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詩> 關於浪淘沙的古詩

浪淘沙的古詩

關於浪淘沙的古詩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浪淘沙的古詩,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浪淘沙詞牌格律】  

  格一(七言絕句式)

  附註:此用仄起式。亦有用平起者,與七絕平起式全同。

  例一(仄起式)

  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

  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劉禹錫

  例二(平起式)

  灘頭細草接疏林,浪惡罾舡半欲沉。

  宿鷺眠鷗飛舊浦,去年沙觜是江心。

  ——皇甫松

  格二(雙調小令)

  +||——(韻)+|——(韻)+—+||——(韻)+|+——++(句)+|——(韻)

  例三(小令定格)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李煜

  例四(小令別格)

  有個人人,飛燕精神。 急鏘環佩上華裀。 促拍盡隨紅袖舉,風柳腰身。

  簌簌輕裙,妙盡尖新。 曲終獨立斂香塵。 應是西施嬌困也,眉黛雙顰。

  ——柳永

  格三(商調慢曲)

  |—|(句)——||(句)||—|(入聲韻)—|——||(韻)——||||(韻)|||———||(韻)|—|(豆)||—|(韻)|||——|—|(句)——|—|(韻)

  —|(韻)|—||—|(韻)|||————|(句)||—||(韻)—||——(句)—|—|(韻)|—||(韻)—|—|(豆)—|———|(韻)

  —|————|(韻)——|(豆)|—||(韻)|—|(豆)———||(韻)|—|(豆)||——(句)|||(句)——||——|(韻)

  附註:此種慢曲,必須選用入聲韻部。所有抝句與領格字,不但要遵守平仄,更得注意四聲,方能符合曲體。

  例五(慢曲)

  曉陰重,霜凋岸草,霧隱城堞。南陌脂車待發,東門欲飲乍闋。正拂面垂楊堪攬結,掩紅淚、玉手親折。念漢浦離鴻去何許?經時信音絕。

  情切,望中地遠天闊。向露冷風清無人處,耿耿寒漏咽。嗟萬事難忘,唯是輕別。翠尊未竭,憑斷雲留取西樓殘月。

  羅帶光銷紋衾疊,連環解、舊香頓歇。怨歌永、瓊壺敲盡缺。恨春去不與人期,弄夜色,空餘滿地梨花雪。

  —周邦彥

  【浪淘沙作品賞析】

  浪淘沙南唐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此詞上片用倒敘手法,簾外雨,五更寒,是夢後事;忘卻身份,一晌貪歡,是夢中事。潺潺春雨和陣陣春寒,驚醒殘夢,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實人生的淒涼景況中來。夢中夢後,實際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薩蠻》詞有句:“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所寫情事與此差同。但《菩薩蠻》寫得直率,此詞則婉轉曲折。詞中的自然環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徵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獨自莫憑欄”的“莫”字,有入聲與去聲(暮)兩種讀法。作“莫憑欄”,是因憑欄而見故國江山,將引起無限傷感,作“暮憑欄”,是晚眺江山遙遠,深感“別時容易見時難”。兩說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與上片“春意闌珊”相呼應,同時也暗喻來日無多,不久於人世。

  “天上人間”句,頗感迷離恍惚,眾說紛紜。其實語出白居易《長恨歌》:“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天上人間”,本是一個專屬名詞,並非天上與人間並列。李煜用在這裡,似指自已的最後歸宿。應當指出,李煜詞的抒情特色,就是善於從生活實感出發,抒寫自已人生經歷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淨,含蓄深沉。這對抒情詩來說,原是不假外求的最為本色的東西。因此他的詞無論傷春傷別,還是心懷故國,都寫得哀感動人。

  同時,李煜又善於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藝術概括力結合起來。身為亡國之君的李煜,在詞中很少作帝王家語,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訴說自已的不幸和哀苦。這些詞就具有了可與人們感情上相互溝通、喚起共鳴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如此,此詞亦復如此。即以“別時容易見時難”而言,便是人們在生活中通常會經歷到是一種人生體驗。與其說它是帝王之傷別,毋寧說它概括了離別中的人們的普遍遭遇。李煜詞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調短字少,然包孕極富,寄慨極深,沒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註釋】

  此詞原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賣花聲》等。唐人多用七言絕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為長短句。雙調,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減者),平韻,此調又由柳永、周邦彥演為長調《浪淘沙漫》,是別格。

  潺潺:形容雨聲。

  闌珊:衰殘。一作“將闌”。

  羅衾(音親):綢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一晌(音賞):一會兒,片刻。貪歡:指貪戀夢境中的歡樂。

  浪淘沙 南唐 李煜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閒不卷,終日誰來!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淨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浪淘沙 宋陳亮

  霞尾卷輕綃,柳外風搖,斷虹低系碧山腰,古往今來離別地,煙水迢迢。

  歸雁下平橋,目斷魂銷,夕陽無限滿江皋,楊柳杏花相對晚,各自無聊。

  浪淘沙 宋蔡伸

  樓下水潺湲,樓外屏山,淡煙籠月晚涼天,曾共玉人攜素手,同倚闌干。

  雲散夢難圓,幽恨綿綿,舊遊重到忍重看,負你一生多少淚,月下花前。

  浪淘沙 宋歐陽修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賞析:

  此詞為春日與友人在洛陽城東舊地同遊,有感而作。上片敘事,回憶昔日洛城遊春賞花之歡聚。“把酒”二句從遊宴起筆,特別提出詞人的祝願:祝願春風長在,春光明媚,春花嬌豔,讓朋友“且共從容”,即一道悠閒地遊賞春色,盡興地聚宴歡暢,顯示出洛陽春色之美妙、遊宴之難遇、聚會之難得。“垂楊”三句補充交待了朋友聚宴的地點、環境,方始揭明此次“從容”乃是“洛城”之聚宴、賞花,“遊遍芳叢”。今日遊賞後朋友又將分手,誰能預料明年今日又將如何?遂生髮出下片的抒發感慨。“聚散”二句以“苦”、“恨”二字概括了宦海中人總是無窮無盡的匆匆而來,匆匆而去,苦恨交加、聚散無常的人生感受。最後,更以今年花勝去年,預期“明年花更好”,映襯明年朋友聚散之難卜,不知與誰一道重來洛城遊芳,更進一層地深化了這種人生聚散無常之感。把別情熔鑄於賞花中,將三年的花加以比較,層層推進,以惜花寫惜別,構思新穎,富有詩意,是篇中的絕妙之筆,而別情之重,亦說明同友人的情誼之深。

  浪淘沙 宋蘇轍

  對望漢陽川,車馬燈繁,高臺江岸倚橫欄,暗湧波光東逝海,愁緒誰堪。

  蕭雨瑟風珊,葉落枝殘。四年離索久無歡。忽憶五更多少事,囈語江南。

  浪淘沙唐劉禹錫

  (其一)浪淘沙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其二)浪淘沙

  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後波生.

  令人忽憶瀟湘渚,回暗迎神三兩聲.

  (其三)浪淘沙

  日照澄州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

  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其四)浪淘沙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捲起沙堆似雪堆。

  (其五)浪淘沙

  汴水東流虎眼紋,清淮曉色鴨頭春。

  君看渡口淘沙處,渡卻人間多少人。

  (其六)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其七)浪淘沙

  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輕淺見瓊沙。

  無端陌上狂風急,驚起鴛鴦出浪花。

  (其八)浪淘沙

  鸚鵡洲頭浪淘沙,青樓春望日將斜。

  銜泥燕子爭歸舍,獨自狂夫不憶家。

  (其九) 浪淘沙

  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匹晚霞。

  浪淘沙

  (唐)白居易

  白浪茫茫與海連,平沙浩浩四無邊。

  暮去朝來淘不住,遂令東海變桑田。

  解釋:白浪一望無邊,與海相連,岸邊的沙子也是一望無際.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海浪從不停歇的淘著沙子,於是滄海桑田的演變就這樣出現

  這首詩指出了潮汐漲落的規律和巨大力量,潮汐不斷衝擊著海岸,使海岸不斷髮生變遷。儘管這種變化不易測量,但洪濤變平野,綠島成桑田在不知不覺地發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