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佛經> 佛典寓言故事三則

佛典寓言故事

佛典寓言故事三則

  佛經的故事蘊含深意,一則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終身受用。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佛經中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精進三事昇天

  有一位在淨居天的居士,名字叫做「手」,他一心想到人間禮拜佛陀,希望能夠聽聞佛陀的開示。然而,天人的身體非常地柔軟微細,所以無法站立於人世間。於是,佛陀教導這位手居士說:「人的身體是粗糙堅硬的,你要先轉化自己的色身如世間人一樣,這可藉觀想世間大地的相狀而達成。」

  這位手居士立即聽從佛陀的開示,專心觀照,轉化自己柔軟的身體,最後終於如其所願,以五體投地禮向佛恭敬禮拜。佛陀問手居士說:「你曾經不厭不倦地做過哪些事情,才能讓你有此福報生在淨居天呢?」

  手居士恭敬的回答說:「我曾經努力精進,毫不懈怠地做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供養及瞻仰諸佛,我不曾有過厭倦。第二件事情,對於聽經聞法,我總不厭倦的反覆聽聞。第三件事情,無有疲厭的供養僧眾一切所需,所以今日我才能有此福報生於淨居天。」

  佛陀也藉此因緣教誡弟子們,修行就是要對法有堅定的信心,即使是已證果位的聲聞與菩薩,仍是不斷地反覆薰脩,從聽經聞法中,檢視自心,去除無明煩惱。所以大眾若能以此惕勵,修行必能有所成就。

  典故摘自:《大智度論˙卷十》

  省思

  佛陀有教無類,依眾生根機開展八萬四千法門,為的就是要讓所有眾生都能離苦得樂,只要我們對法有堅定不移的信心,依循佛陀的教法如實修行,最後必能脫離苦海,航向光明的.未來。如同古德所說「信滿成佛」,修行學佛一定要信、願、行,有深厚的信心,持之以恆的願力,再加上落實在生活中的行動力,這一生必定有所成就。

  調治心馬


        從前有個國家,素無馬匹,國王時刻憂愁,唯恐他國侵略,無馬出陣,喪失國土,不但人民塗炭,王位亦必難保持。於是派使四方求購,不久買回了五百馬匹,王甚欣喜,以防外敵,足以安國。豈知養馬養了很久,國家一直平安無事。

  一日,國王突然動起腦筋,想到這五百匹馬,每日食用不少,又加以飼養煩勞,徒耗經費,無益於國事。於是便敕令馬伕,將馬雙眼用布矇蔽,教牠們磨豆、谷、麥等物,如此既可自食其力,又不損國帑。可是,馬磨日久,已習慣於旋迴走路;這時忽然鄰國興兵入境,攻擊甚緊,勢有覆國之虞。於是國王下令,將五百匹馬從速裝鞍,騎兵出陣,以迎敵軍。沿路浩浩蕩蕩,形勢雄壯,方抵前線,騎兵打馬往前衝鋒;豈知諸馬受鞭,盡旋迴走,愈鞭愈旋,完全沒有向敵之意。敵人眼見對陣騎兵,軟弱無能,隨即一舉大破王軍,如入無人之地。

  由上述故事的啟示,我們當知,欲求臨終心馬不亂,必須平時善於調治,調治之法,可透過靜坐、禮佛、唸佛、多看佛經等等,時刻存正閒邪,如是臨終才可能得到正念現前,決定上升。若不先調治心馬,一旦死敵卒至,心馬盤旋,神魂顛倒,猶如王馬不能破敵保全其國,安有不下墮之理呢?

  吊駱駝上樓

  昔有一人,貧窮困積苦,為王作事。日月經久,身體羸瘦。王見憐愍,賜一死駝。

  貧人得已,即便剝皮,嫌刀鈍故,求石欲磨。乃於樓上得一磨石,磨刀令利,來下而剝。

  如是數往來磨刀,後轉勞苦,憚不能數上,懸駝上樓,就石磨刀。深為眾人之所嗤笑。

  猶人如愚人,毀破禁戒,多取錢財,以用修福,望得生天。如懸駝上樓磨刀,用功甚多,所得甚少。

  譯文:

  從前有一個人,家境非常貧窮,生活困苦,他給國王當了多年的役工,累得瘦弱不堪,國王見了覺得他很可憐,就賞給它一峰死駱駝。

  這人得到這峰死駱駝,就動手給它剝皮,可是嫌刀子太鈍,到處找磨刀石磨刀,後來在樓上找到一塊,於是磨快了刀子,下樓來剝駱駝皮。

  這樣反覆下樓上樓來回磨刀,他感到實在太疲勞了,不想一次又一次的反覆樓上樓下跑,於是就把駱駝吊上樓去,湊近石頭磨刀。這樣做,受到大家深深的譏笑。

  這好似那些愚蠢的人,不遵守佛陀制定的戒律,用各種手段牟取錢財,再用這些錢來為自己造福,希望可以得到昇天的好報。這就像遷就磨刀的方便把駱駝吊上樓去,氣力花了不少,但收穫甚微。

  ——摘自《百喻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