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範莉萍老師上《古詩》有感的範文
前幾天,聽了範老師上《古詩兩首》一課,一首是《詠柳》,另一首是《春日》。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教師始終以美為線索,美貫穿課堂教學。聽後,有一種一線貫之,內容緊湊,渾然一體的感覺。下面具體談談教師在《詠柳》中如何以美為主線進行教學的。
一、讀一讀,感受美
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來也會吟。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
確,古詩以它特具的音韻美和節奏美,最能激起學生的朗讀興趣。古詩的教學應真正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採用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和積澱。《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作品,寫的是初春二月的柳樹。學習本詩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大自然的美麗和生氣勃勃,從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時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詩歌淺顯易懂又寓意深刻,情調健康又意境開闊,形象鮮明,膾炙人口。範老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從古詩中發現美,不侷限於教學生讀音,釋詞,解句。重在讓學生感悟詩人筆下的柳樹之美,挖掘詩人用詞之美。像碧玉裝扮成的柳樹,像綠絲帶一樣的柳絲,像剪刀裁衣的春風。都含有極其豐富的美的因素。教師引導審美的主體──學生,提高眼力,有所發現。在學生基本理解的基礎上,採用讀的發法,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加深瞭解,產生美感。美的形象,美的情懷,呼之欲出,躍然紙上。教學中教師請學生找出詩中美在哪裡,請美美地讀。教師不失時機地評價學生:你的態度真美!、你讀得很美,我喜歡聽。。詩歌的形象是美的,詩歌的語言是美的`,教師的語言是美的,學生在多種美的啟迪下,讀得很美。
二、聽一聽,鑑賞美
柏拉圖說:音樂把節奏與樂調的強烈力量浸入心靈的最深處。教學時,我們可以透過音樂把學生帶入音樂的天地,藝術的王國,美的境界。《詠柳》教學中,教師給學生配上音樂,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反覆詠唱這首古詩。學生感情的情弦被撥動了,他們突破時空的界限,神遊於古詩創造的藝術境界之中,彷彿置身於垂下萬條綠絲絛的楊柳下,看到嫩綠如碧玉的細葉,聽到春風姑娘的歌聲學生在如痴如醉的藝術享受中,和作者的感情發生共鳴,從而使自己的感情得到昇華,在欣賞中認識柳樹美,春風美,春天美,大自然美,生活美。
三、看一看,理解美
美是形象中的,別林斯基說:詩歌的本質就在於這一點,給予無實體的概念以生動感性的美的形象。古詩《詠柳》雖篇幅短小,但詩人所描寫的的外物與內情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一個獨特意境。教師在教學中採用多種教學手段,如展示圖片、播放音樂等,調動學生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把學生引入作品的藝術境界中,透過含英咀華,感受美,欣賞美,理解美。教師在學生讀的過程中多次為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美妙無比的柳樹,讓學生體會。學生的腦海中不難形成美麗的柳樹畫面,教師抓住機會,及時讓學生用美的語言將美景用筆寫下來,真可謂水到渠成。
詩歌的美有很多,如詞句美,畫面美,意境美,音韻美等。教學中,教師又能以美為主線而貫之,讓學生深深地享受語文課堂之美。不但真切感受春天柳樹美,更是感受到祖國詩歌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