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詩> 古詩二月二日白居易

古詩二月二日白居易

古詩二月二日白居易

  二月二日這首詩描寫新雨初霽,小草和田畦裡的菜都發出了嫩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而十字碼頭,一群身著輕衫牽著駿馬的少年正徐徐走著。詩文抒寫踏青見聞,刻畫了一派春意盎然的詩情畫意。下面小編收集了古詩二月二日,供大家參考。

  《二月二日》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賞析:

  公元851年(大中五年)秋,李商隱的妻子王氏亡故。為了謀生,他不得不應東川節度使柳仲郢之闢,入幕任節度書記,於同年十月撇下幼女稚子,隻身遠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臺 ),開始了他一生中最後也是時間最長的一次幕府生涯。此詩應作於公元854 年,即詩人在抑幕的第三年。

  蜀中風俗,二月二日為踏青節。詩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 ”,點明踏青節江上春遊。次句“東風日暖聞吹笙 ”,寫江行遊春的最初感覺和印象。和煦的東風,溫暖的旭日,都散發著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聲,也似乎帶著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溼,天寒吹久則聲澀不揚,須以微火香料暖笙。東風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聲清了。“聞吹笙”和“東風日暖”分別從聽覺和感覺寫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處是暖洋洋的春意。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書,封馮翊縣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1988年,日本中國文化顯彰會為白園捐立石碑,以紀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兩種文字書寫。1995年,4個日本人於此上書“櫻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