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范仲淹> 范仲淹的故事(彙編15篇)

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的故事(彙編15篇)

范仲淹的故事1

  宋朝名宰相范仲淹,年輕時極窮,生活艱難,心想將來若能出人頭地,定要救濟貧苦者。後來當了宰相,便把俸祿拿出來購買義田,給貧窮無田地者耕作。

  有一次,他在蘇州買屋居住,一位風水先生盛讚此屋,風水極佳,後代必出公卿。范仲淹心想,既然此屋風水能使後代顯貴,不如改為學堂,讓蘇州城百姓的子弟入學,將來眾人的子弟都能賢達顯貴,豈不是更為有益嗎?於是立刻把住宅捐出,改作學堂,實踐了年青窮苦時想要造福眾生的宿願。

  不久,范仲淹四個兒子長大成人,均聰穎非凡德才兼備,分別官至宰相、公卿、侍郎,范家的曾孫都賢達顯貴,綿延不絕,傳至今已八百年了,蘇州一帶範氏後人依然興旺。

  范仲淹善心為他人謀福利,而犧牲自己的利益,其功德是無法估量的,而上天所回報給範氏子子孫孫的福祿,是范仲淹當時所付出的幾百倍、幾千倍,是范仲淹毫無利己之心,播下了意想不到的善種,八百年來不斷地開花結果,無意之中為子孫萬代謀福利,成為行善的典範。

  我們面對人生一再出現的抉擇,心裡曉得不管做什麼決定,都「無法」預知事情會如何發展,知道自己只是在做「希望」會成功的事情。我們永遠活在不確定中,對於這樣的變化無常,我們只能「盡力」應付。我們的人生是一直在「抉擇」中,古老的西藏典籍指出:有個辦法肯定能讓一個人不會逃出監獄,那就是他從來不知道自己活在監獄裡。我們的監獄,就是不確定所做的事情是否會成功。讓我們逃出監獄,重獲自由,才能明白第七世紀的佛教大師月稱菩薩所說的:「所有事情的成功機率是百分之百。」我們要承認,生命與事業是由一長串的工作組成的,我們需要一個把工作做好的方法,需要一個必能獲得成功的訣竅,必須是要以「因果業力」的法則:「作善得福,作惡得禍」。

范仲淹的故事2

  有一次,范仲淹在洞中讀書時,兩隻老鼠跳進粥鍋吱吱亂叫,他抬頭一看,是一白一黃兩隻小老鼠。范仲淹忙將老鼠驅趕出去。兩鼠慌忙逃出洞外,鑽到荊樹兩側。范仲淹追到樹下,見一側鼠洞閃著黃光,一側鼠洞閃著白光,他很驚奇,取來鐵鍬挖開一側鼠洞,下面竟然是一個大地窖,扒開土石,卻是滿滿一窖黃金,他隨手埋好。又挖開另一側鼠洞,見是一窖白銀,仍不動分文,埋好如初,復回洞中挑燈夜讀。

  離開寺中三十年後,醴泉寺遭受火災,慧通大師不忍寺廟毀在自己手中,便派人找到已延州戍邊的范仲淹求援。范仲淹詢問了寺廟的情況,熱情款待來人,但隻字不提援修寺廟的事情,臨走時修書一封並贈送了兩包上好的茶葉,讓來人回覆慧通大師。廟中和尚聽說范仲淹閉口不提修廟一事,心中憤然。

  一天,慧通大師展信見是一首五言詩:“荊東一池金,荊西一池銀,一半修寺院,一半濟僧人。”慧通等人對范仲淹不貪財貨、密覆不取的高尚品格更添無限敬意,用所掘金銀修繕寺廟,醴泉寺得以復興。這便是鄒平婦孺皆知的“窖金苦讀”、“窖金捐僧”的故事。范仲淹在醴泉寺苦讀三年,這在他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義。

  一方面他刻苦攻讀,博覽群書,打下了雄厚的知識基礎;另一方面,培養和鍛鍊了他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頑強意志。

范仲淹的故事3

  在我學過的許多課文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范仲淹的故事》。每次語文早讀課,我就先翻開這篇文章,反覆閱讀和思考。

  文章說了當時的生活多麼清苦,但范仲淹爺爺不怕艱辛 ,沒日沒夜地讀書。你看:他累了用冷水洗臉;餓了就用稀飯充飢;雞叫便起攻讀,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每天煮一鍋米粥,等粥凝凍後劃成四塊,早晚各食兩塊。而我們累了有父母靠靠;餓了宵夜;太陽昇起來後才起床;晚上早早就睡覺去了。

  范仲淹爺爺的好友給他銀子,他不要;給他飯菜,他也不要。我們卻把父母的血汗錢大手大腳地花出去;好吃的東西輪不到別人品嚐,一會兒就被我消滅的無影無蹤了。

  范仲淹爺爺當宰相後,提出了許多興國利民的革新措施,做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而我們連屁都沒放一個,更別談努力學習,報效祖國了。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深深體會到: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後也成為像范仲淹爺爺那樣的人才!讓別人也用“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來讚頌我們。

范仲淹的故事4

  今天,老師講《范仲淹的故事》,學完以後,我有了很深的領悟。

  這一課令我感受最深的一個自然段是第五自然段。這一個自然段主要講了:真宗皇帝路過應天府,全城都轟動了,人們爭先恐後地去看皇帝,書院的師生也都放下書本跑去觀看。可是,只有范仲淹沒有去,他像往常一樣埋頭苦讀。他的一位同學特地跑過來叫他。但是,范仲淹只隨口說了一句:“將來再見也不晚。”說完以後,他連頭也沒抬就又繼續讀書。第二年,他取得了殿試的資格,還參加了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

  范仲淹的做法使我想起了我的不足。那是一個星期天的上午。我正在家裡寫作業。突然,門外響起了一陣喧譁聲。我趕緊跑出門外看,原來是外面正在賣很便宜的菜。我嘆了口氣,回到了家裡,又開始寫作業。

  我真的為我一聽到一丁點的聲音,就跑出去玩感到很失望。我以要好好學習,學習范仲淹的專注精神!

范仲淹的故事5

  北宋大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曾給後人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受到了人們的讚譽。可是他幼年卻很不幸,出身貧寒,無力上學,只好跑到寺院中的一間僧房中去讀書。

  在寺廟讀書期間,他將自己關在屋內,足不出戶,手不釋卷,讀書通宵達旦。

  由於家貧,生活得也十分艱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飯,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凍後,用刀劃成四塊,早上吃二塊,晚上再吃二塊,沒有菜,就切一些醃菜下飯。生活如此艱苦,但他毫無怨言,專心於自己的讀書學習。

  後來,范仲淹的一個同學看到范仲淹的生活如此艱苦仍好學不輟,就回家告訴了父親。同學的父親聽說後,被范仲淹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也深深同情范仲淹的貧窮處境,於是吩咐家人做了一些魚肉等好吃的東西,叫兒子帶給了范仲淹。

  那個同學將做好的魚肉送給范仲淹,說:“這是我父親叫我送給你的,趕快趁熱吃吧!”

  范仲淹回答說:“不!我怎麼能夠接受你的東西呢?還是帶回去吧!”

  那個同學以為范仲淹不好意思接受而推辭,連忙放下東西,就回家去了。

  過了幾天,那個同學又來到范仲淹的住所,發現上次給他送的好吃的東西絲毫未動,已經變壞了。就責備范仲淹說:“看,叫你吃你不吃,東西都變壞了,你為什麼不吃呢?”

  范仲淹回答說:“並不是我不想吃,只是我已經過慣了艱苦的生活,如果吃了這些美味佳餚,以後再過這種艱苦的生活就不習慣了,所以我就沒有吃。感謝你父親的一片好意。”

  那個同學回家,將范仲淹的話如實告訴了他父親。他父親誇獎說:“真是一個有志氣的孩子,日後必定大有作為呀!”

  范仲淹正是憑著“斷齏畫粥”這股苦讀的勁頭,最後終於成了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

范仲淹的故事6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S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十六課《范仲淹的故事》的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六個方面來說:

  一、說教材

  (一)課文內容: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以美德為題材,以“學習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領悟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為專題。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北宋初年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故事。讓同學們能理解他在我國文化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品讀關於范仲淹的名言名句,學習他“刻苦學習、胸懷大志、以天下為己任”的崇高品德。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學段目標和教材特點,在第一課時已經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我把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1、知識與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詞語,積累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寫的場面。

  2、過程與方法:

  學習作者透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到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為國為民的精神品質。 (2)激發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的情感。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難點:領悟作者是怎樣透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二、說教法

  著名心理學家陳爾壽說:“教無定法,人各有法,引起興趣,就是好法。”因此,整堂課我設計了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1)分享收集資料,走近范仲淹。

  (2)讀中感悟,想象說話,感悟其精神。

  三、說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這堂課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表達的機會,展示的舞臺。

  四、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談自己的理想,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上課之前,首先全班先談談自己的理想,再讓生猜猜范仲淹的理想,生想了解范仲淹理想而去深入學習課文,從而產生想更多地瞭解他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經歷的興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受到他的啟發,讓生明白要刻苦學習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二)課始回顧複習,為細讀課文,感悟體會做好鋪墊。

  讓學生複習生字,還複習一個問題,問題是課文講了范仲淹的哪幾個小故事?四個小故事既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又是體現范仲淹精神的重點篇章。回顧複習是為細讀課文做必要的知識準備。

  (三)自主探究,品讀感悟,感受其精神。

  在這個環節中,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透過品讀重點詞句來感受范仲淹的精神。教學時,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讓學生對比讀並引導生在對比中明白哪句話更體現范仲淹刻苦學習?

  第二步全班分四小組討論,最後交流一下四個小故事中分別有哪些句子能體現范仲淹刻苦學習的?交流環節採用“以學定教、隨機點撥、趁勢朗讀”的教學方式。

  第一個小組彙報第一個故事“隻身求學”,學生說到“累了,就用冷水洗臉;餓了,就用稀粥充飢。”“隻身”“廢寢忘食”等突出范仲淹的刻苦學習,我引導他們在感受的同時發揮想象,想象范仲淹獨自一人在外求學,這麼艱難,但是最後他還是能堅持刻苦學習,有感情朗讀重點語句,第一次感受范仲淹刻苦學習的精神。

  第二組的彙報第二個故事“劃粥割齏”,我播放了“劃粥割齏”的相關影片,讓生更明白故事的經過,生再結合課文尋找重點語句、詞語進行理解,並且就“凌晨雞鳴即起”積累成語“聞雞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寢”積累成語“廢寢忘食”,從而體會范仲淹生活的艱苦,生活如此的艱苦,范仲淹攻讀詩書始終不曾鬆懈,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刻苦學習的精神?

  第三小組彙報第三個故事“拒絕佳餚”,就好友與范仲淹的對話引導學生想象,范仲淹如何“好意難卻,只好接受”好友的美味佳餚;但食品已變質,范仲淹卻一口也沒吃,第三次體會范仲淹的刻苦學習。

  第四小組彙報第四個故事“閉門不出”,生找出這裡是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來突出他的刻苦,當全城轟動之時,范仲淹為什麼不為所動。第四次感受范仲淹刻苦學習的精神。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力求為學生創設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讀中悟,悟中感,感中得。

  第三步昇華本課的思想感情。首先教師語言過渡:“同學們,你們知道範仲淹為什麼要這麼刻苦學習嗎?引導學生說出范仲淹之所以這麼刻苦學習是因為他的理想和遠大的志向,為了實現這個遠大的理想他無論如何也堅持刻苦學習,他的理想實現後他提出並實施興國利民的措施、施展“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

  你認為范仲淹是一個怎樣的人?”在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和評價之後,教師不急於做出判斷,轉入第六自然段的學習“有人曾經問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說:??”,教師出示范仲淹說的話,學生讀後談感受,這時再回到剛才的問題,你認為范仲淹是一個怎樣的人。然後教師追問:“此時,在我們的頭腦中浮現出了一個一心為國,全心為民的一代名家范仲淹的形象,你是怎麼了解到人物的這些品質的呢?”從而總結出作者透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的精神的寫作特點。

  (四)拓展延伸,學習其品質。

  范仲淹有了理想,他的理想為什麼會實現?那同學們在上課前也談過自己的理想,學習完這篇課文,在范仲淹身上我們看到該怎麼做才能使理想變成現實呢?請同學們談談並寫寫。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堂課的微型教案。我抓住課文重點,採用簡潔的文字,設計本課的板書,使人一看便對文章內容一目瞭然。

  16范仲淹的故事

  隻身苦讀

  劃粥割齏

  謝絕佳餚

  閉門不出

  六、說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透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的崇高精神。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以天下為己任、刻苦學習。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總之,在今後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

  更加註重語文能力和興趣的培養,並大力提高課堂的實效。總之,這節課的設計,我始終堅持“培養能力,陶冶情操”的教學理念,堅持“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一課程理念,採用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思。

  課堂永遠都有遺憾,但有遺憾就會有思考,有思考就會有進步,我願在各位老師的幫助下,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現生命價值的綠洲!說課到此完畢,謝謝大家!

范仲淹的故事7

  讀罷《范仲淹的故事》這篇課文,我的心就像平靜的湖面投入一顆巨石,久久不能平靜。課文講述了北宋初年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事。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而能刻苦學習、胸有大志、以全天下為己任。想到現在的我,卻大不一樣了。課文有一段寫到真宗皇帝路過應天府,全城都轟動了,人們爭先恐後地跑去看,范仲淹卻閉門不出,仍舊埋頭苦讀。同學特地跑來叫他,他也只平淡地回答了一句:“將來再見也不晚。”這句話說明了范仲淹對自己有很大的信心,更蘊含著范仲淹為國治民的宏大志向。而我們呢?讀書時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就大驚小怪、東張西望。還有,課文中寫范仲淹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鍋米粥,等粥凝凍後再劃成四塊,早晚各食兩塊,並把鹹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這便是成語“劃粥割齏”的由來。而我們,每天都有豐盛的飯菜,有時還會抱怨難吃。

  朋友送美味佳餚給他,他也沒吃,理由是:怕現在吃了雞鴨魚肉,以後就吃不下鹹菜、米粥了。范仲淹少孤家貧卻從小立下遠大志向,並埋頭苦學,這種自強不息、刻苦學習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如今我們有優越的學習條件,有優厚的生活條件,更應該埋頭苦學,掌握現代化知識,為祖國現代化建設,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貢獻力量。

范仲淹的故事8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餚、豈、泱”3個生字,會寫“淹、嶽、粥、寢、凌、佳、餚、豈、咽、宰、泱”11個生字,掌握“米粥、廢寢忘食、凌晨、佳餚、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於心不忍、清高、千載難逢、殿試”等詞語,能夠聽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雲山蒼蒼,江水泱殃,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2.幫助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瞭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體會其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品質,領悟作者是怎樣透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

  領悟文章是怎樣透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教學準備:

  簡報

  第一課時

  一、預習提綱:

  1、畫出生字、新詞,並想辦法識記。

  2、蒐集有關范仲淹的資料。

  3、想想文章寫了范仲淹的幾件事?

  二、激趣匯入

  出示《江上漁者》,讀這首詩,你能看出什麼?(作者對勞動人民的關心、同情)

  三、展示彙報:

  (一).介紹范仲淹。

  (二).彙報字、詞掌握情況

  1、讀生字、詞語卡片。(分組展示)

  2.聯絡文章內容解詞

  出示:劃粥割齏、大夫、范仲淹

  a.讀詞

  b.文中告訴我們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C.從中你能看出什麼?

  d.你還有哪些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淹”字的三點水還可以換一部分,能有什麼字?)

  出示:隻身 只得 只煮米粥 一隻

  3、讀準“只”字在不同詞語種的音。

  ( 三 )、檢查預習情況

  1.聽寫詞語

  毫不介意 粗茶淡飯 廢寢忘食 貧寒 閉門不出

  2.用上以上聽寫的詞語,試著說說本文的主要內容。

  3.聯絡文章內容解詞

  出示 劃 粥 割 齏

  四、再讀課文,提出不懂問題

  五、佈置作業

  1.讀課文

  2.找有關范仲淹的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出示預習提綱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1.讀懂了什麼?

  2.從這句話中看出作者什麼?

  3.讀了這句話有什麼問題?(小組討論後彙報)

  生:(1)為什麼這麼說?

  (2)他是怎樣先天下之憂而憂的?

  (3)他做了什麼?

  4. 仔細讀讀課文。

  5. 默讀課文,全文寫了范仲淹幾件事? 用簡練的語言概括。

  二、展示彙報:

  試著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事件。

  1.隻身苦學

  2.劃粥割齏

  3.閉門不出

  4.謝絕佳餚

  三、深入讀書:

  出示: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十分刻苦。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刻苦。

  (1)對比讀,讀懂了什麼?

  (2)讀到這兒,你能從文中舉例說明範仲淹十分刻苦的語句嗎?

  生:從“累了……”

  生:從“劃粥割齏……

  生:從五年未解衣……

  (3)課文讀到這兒,你有什麼疑問嗎?

  生:為什麼他要這樣刻苦學習。

  (4)再次深入讀書尋找答案

  2.出示:

  他( )說:“我的志向,要麼當個好大夫,要麼當個好宰相。好大夫為人治病,好宰相治國為民。

  (1)讀句子,想想他是怎樣說的,在“說”前加入語氣詞。

  (2)練習有感情地讀這句話。

  (3)從這句話中,我們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樣的人?

  (4)包含著對祖國的熱愛,再讀這句話。

  四、總結全文

  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感受?(獨立彙報)

  五、積累詞語

  1.用筆畫出表示范仲淹學習刻苦的詞語,背一背。

  毫不介意、粗茶淡飯、廢寢忘食、

  2.聽寫練習。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板書設計:

  16、范仲淹的故事

  愛國愛民

  閉門不出

  謝絕佳餚

  劃粥割齏

  隻身苦學

  課後反思:教學《范仲淹的故事》這課時,我是讓學生們在課上預習的,給學生安排了充裕的自主學習的時間,然後讓學生們自由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學中我還重點引導學生朗讀並理解了第2——5自然段的內容,學生能用精煉的語言概括主要事件,同學們都被范仲淹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了。

范仲淹的故事9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為北宋名臣,吳縣(今屬江蘇)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范仲淹劃粥苦讀

  范仲淹小時候是個貧窮的孩子,他兩歲的時候父親逝世,為了生活,母親再嫁帶他到了朱家。朱家沒錢給范仲淹讀書,范仲淹就一個人來到一所寺院,一邊幹活,一邊苦讀,常常讀到深夜。有點兒困了,就用冷水洗臉。最讓他覺得為難的就是每天的飯菜,不要說好吃的飯菜,就連吃飽也很不容易。因為當時是非常寒冷的冬天,於是他天天就煮好一碗粥,等到粥被冰凍住的時候,分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就著鹹菜來下肚子。

  一天,一位同學來探訪范仲淹,那位同窗是官宦弟子,家中很富有。他看見范仲淹生活得那麼艱苦,學習卻那麼用功,心裡很受感動,回家告知了父親,讓父親派人給范仲淹送去好飯好菜。

  過了些天,那位同學又去看望范仲淹,發現給范仲淹的飯菜放在地上原地不動,都快發黴了。於是,那位同學就責備道:“你不吃這些食物,難道你瞧不起我?”范仲淹表示歉意,說:“我當初吃粥已經吃習慣了,我怕吃了你的飯菜,吃不下這些稀粥了。”那位同學聽了范仲淹的話,對范仲淹更加欽佩了。

  范仲淹就是這樣從小立志,劃粥而食,靠著這種精神,范仲淹終於成為宋代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寫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

  范仲淹跟他的兒子範純仁的故事!

  范仲淹他的大兒子,他把他取名叫做範純仁,中國為人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無微不至,連取名字都是在教育小孩。中國人取名字的目的在哪?在透過這個名字給孩子期許,讓他能時時提醒自己。所以范仲淹取他兒子的名字叫純仁,期許他的孩子要能時時存著一顆仁慈之心。我們看這個「仁」字,會意字,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二」,什麼意思?兩人,哪兩個人?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別人,所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孩子從小知道這是父親對他的期許,自然而然他就會常常鼓舞自己,督促自己去往這個方向做。

  範純仁也確確實實沒有辜負他父親的期望,因為有一次范仲淹跟他的孩子講,我這裡有五百斗的麥子,就叫範純仁從京城幫父親把它運回江蘇老家。結果在中途當中,剛好遇到了他父親的老朋友,父親的故友,他父親的故友就把他的家庭狀況告訴了範純仁。他的父親的朋友家裡面,父母去世了,沒有錢安葬,然後還有女兒都還沒有嫁出去,生活狀況比較窘困。範純仁聽完了,馬上就把五百斗的麥子賣掉,把這些錢就拿給他這位長輩。結果錢還不夠。幫人要怎麼樣?送佛要送上西天,幫人要幫到底。所以,他當場把這個運麥子的船也賣了,錢才夠。

  結果範純仁處理完之後,就回京城見他父親,跟父親坐下來,他就開始跟父親報告,報告他在途中遇到了他的父親的故友。就講到他最後決定把五百鬥麥子賣了去幫助他,然後他就說:但是錢還不夠。范仲淹就抬起頭來跟他兒子說:那你就把船也賣了!結果他兒子說:爸爸,我已經把它賣了。所以父子同心,家道可以長久不衰,范家純是一顆仁厚之心,吃虧了嗎?沒吃虧,得了大福。

  我父親給我取名字,也是給我期許,代表要把禮貌好好做好;而且要有使命感,要把禮貌像九顆太陽一樣,要把它發揚光大。這樣我們才不辜負父親給我們取這個名字。

  所以,學問要長養的,就是這顆存心、這顆仁心、這顆恭敬心。為什麼說讀書可以變化氣質?從哪裡變?從心!

范仲淹的故事10

  這一週學習了第十六課<<范仲淹的故事>>以後,受到很大的啟發,特別是他寫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不但讓我理解了內容,而且讓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給了我極大的教育。

  范仲淹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透過艱苦奮鬥、刻苦努力做了大官,處處為群眾著想,為國家做了很多貢獻。讓人最感動的是能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充分表明了他的胸懷是多麼寬宏,表現出對廣大人民深厚感情的崇高品質!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比較計較個人的利益,凡事都先要自己先得到滿足,沒有達到目的往往就會不高興,有時候還會鬧情緒。在家裡常因為吃東西與小妹妹計較,甚至為了一個荷包蛋的大與小都要發牌氣;在學校也常常因為一些小事與同學爭吵,弄得面紅耳赤;有時還會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不顧同學的感受。

  透過學習范仲淹的故事讓我受到了很深的教育,以後我要向范仲淹學習,樹立為人民服務的遠大理想,多做對人們有益的事,在家要對妹妹多謙讓,有什麼時候好吃的東西儘量先讓給她,有什麼家務要爭取多做;在學校更要有謙讓精神,對同學要團結友愛,思想上要為班集體多做有益的事情,不能做損害班集體的事。要真正做到憂愁在別人前面,享受在人家後面。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好的品質,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守紀律的好孩子!

范仲淹的故事11

  【原文】

  范仲淹少貧,讀書長白山僧舍(1),作粥一器,經宿遂凝(2),以刀畫為四塊,早晚取兩塊,斷齏數十莖啖之。"

  【註釋】

  (1)長白山:今山東鄒平縣附近。僧舍:指長白山上的醴泉寺。(2)凝:指稀飯經過一晚上凝結起來。(3)斷:切斷。齏:醬菜或醃菜之類。啖:吃。

  【今譯】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他在長白山僧房裡讀書時,用容器煮一鍋粥,過了一晚上,稀飯就凝結起來了。范仲淹用刀把粥劃成四塊,早晚各吃兩塊,再切幾十根鹹菜做小菜,每天吃粥時吃一點。

  【故事】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他出生的第二年,父親便病逝了。母親謝氏貧困無依,只好抱著襁褓中的仲淹.改嫁山東淄州長山縣(今山東鄒平縣附近)一戶姓朱的人家。范仲淹也改從其姓,取名朱說,在朱家長大成人。范仲淹從小讀書就十分刻苦,朱家是長山的富戶,但他為了勵志,常去附近長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讀書,晨夕之間,便就讀諷誦。他堅持不懈的精神,給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時,他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鍋稠粥,涼了以後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拌幾根醃萊,調半盂醋汁,吃完繼續讀書。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樸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後終成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

  【學習札記】

  《范仲淹斷齏畫粥》,是個著名的讀書故事,也是一個成語故事。據網上一些成語詞典說這個故事的出處是《東齋實錄》,但是我在《東齋實錄》中沒有找到,成語詞典也沒有註明第幾卷。網上還有的成語辭典說是在《湘山野錄》,我自己的《中華成語大辭典》和《古今漢語成語詞典》也說在《湘山野錄》,《古今漢語成語詞典》還引了上面原文欄目中的一段文字,《中華成語大辭典》只說“事見《湘山野錄》”,但是沒有引文,倒是引了《故事成語考·飲食》:“苦學仲淹,惟有斷齏畫粥。”《故事成語考·飲食》是本什麼書,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在《湘山野錄》(唐宋史料筆記叢刊,中華書局,1984年7月第1版)中也沒有找到。網上還有的成語詞典提到《五朝名臣言行錄》,我沒有這本書,我自己則是在《幼學瓊林》中找到這個典故,但《幼學瓊林》不是出處。

  《宋史·范仲淹列傳第73》說到范仲淹小時候的事情:“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後。其先邠州人也,後徙家江南,遂為蘇州吳縣人。仲淹二歲而孤,母更適長山朱氏,從其姓,名說。少有志操,既長,知其世家,乃感泣辭母,去之應天府,依戚同文學。晝夜不息,冬月憊甚,以水沃面;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舉進士第,為廣德軍司理參軍,迎其母歸養。改集慶軍節度推官,始還姓,更其名。”這裡沒有談到“斷齏畫粥”的具體文字,但“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已經隱約說到此事。

范仲淹的故事12

  范仲淹一開始生活在一個官宦之家。五代時期,他的爺爺範贊時任吳越國秘書監。父親範墉任武寧軍(徐州)節度掌書記。范仲淹就是範墉在徐州所生的第三個兒子。但可悲的是當范仲淹剛兩歲時父親便去世了。隨著家境的衰落,他的母親謝氏不得不帶著他改嫁給淄州長山縣(今山東鄒平縣東)朱氏,更姓朱,名說,中進士後恢復本姓。范仲淹在小的時候很有志氣。他曾在長白山(今山東鄒平縣南)醴泉寺讀書,因家庭貧苦,每天只能煮一盆薄粥,劃作四塊。早晚各兩塊,切一點薺菜,加一點鹽就著吃,就這樣堅持了三年,也苦學了三年。後來,他知道了自己的家世,非常難過,哭著辭別了母親,到南都(今屬商邱)學舍讀書。他這時學習更加刻苦,夜以繼日,有時通宵達旦,五年沒有脫衣服睡過覺。由於范仲淹勤奮學習,終於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范仲淹從小就懷有遠大的抱負。當他還是個秀才時,就“以天下國家為己任”,後來他當了諫官,大膽揭發呂夷簡濫用職權,任用私人,受到貶謫處分。後來他在與西夏的戰爭中立了大功,又回朝任副宰相,積極推行新政,因觸犯一部分權貴利益而遭到排擠,回到陝西防守邊境,新政也就廢止了。

  第二年,他在嶽州做官的老朋友滕子京修建當地的名勝岳陽樓,請范仲淹寫篇紀念文章。范仲淹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他在這篇文章裡提出,一個具有遠大抱負的人,應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千多年來,這句話成為激勵中華民族古往今來的仁人志士,為國為民,奮鬥不息的警句。范仲淹一生艱苦樸素,經常把自己的薪俸分給鄉親,深得人民擁戴。他“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為嘆息,”人民“哭之如父。”

范仲淹的故事13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餚、豈、泱3個生字,會寫淹、嶽、粥、寢、凌、佳、餚、豈、咽、宰、泱11個生字,掌握米粥、廢寢忘食、凌晨、佳餚、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於心不忍、清高、千載難逢、殿試等詞語,能夠聽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雲山蒼蒼,江水泱殃,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2.幫助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瞭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體會其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品質,領悟作者是怎樣透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

  領悟文章是怎樣透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教學準備:

  簡報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餚、豈、泱3個生字,會寫淹、嶽、粥、寢、凌、佳、餚、豈、咽、宰、泱11個生字,掌握米粥、廢寢忘食、凌晨、佳餚、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於心不忍、清高、千載難逢、殿試等詞語,能夠聽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雲山蒼蒼,江水泱殃,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2.幫助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瞭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認識3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掌握米粥、廢寢忘食、凌晨、佳餚、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於心不忍、清高、千載難逢、殿試等詞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瞭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出示《江上漁者》,讀這首詩,你能看出什麼?(作者對勞動人民的關心、同情)

  2.出示ppt:(作者畫像,介紹范仲淹)

  (1)讀讀這段話,瞭解了什麼?

  (2)對范仲淹你們還有哪些瞭解?

  二、自主讀書

  (一)讀課文,讀正確流利(學生自由讀)

  (二)同組互讀,檢查讀書情況

  (三)讀課文,想想文章寫了范仲淹的幾件事?

  三、檢查預習情況

  1.聽寫詞語

  毫不介意粗茶淡飯廢寢忘食貧寒閉門不出

  2.用上以上聽寫的詞語,試著說說本文的主要內容。

  3.聯絡文章內容解詞

  出示ppt:

  劃粥割齏

  (1)讀詞

  (2)文中告訴我們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3)從中你能看出什麼?

  出示ppt:

  大夫

  (1)齊讀

  (2)大夫的大還可以怎麼念?

  出示ppt:

  范仲淹

  淹字的三點水還可以換一部分,能有什麼字?

  出示ppt:

  隻身只得只煮米粥一隻

  (1)讀準隻字在不同詞語種的音。

  四、再讀課文,提出不懂問題

  五、佈置作業

  1.讀課文

  2.找有關范仲淹的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背誦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2.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瞭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體會其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品質,領悟作者是怎樣透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

  領悟文章是怎樣透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出示ppt: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1.讀懂了什麼?

  2.從這句話中看出作者什麼?

  3.讀了這句話有什麼問題?

  生:(1)為什麼這麼說?

  (2)他是怎樣先天下之憂而憂的?

  (3)他做了什麼?

  二、初讀課文

  (一)默讀課文,全文寫了范仲淹幾件事?(生:讀書)

  (二)試著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事件。

  1.隻身苦學

  2.劃粥割齏

  3.閉門不出

  4.謝絕佳餚

  三、深入讀書

  (一)自主默讀,仔細讀讀課文,用筆畫出范仲淹的言行(邊讀邊批註)

  (二)討論交流,感悟理解。

  出示ppt: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十分刻苦。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刻苦。

  (1)對比讀,讀懂了什麼?

  (2)讀到這兒,你能從文中舉例說明範仲淹十分刻苦的語句嗎?

  生:從累了

  生:從劃粥割齏

  生:從五年未解衣

  (3)課文讀到這兒,你有什麼疑問嗎?

  生:為什麼他要這樣刻苦學習。

  (4)再次深入讀書尋找答案

  2.出示ppt:

  他()說:我的志向,要麼當個好大夫,要麼當個好宰相。好大夫為人治病,好宰相治國為民。

  (1)讀句子,想想他是怎樣說的,在說前加入語氣詞。

  (2)練習有感情地讀這句話。

  (3)從這句話中,我們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樣的人?

  (4)包含著對祖國的熱愛,再讀這句話。

  四、總結全文

  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感受?

  五、積累詞語

  1.用筆畫出表示范仲淹學習刻苦的詞語,背一背。

  2.聽寫練習。

  板書設計:

  16、范仲淹的故事

  愛國愛民

  閉門不出

  謝絕佳餚

  劃粥割齏

  隻身苦學

范仲淹的故事1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瞭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

  2.體會其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品質,領悟作者是怎樣透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領悟文章是怎樣透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播放《岳陽樓記》朗誦欣賞,談話導課:

  1.“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成為千古傳誦的佳句。范仲淹不僅是北宋初年傑出的文學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6課:范仲淹的故事。進一步去感悟范仲淹其人其事。(板書:范仲淹的故事)

  2.請同學們回顧上節課的學習,范仲淹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刻苦讀書、以天下為己任] (教師依據學生回答板書)

  (設計意圖:此教學環節,讓學生欣賞《岳陽樓記》配樂朗誦,既使學生感受到了文章語言文字的優美,同時又讓學生對范仲淹產生想去了解的衝動和慾望。藉助配樂朗誦,喚起學生對文字閱讀的期待。)

  二、精讀品味,體驗感悟:

  1.讓我們透過范仲淹感人至深言行,藉助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去領悟課文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請看大螢幕:

  2.教師出示學習提示:

  快速默讀課文2——7自然段,想想范仲淹是怎樣刻苦讀書的?他為什麼要刻苦讀書?畫出文中使自己最受感動的語句讀一讀,細細品味後與同桌討論交流。

  [引導學生了解自學的過程:默讀——思考——畫句子——讀句子——批註]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同桌交流。

  4.彙報交流:

  (一) 范仲淹是怎樣刻苦讀書的?他的哪些言行使你深受感動?

  1.他曾一人離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裡讀書。累了,就用冷水洗臉;餓了,就用稀粥充飢。

  (1)引導:這句話是對范仲淹的什麼描寫?(行為),從他的行為中你感受到了什麼?(范仲淹廢寢忘食地刻苦讀書,鑽研學問的精神深受感動)

  (2)誰能將這種感動讀出來?

  2.范仲淹十分珍惜這寶貴的學習機會,廢寢忘食地苦讀詩書,鑽研學問。

  [引導理解“廢寢忘食”:顧不得睡覺,忘記吃飯。形容非常專心努力。文中指范仲淹刻苦讀書,非常專心努力。感悟范仲淹刻苦讀書的精神。]

  3.那時,他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鍋米粥,等粥凝凍之後再劃成四塊,早晚各食兩塊;並把鹹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這便是成語“劃粥割齏”的由來。

  (1) [句子對比訓練:他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鍋米粥。

  他的生活艱苦,每天煮一鍋米粥。

  (2)引導學生感悟范仲淹的生活的艱苦程度。

  4.然而,范仲淹對這種清苦的生活毫不介意。他發憤苦讀,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雞鳴即起,攻讀詩書,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據說,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寢。

  引導學生從 “從凌晨”到“夜半”,從“和衣而眠”,“五年未解衣就寢”等重點詞句中感悟范仲淹的讀書刻苦、用功。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談一談。

  5.我已經習慣食用粗茶淡飯,擔心現在吃了雞鴨魚肉,以後就再也咽不下粥和鹹菜了。

  1.這段話是對范仲淹的語言的描寫。

  2.引導學生藉助范仲淹的語言來體會他艱苦奮鬥,生活儉樸的高尚品德。

  (二)范仲淹發憤苦讀的學子形象感人至深,那麼范仲淹為什麼要刻苦讀書呢?

  1.指名學生彙報:

  我的志向,要麼當個好大夫,要麼當個好宰相。好大夫為人治病,好宰相治國為民。

  [遠大的志向,體現了范仲淹一心一意為國為民的人生目標。也道出了范仲淹十分刻苦讀書,是為國為民,以天下為已任的。]

  (1)談一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2)練習有感情地讀這句話。

  (3)從這句話中,我們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樣的人?(愛國愛民,以天下為己任)板書(愛國愛民)

  (4)包含著對祖國的熱愛,再讀這句話。

  2.師小結:范仲淹從政以後,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贏得了後人的讚譽:“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出示句子)這句話的意思是:青山挺拔,江水浩蕩,范仲淹先生的精神品質,像山一樣高大挺拔,像水一樣源源流長,流芳百世。這句話不僅僅是本文的結尾,更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讓我們懷著對范仲淹的崇敬之情,再來讀這句話。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課程的基本理念。也是我設計本環節的理念。引導學生在品讀感悟、合作交流中透過重點的句子對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深入感悟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全班交流中來。為學生創造了寬鬆的參與活動的空間,以此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成就感,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

  在彙報交流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習透過結合上下文、聯絡生活實際以及藉助重點詞語的理解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去理解、去體會、去領略、去感悟范仲淹讀書的刻苦。並且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以及對重點詞語“廢寢忘食”、“和衣而眠”等的理解,進而深入感悟范仲淹的發憤苦讀。使一個發憤苦讀的學子形象展現在了大家的面前。)

  三、體會寫法:

  1.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使我們瞭解到其以天下為己任的崇高精神品質。讓我們再一次聚集於本文的重點語句,請同學們再細細地讀一讀,想一想法除了從這些句子中我們能感受到范仲淹的刻苦讀書之外,在寫作方法.......發現了什麼?

  2.師生交流,概括:(出示寫法總結)

  (1)透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的崇高精神;

  (2)用典型的事例刻畫人物的形象。

  3.教師總結:透過學習本文,我們不僅從范仲淹刻苦讀書的言行感受到了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精神品質,而且文中透過典型的事例使一個發憤苦讀的學子形象,躍然紙上。今天我們要將本課學到的寫作方法運用到實踐中去。

  4.課後小練筆:

  寫自己熟悉的一個人,選取典型的事例,透過人物的言行舉止來表現人物的特點。

范仲淹的故事15

  讀了《范仲淹的故事》這篇文章,我非常喜歡。我之所以喜歡是因為書中的主人公刻苦讀書,專心致志的精神震撼了我。

  文章開始介紹了范仲淹的歷史、家庭狀況以及刻苦讀書,專心致志的事蹟。文中寫道,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十分刻苦,為了尋求一個好的讀書環境,他曾經一人離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裡讀書,累了用冷水洗臉,餓了用稀粥充飢。在應天書院求學時,生活更是艱苦,每天劃粥割齏,他全然不顧,仍然堅持雞鳴即起,夜半而眠,發憤苦讀,最後終於成為一代名相。讀到這裡我更加佩服范仲淹了,他身處逆境,克服了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仍能發憤實在令我欽佩。聯想到自己,每天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卻不能發憤,真是羞愧難當啊!

  還有一次,真宗皇帝路過應天府,全城轟動,人們都爭先恐後去看皇帝,書院的師生也都去了,可是范仲淹卻閉門不出,埋頭苦讀。最後終於在殿試的時候見到了皇帝,展現了自己的風采。讀到這裡我陷入了沉思,聯想到了自己平時的做法,我每天幾乎都讀書,但讀書時老是不能專心致志,總是心不在焉,只要外面有一丁點動靜,就會去看,這就是爸爸常說的“哪有事哪到”可是自從讀了此文後,我深深被范仲淹的專心致志的精神所感動,漸漸改掉了讀書不專心的毛病,每次讀書寫作業都心無旁騖,這樣讀書的效率也上來了,從書中掌握了不少知識。

  讀了《范仲淹的故事》後,我不僅改掉了不專心的毛病,更重要的是悟出了一個道理:面對當今社會,不讀書是不行的,讀書淺嘗輒止不行,必須發憤苦讀,專心致志才能成就某種事業。腹有詩書氣自華,讓知識改變我們的容顏,讓知識溫暖我們的命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