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詩> 小學六年級語文古詩歸納整理

小學六年級語文古詩歸納整理

小學六年級語文古詩歸納整理

  古詩詞是小學語文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好古詩詞,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記憶力和想象力,還能領略其中的自然美景,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古詩歸納,供大家參考。

  小學六年級語文古詩歸納整理1

  一、珍惜糧食的古詩

  鋤禾

  唐·李紳(一年級上冊)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含數字的古詩

  山村

  宋·邵雍(一年級上冊)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三、含誇張的古詩

  1、夜宿山寺

  唐·李白(二年級上冊)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2、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二年級上冊)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秋浦歌

  唐·李白(五年級上冊)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四、描寫長江、黃河的古詩

  1、涼州詞

  唐·王之渙(六年級上冊)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浪淘沙

  唐·劉禹錫(六年級上冊)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小學六年級語文古詩歸納整理2

  1.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譯文:

  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出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別人誇它的顏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氣瀰漫在天地之間。

  2.竹石(清·鄭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譯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鬆,它的根牢牢地紮在岩石縫中。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麼堅強,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能經受得住,還會依然堅韌挺拔。

  3.石灰吟(明·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譯文:

  (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裡開採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4.問劉十九(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譯文:

  我家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酒面上泛起一層綠泡,香氣撲鼻。用紅泥燒製成的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

  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即將要下雪,能否留下與我共飲一杯?

  5.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譯文:

  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臺階自當顯露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鳴唱。

  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忠誠滿腔。

  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常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6.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宋·辛棄疾)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zhè)鴣(gū)。

  譯文:

  鬱孤臺下這贛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淚。我舉頭眺望西北的長安,可惜只看到無數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擋住?江水畢竟還會向東流去。夕陽西下我正滿懷愁緒,聽到深山裡傳來鷓鴣的鳴叫聲。

  7.雪梅·其一(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譯文: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佔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8.雪梅·其二(宋·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

  譯文:

  只有梅花沒有雪花的話,看起來沒有什麼精神氣質。如果下雪了卻沒有文相合,也會非常的俗氣。

  當在冬天傍晚夕陽西下寫好了詩,剛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爭相綻放,像春天一樣豔麗多姿,生氣蓬勃。

  9.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

  六月裡西湖的風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時節的不一樣: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與藍天相連線,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豔嬌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