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佛經> 敦煌本《壇經》前世今生 

敦煌本《壇經》前世今生 

敦煌本《壇經》前世今生 

  浩如煙海的中華文化典籍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博大、最宏偉的寶藏之一。《壇經》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壇經》是中國佛教禪宗的“宗經”;是記載了中國佛教禪宗創始者、六祖慧能的事蹟和說法內容、並流傳至今的最重要的禪宗文獻;也是佛教裡唯一一部由中國人寫的被尊崇為“經”的佛書,其地位之高可見一斑。《壇經》自唐代問世以來,最初只有慧能的入室弟子才被允許書寫和傳授,但隨著禪宗的迅速繁榮發展,《壇經》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流傳,歷代屢經增刪,流傳下來的主要有4種:法海本,又名敦煌寫本;晚唐或宋初的惠昕本;宋僧人的契崇本;元僧人德異、宗寶兩人刪定刊行於世的宗寶本。在法海本發現前,宗寶本為最常見的本子。隨著20世紀初葉敦煌藏經洞的發現以及敦煌本《壇經》的出土,使人們對《壇經》的內容及意義又有了新的認識。

  敦煌本《壇經》被認為是現存最早的《壇經》寫本,它形成於唐代中期,基本保留著中國禪宗原始的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

  敦煌本《壇經》雖只有1.24萬餘字,大大少於後世通行本的2萬多字,但由於其比較接近原貌,所以是研究以慧能為中心的初期禪宗的重要資料,對研究中國禪宗歷史、慧能及其思想有重大價值。敦煌本《壇經》的內容大致包括兩部分:一是大梵寺開法記錄,構成《壇經》主體;一是包括與弟子問答、臨終囑咐等附錄性資料。從目前散存世界各地的敦煌遺書看,敦煌本《壇經》尚存5個寫本:

  下署“兼受無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記”,表明這是六祖惠能當年在廣東傳法的記錄,卷末題為:《南宗頓教最上大乘壇經法》。該本首尾完整,文字比較質樸。此本是最早引起中外學者重視並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作為敦煌本《壇經》研究底本的'版本。日本《大正藏》據其錄文收入第四十八卷。其二為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BD04548(岡48號),卷軸裝,首殘尾存。其三為敦煌市博物館藏本,即敦煌市博物館藏敦煌遺書077號,首尾完整,字跡清秀。其四為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BD08958號(有79號),殘片,僅存四行半。其五為原大谷探險隊所得本,該本的發現最具傳奇色彩。此件寫本在旅順博物館收藏了近90年,學術界一直以為其已佚失。

  直到2009年12月,在全國善本普查中,旅順博物館請專家對之進行重新認定,才確認旅博本《壇經》就是學術界認為佚失多年的、由大谷探險隊得自敦煌藏經洞的敦煌《壇經》寫本之一。據卷尾題記知其抄寫於“後周顯德五年己未年”,是敦煌本《壇經》中唯一有抄寫年代者,且旅博本《壇經》還保留了完整的縫繢裝裝幀形式。此外,旅博本《壇經》經文中有硃筆畫的間隔符號和斷句標點,這在散存於世界各地僅有的5個敦煌本《壇經》寫本中是僅見的。因此,此卷的發現具有重要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