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上冊《英英學古詩》教學反思
《英英學古詩》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課主要寫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對話,對話中英英介紹了古詩《靜夜思》的詩句、詩意和作者。
在一年級的時候,學生們接觸過“文包詩”的格式,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又重新接觸這種文字格式,一是對舊知識的鞏固,二是對新知識的學習。這篇課文和《詠華山》還是有區別的。《詠華山》是透過記敘的方式向我們出示了“文包詩”的格式,而本課主要是透過創設一定的情境,人物之間的對話來表現英英學了古詩之後主動與人交流的學習方式,也教育我們每個學生要養成主動與人交流的學習方法。
在設計教學過程的時候,我並沒有一味的照本宣科,讓學生讀後說想法,而是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分角色表演。
在上課伊始,我利用學樂雲教學平臺中的資源播放了一段微課影片,學生們在影片中初步地瞭解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們大聲地朗讀課文,每篇課文朗讀至少5遍以上,這樣才能令學生們瞭解課文的內容,結合這兩方面的內容,學生們對課文的理解已經八九不離十了,因此,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採用了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學生自己去尋找想要合作的小夥伴,一人演英英,一人演奶奶。我看到他們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都不想聽老師乾巴巴地講課文。
在表演之前,說明要求:在5分鐘之內,爭取把對話的內容瞭解,並能輕鬆自如地表演出來,特別強調了第二部分是比較難以理解的,話的內容也比較多,所以這部分可以看著書讀,但最好還是要能夠背誦下來。接下來的5分中,除了馬某某,其他同學都找到了自己的小夥伴,並開始表演了。我看到她自己在那裡悶悶不樂的,不能讓她自己坐在座位上,因此,我讓她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我配合著。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盡情地表演。有的同學為了能夠被老師肯定,在不斷地練習,並把第二部分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下來了。學生們在規定的時間範圍內都幾乎準備好,就等著“一決高下”。學生們躍躍欲試地爭相舉手,都想第一個表演。為了起一個不錯的開頭,讓一組優等生來表演,並讓其他同學認真觀察,說出其中的優點和缺點,以及在表演的時候自己需要注意的方面。在學生們表演的時候,為了讓他們更加輕鬆地展現,和他們開幾句玩笑,“這位奶奶好可愛呦”“這位奶奶好瘦小呦”“這位奶奶長得真漂亮”……這樣既讓學生們產生一種輕鬆的心理,還拉近了和學生們之間的心理距離,可謂“一石二鳥”。
學生們在表演中盡情地表現出了英英和奶奶對話的'表情和語氣,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想要表達的主要內容。學生們個個都彰顯本性,甚至有的同學還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你都能把第二部分背誦下來,我會比你背得更好,學生們在這種你爭我趕中學到的不僅是知識,更多的是要勇於突破自己,具有永攀高峰的決心。
在表演結束後,讓學生們說說在表演中自己都有哪些收穫。“我的收穫是百分之百”“我瞭解了《靜夜思》的作者是誰”“我明白了這首詩是什麼意思”。我並沒有過多地講解對話的內容,學生們在表演中自己感悟到,領會到的課文所講的主要內容,這是比老師在講臺上口若懸河地講解的效果要好,還提高了學生們概括總結的能力。為了讓學生們瞭解李白作這首詩的時代背景和心情,結合第二部分的對話內容對《靜夜思》中每句詩進行了分析,並讓學生在書中標註出每句詩的含義,把“疑”“地上霜”“舉頭”“低頭”等詞句進行了細緻的分析,進而瞭解了作者在月圓之時,見到的皎潔月光映在自己的窗前,彷彿是地上的“白霜”,暗含了天氣的寒冷,更多的是表達了作者隻身在外的孤寂之情,藉以月光,想起自己的故鄉和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