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佛經> 華嚴經主要講的是什麼

華嚴經主要講的是什麼

華嚴經主要講的是什麼

  華嚴經,大乘佛教主要經典,華嚴宗的立宗之經,是釋迦牟尼成道之後,於菩提樹下為文殊、普賢等大菩薩所宣說。這本經書是經典佛經之一,是學佛者必讀的。那麼,華嚴經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

  《華嚴經》,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乘佛教修學最重要的經典之一,被大乘諸宗奉為宣講圓滿頓教的“經中之王”。據稱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後,在禪定中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上乘菩薩解釋無盡法界時所宣講,被認為是佛教最完整世界觀的介紹。

  《華嚴經》歷來被大乘佛教所推崇,被譽為“經中之王”。由於其直接彰顯佛陀廣大圓滿、無盡無礙的因行果德,加上華嚴是經中之海,無所不攝,因而它所展示的境界更是巍巍壯觀,不可思議。據說在《華嚴經》中,三世諸佛所同證、十方菩薩所同修、大千聖眾所同尊、法界眾生所同具的一真法界一覽無餘。

  主要教理為法界緣起說。認為宇宙萬法、有為無為、色心緣起時,互相依持,相即相入,圓融無礙,如因陀羅網,重重無盡;並用四法界、六相、十玄等法門,來闡明無盡緣起的意義。

  四法界:

  1、事法界。指宇宙萬有事法,彼此一一差別,各有分齊;

  2、理法界。指諸法平等的理性,即真如;

  3、理事無礙法界。是說有差別的事法與平等的理性,互相溶融無礙;

  4、事事無礙法界。指一切各有差別的事法,由於理性同一,故能一一稱性融通,一多相即而重重無盡。

  六相:

  1、總相。指一種緣起中,具足各種成分,類似所謂事物的全體;

  2、別相。指各種成分有其差別,即事物的部分;

  3、同相。指各部分互相依持,同成一總體,即事物的同一性;

  4、異相。指各個部分雖互緣而生,仍各別有異即事物的差別性;

  5、成相。指由此各緣起法得成,即事物的生成;

  6、壞相。指各部分仍住自法不移動,即事物的破壞。

  此六相都兩兩相順相成,同時具足,互融無礙。

  十玄門:

  1、同時具足相應門。指一微塵中同時具足一切諸法,互相依存,成一緣起;

  2、因陀羅網境界門。指各個法中有無量法,彼此之間互相映現,重疊無盡;

  3、秘密隱顯俱成門。指說一法即一切法,或隱或顯,俱時成就;

  4、微細相容安立門。指一切法門均於一念中具足,即極微細中含容一切諸法;

  5、十世隔法異成門。指一切法門遍佈於“十世”之中,前後久暫,不相隔歷;

  6、諸藏純雜具德門。指六度萬行,或純或雜,法法交徹,功德互相具足;

  7、一多相容不同門。指每一法中具有一切法,容攝無礙;

  8、諸法相即自在門,指諸法融通,相即自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重重無盡;

  9、唯心迴轉善成門。指法界無礙功德,都由一如來藏為自性清淨心迴轉,具足成就;

  10、託事顯法生解門。指所有塵法,事事無礙,隨一事理,能顯法相實相。

  該宗認為,上述事事無礙教義,皆如來稱姓之談,即依本具有圓滿性德而起赴感應機之用,謂之性起說。又以理性為眾生本具,是因位中本有的性德,亦有稱性而現之義。

  《華嚴經》讀書心得

  《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證悟後,用二十一天時間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宣講法界情況的佛經,是大乘佛教極重要的一部經典。《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大,包含也;方,儀軌也;廣,周遍也;華,成就佛果也;嚴,開演因位,嚴飾佛果也。本經主張全宇宙皆毗盧遮那佛 之感召力,展開最詳盡之緣起論。所說之定義為,宇宙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謂“大方廣佛華嚴經”,既是用法比喻因果,又是理智人法,囊括了經文的要旨。《華嚴經》是大乘佛教經典中最長的一部,是對佛教世界觀最完整的`介紹。本經描繪了一個寥廓無礙、不可思議的佛國淨土,並敘述了菩薩修行的因果,顯示了一個心性無量、時空行願、緣起無盡的勝境,彰顯了佛陀廣大圓滿的功德。因此有“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的說法。此外,本經以“法性本淨”理論為中心,闡述了法界諸法等同一昧、無盡緣起等理論,並在實踐上指明瞭修行的道路,即以“三界唯心”為依據,強調了心的作用,並指出了大乘菩薩從初發菩提到修行圓滿成佛的十法階次。最後,提出依普賢願十地修行,終能進入佛果境界的理論。

  作為釋迦牟尼佛成佛後宣講的第一部佛經,《華嚴經》邏輯嚴密,體系宏大,體現了大乘佛教圓融的法義,在大乘佛教諸經典中,素有“經中之王”的美譽 。雖然佛教中另一部經典《法華經》也被稱為“經中之王”,但《華嚴經》以其博大精深、圓通無礙的教義,更被稱為“經王中之王”,被認為是經中之母。

  由於《華嚴經》以普賢大願為因,以毗盧遮那佛法身為果 、以華藏世界為化境,以華嚴大法為法門,教義浩瀚,融匯了宇宙的種種性想,所以此經在中國流傳極廣。普賢菩薩是大乘菩薩的代表。他依菩提心起願,身、心、口、意皆平等,具備眾德,所以稱為普賢。在《華嚴經》中,普賢菩薩具有重要的地位,一切菩薩行都是普賢行,當菩薩行達到圓滿時,就會成為普賢菩薩。《華嚴經》的主要內容是以菩薩發菩提心為因,修行成佛為果,顯示了一個圓通無礙、莊嚴無比的華藏世界,併為菩薩的修行指明瞭道路。華藏世界,是毗盧遮那如來的佛土,也是無生無滅、清淨常住的絕對世界。毗盧遮那佛是華藏世界的教主,與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並稱“華嚴三聖”。

  經中描繪的華藏世界:大輪圍山,住日珠王蓮花之上。旃檀摩尼以為其身,威德寶王以為其峰,妙香摩尼而作其輪,焰藏金剛,所共成立。一切香水,流注其間,眾寶為林,妙華開敷,香草布地,明珠間飾,種種香華,處處盈滿。

  經中提到“芬陀利華敷榮水中”。芬陀利花,就是白蓮花,是白色睡蓮的一種。在佛教經典中,它常被用來形容佛法的清淨無染。《華嚴經》用它來形容華藏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