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詩> 西江月古詩四首

西江月古詩

西江月古詩四首

  世紀城

  曲徑通幽修竹,閒庭信步浮宮。鳥啼花豔樂園中,賓至如歸與共。

  商賈北南相湧,碧湖冬夏爭鋒。高新產業勢如虹,西蜀騰龍飛鳳。

  (嚮往)麓鎮

  漫步萬傾林嶺,泛遊百里湖鶯。瓊樓玉宇造功名,山秀水清明鏡!

  城市園林典範,麓山國際先行。奢華驚世任娉婷,西部爭鋒誰競?

  安公堤

  柳岸徐風輕淡,江船燈火無央。穿城玉帶育兒郎,功德安公無量。

  水墨丹青通濟,詩詞歌賦華陽。與時俱進展輝煌,古鎮乘風破浪!

  “安公堤”,乾隆年間為防水患,華陽知縣安洪德督導下修建,後人為紀念他,特駐碑“安公堤”。“通濟”為通濟橋,橫跨府河,又名“中興大橋”。系卷拱7孔石橋,寬10米,清道光五年(1825年)由舉人賈璉生募捐修建。然於2010年8月坍塌。

  二江寺

  瀲灩錦江秋色,清幽古寺春情。良心天地彩虹乘,風雨安然臥橫。

  造福兩江千古,惠民萬代同行。雞鳴玉宇九霄鷹,皓月青光五更。

  注:今日的“二江寺橋”位於廣都遺址江安河與府河交匯處。清道光五年(1825年),由二江寺方持募捐興建。西周時雙流這片土地被稱為“都廣之野”,原名廣都,隋仁壽元年,避煬帝(楊廣)之諱,又因江安河、府河在縣域的二江口(今華陽二江寺村)合流,改為雙流縣至今。有歷史和考古研究證明,上古時的廣都、新都、成都,均為開明蜀國的'都城所在,互為犄角,成相互依託扶助之勢。而中興場(今華陽街道),正是經專家考證的廣都樊鄉所在地,華陽的古城村即為明證:溫江的魚鳧村、郫縣的古城梗、新津的寶墩村,現在的地名都連線著幾千年的歷史。“雞鳴”指現在的綠野村莊,位於二江寺橋旁,河道成S型,村莊現已不復存在,兩岸綠樹成蔭、高樓林立,還有不少空地為全國乃至香港的頂級樓盤開放商所垂涎。

  附:陸游《夜宿二江驛》

  雞鳴原前風折樹,夜到雙流雨如注。

  樺皮溼透點不明,旋設篝爐燎衣褲。

  重城回首一夢散,錦障氈車渺無處。

  新聲猶傍耳邊來,殘酒半隨風力去。

  飛觴縱飲亦何樂,憒憒不堪長閉戶。

  丈夫要為國平胡,俗子豈識吾所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