎,你是怎麼理解的?
3、詩人可能在愁些什麼?
蘇州是江南水鄉,夜色多麼迷人,可是在詩人的眼中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緒,所以月亮緩緩下墜更加激起了詩人的愁緒:
烏鴉的叫聲本來就很悽慘
天氣寒冷,周圍佈滿了霜氣
河邊孤單的楓樹
漁船上的點點燈火
遠處傳來的悠遠的鐘聲
總之,全詩著一愁字,使得詩人所看到的,聽到的,觸到的,都染上的濃濃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這就是詩人的高明之處。
帶著詩人的愁緒,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邊體會詩人的心情,邊想像畫面。
4、你愁過嗎?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東西使你更愁了呢?看,詩人寫得多真實呀!帶著詩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過的愁,我們再來讀這首詩,一定會有新的感受。
六、作業
1、背誦並默寫《楓橋夜泊》。
2、根據詩句的意思,想象所描繪的畫面。
6觀潮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據說、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水天相接、沸騰、猶如、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霎時、風號浪吼、等詞語。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生字;初讀課文,理清敘述的順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漲卡片,指名讀,說說共同點。(偏旁相同,都是形聲字。)
(2)出示猶、據、踮、恢指名讀。組詞:猶如、根據、踮腳、恢復
(3)出示罩、薄、崩、霎,說說特點:上下結構的形聲字。組詞:籠罩、薄霧、山崩地裂、霎時
(4)出示悶:裡外結構。組詞:悶雷。讀音:mèn
(5)說說你還有哪個字記不住?哪位同學願意幫助他?
2、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敘述順序
1、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
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2、再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
四、作業
朗讀課文,抄寫生字、詞語。
附: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時間順序)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二、透過預習,我們讀懂了什麼?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潮來前,作者介紹了什麼?(板書:籠罩白霧風平浪靜)指導朗讀。
2、潮來了,給你什麼樣的感受?從哪感受到的?默讀讀課文,進行畫批。
3、反饋交流,教師及時引導、點撥。
(1)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來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板書:遠近)
(2)遠:抓住潮的聲、形來寫潮剛來時的景象:隆隆響聲,像悶雷滾動;水天相接處一條白線。潮雖遠,但氣勢已現。(板書:聲如悶雷遠處白線)讀讀描寫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聲、色寫出了潮的氣勢之宏偉:白線很快移來,加長、變寬、橫貫江,寫出了潮水由遠及近的變化。白浪翻滾、白色城牆寫出了潮水的浪頭之高,氣勢越來越大:形如千萬匹戰馬齊頭並進,聲如山崩地裂。
(4)指導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
5、課文中還從哪能看出錢塘潮的氣勢雄偉壯觀?讀第五自然段體會。
霎時時間短暫,潮頭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餘波湧來,也使江面風號浪吼,江水平靜後,江水已漲了兩丈來高,都可以看出潮來之猛,氣勢之大。
6、學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麼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了嗎?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四、總結
我們學完了課文,對錢塘潮有了較深入的瞭解,深深地被它的壯麗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導遊,你怎樣向不瞭解錢塘潮的遊客介紹錢塘潮呢?
五、作業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板書設計:6觀潮
潮來之前風平浪靜
一條白線
潮來之時白浪翻滾天下奇觀
飛奔而來
潮過之後風號浪
7火燒雲
教學要求:
1、透過課文學習,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2、能抓住課文中表現敘述順序的句子瞭解敘述順序。
3、學會6個生字:積累11個詞語;會用必須一詞造句;會照樣子寫ABB形式和用某種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詞。
4、背誦課文第47節。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生字;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簡介作者、出示課題。
二、讀課題,自學課文。
1.讀準生字字音,讀通課文。
2.按上來了、變化極多、下去了給課文分段。
三、指名按段讀文,並請同學思考問題。
1.人們為什麼將一種雲稱為火燒雲?課文中的哪句話點明瞭題意?(第一段第2節)
出示: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
2.自由反覆朗讀這句話,從詞入手,請你談談你讀懂了什麼?(同桌討論)
①從這句話看出火燒雲有什麼特點?(紅)
②燒的意思和作用?(燒字寫出了火燒雲的顏色、速度(動態)、範圍以及火燒雲名字的由來。)
③除了燒字寫出了火燒雲的特點,這句話中還有哪些詞也表現了火燒雲的紅?(紅彤彤、一直、燒、好像著了火)
3.邊朗讀邊體會這些詞的作用。
四、作業
朗讀課文,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第一段。
教學過程:
一、導學第一段。
1.個別朗讀第一節、思考:紅紅的火燒雲的形成需要怎樣的條件?你從哪裡看出來?(傍晚晚飯過後;夏季乘涼)
2.引讀:
晚飯過後,火燒雲上來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臉,大白狗變成,紅公雞變成,黑母雞變成,小白豬變成了,老爺爺的鬍子變成。
(1)它們的顏色為什麼都變了?
(2)出示:紫檀色注意檀的右下字形。
(3)為什麼黑母雞變成了紫檀色?(黑+紅=紫,紫檀木就是那樣的顏色,看彩圖左上角。)
(4)出示課後題3:讀一讀,比一比,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霞光照得動物的顏色都變了。
大白狗變成紅的了。
紅公雞變成金的了。
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
像這樣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緊密關聯的短語或句子連成一串的修辭手法,叫排比。
(5)指名一人讀第一句,一人讀二、三、四句,比較、體會。(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顏色變化的奇妙。)
3.人們對火燒雲的出現是什麼態度?(笑盈盈)
4.請你帶著笑意朗讀第一段。
二、小結、讀文。
六、作業
朗讀課文,找出第一段中表示顏色的詞語。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第二、三段。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二、自學第二段。
(一)出示自學題:(分組學習)
1.小組朗讀第二段,找到分別描寫顏色和形狀變化的小節;
2.小組討論,完成課後題1/②,用直線劃出有關詞語;
3.獨立完成:把顏色歸類,每一類再另外寫幾種
(二)大組交流:
1.指名小組朗讀描寫顏色的小節,填空並歸類:(出示課後題1/②)
2.四個一會兒構成了排比句式,齊讀,體會作用。
3.師生配合朗讀。
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這些顏色天空都有,還有些。
4.指名小組朗讀描寫形狀的小節。
5.朗讀4—6節,體會馬、狗、獅子的變化是怎樣的過程?清晰(逼真)模糊(不見了)
6.小組分配朗讀,兩人讀描寫形狀清晰的句子,兩人讀描寫形狀模糊直至不見了的句子,並圈出描寫清晰和模糊的詞語。
七、學習最後一段。
學習詞語:恍恍惚惚(由於事物變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
文章中哪句話可解釋恍恍惚惚,齊讀。這句話也說明了火燒雲變化多。
八、作業
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4—7節
板書設計:
變化(多):紅彤彤
金燦燦
半紫半黃
半灰半白
百合色
顏色:
葡萄灰
梨黃
茄子紫
變化(快):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
變化(多):馬
狗
獅子(又像這個,又像那個)
形狀變化(快):一會兒
過了兩三秒鐘
忽然
接著
一轉眼
8﹡四季童話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是怎樣描寫四季的特點的,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3、認識7個生字。
重點難點:
瞭解課文怎樣描寫四季的特點,並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質疑匯入
1、板書課題,讀題。
2、讀了課題後你們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帶著問題自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生字。
1、童話中四季的主人公是誰?分別做了些什麼有趣的事?從這些事中你體會到四季的哪些特點?
2、彙報學習收穫。
三、小組交流,品味語言
1、請同學們選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讀一讀,細細品味,想一想:哪些句子或詞語讓你印象最深?你是從哪些地方瞭解到季節的特點的?
2、學生選內容,找句子,圈詞語,寫感受,感情朗讀。
3、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交流,教師點撥。
4、小組內以各種形式品讀句子,體會把景物形象化的寫作奧秘。
四、全班交流,深華感情
1、請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意見。
2、彙報過程中,引導他們邊讀邊想,再透過配樂和圖片再現情景的方法,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景中,體會感悟文字。
3、用一個詞(一句話)概括四季的特點。五、佈置作業
1、摘抄喜歡的詞句,並說說為什麼喜歡它。
2、每人選擇課文中的一個部分,組織一次朗讀比
語文百花園二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如何區別形聲字,能記住它們,正確使用它們。
2、讓學生區別帶有靜字的近義詞,能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使用。
3、熟讀詩歌,積累氣象諺語、指導寫週記。
4、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組詞,選詞填空,積少成多。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提出學習要求
二、指導學生學習生字,落實訓練內容
(一)比一比,組成詞。
1、個人填空。
2、學生彙報,全班交流。
3、說出每組詞語各自的特點。
4、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這些字?
5、你還能說出類似的詞語嗎?
(二)讀句子,選詞填空。
1、默讀句子,自主填空。
2、學生彙報、交流。
3、找出三個詞的相同點和它們在意思或使用上的區別。
三、積少成多
(一)讀讀背背
1、自由練習讀,指名讀,正音。
2、自由讀,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景象,大體瞭解詩句的意思,師生交流。
3、用喜歡的形式讀,試背,比一比誰背得好。
4、全班齊背。
四、作業
1、抄寫第一、二題的詞語、句子。
2、背誦並默寫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我的採集本;閱讀平臺《週記一則》
教學過程:
一、我的採集本
1、自由練習讀,指名讀,正音。
2、交流,這些氣象諺語的意思,教師及時引導。
3、你還知道哪些氣象諺語,說給大家聽。
4、佈置學生把格言抄在《我的採集本》上。二、閱讀平臺《週記一則》
1、自由讀文,想想《週記一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師生交流。
3、你知道週記的寫法嗎?
4、指導週記的格式。
三、總結本節課的收穫
四、作業
背誦並默寫課本中的格言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走進語文大課堂;用好指南針。
教學過程:
一、走進語文大課堂
1、啟發談話,明確要求。
2、小組討論,為推廣普通話可做些什麼活動,有哪些形式,商定計劃。
3、師生交流活動的內容及形式,小結。
4、小組交流推普的做法。
5、學生模擬推普的情景。
6、老師引導學生在班內交流感受或收穫。
7、指導寫週記。
8、總結。
二、用好指南針
1、明確題目要求。
2、小組交流:如何與別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3、總結這種學習方法。
4、用這種學習交流的方法,就題目提出的問題小組交流自己的看法。
5、小組推薦代表發言,其他同學可作補充。
6、拓展,師生交流,總結。
7、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