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范仲淹> 范仲淹漁家傲的教案

范仲淹漁家傲的教案

范仲淹漁家傲的教案

  范仲淹漁家傲的教案1

  1. 匯入新課

  2.解意

  (1) 聽範讀,閉眼想象詞中所寫情景——想象畫面之美。

  (2)自由誦讀,概括上下闋的主要內容。

  (3)教師介紹〔衡陽雁去〕湖南衡陽縣南有回雁峰,相傳秋末大雁向南至此不再南飛。

  〔燕然勒功〕燕然:山名,在今蒙古國境內;勒:刻石記功。東漢大將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餘里,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指平定邊患、建功立業

  〔燕然未勒〕邊患未平、壯志未酬

  展示“角”和“羌管”

  (4)齊讀詩詞。

  3、賞句

  (1)、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挖掘詞語背後的豐富內涵——感受意境之美

  “衡陽雁去無留意",(湖南衡陽縣南有回雁峰,相傳雁至此不再南飛。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五十五。) 用秋天的大雁來表現空間的距離遙遠。雁去的方向是南方,家園、故國,很遙遠,對於這邊塞一點沒有留戀之意,這一點特別使詩人感慨。雁都沒有留戀此地的意思,我卻留在這裡。"

  四面邊聲連角起",本來似乎應該是:"四面邊角連聲起",但是,那樣一來,第二和第四個字都是仄聲,就不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了,不協調了。漢語詩歌的語詞順序,可以比較自由的。

  要注意"風景異",異者,不同也,就是和其它地方不同和地域特色。首先是與家鄉的距離感。這不是隨便說說的套話,而是全詩的著眼點。

  4 創文————體會感情之濃

  想象訓練:用第一人稱描繪下闕人物的心理活動。可以正面描寫,也可以側面烘托。

  (四) 揣摩讀法————準確把握情感

  (五) 問題探究

  1.秋思中的“思”,都體現在哪些方面。

  2.假如你是畫家,你將怎樣用形象的畫面來表達。

  (六) 拓展延伸 閱讀范仲淹《蘇幕遮》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比較閱讀:

  修改稿:結合網友們的建議以及再次研讀課文,對此設計做了一些修改,今天上課感覺還不錯。

  1. 匯入新課

  介紹寫作背景和作者強調范仲淹家鄉蘇州吳縣。

  2.解意

  (1) 聽範讀,閉眼想象詞中所寫情景——想象畫面之美。

  (2)齊讀,掌握生字詞。

  (3)教師介紹〔衡陽雁去〕湖南衡陽縣南有回雁峰,相傳秋末大雁向南至此不再南飛。

  〔燕然勒功〕燕然:山名,在今蒙古國境內;勒:刻石記功。東漢大將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餘里,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指平定邊患、建功立業

  〔燕然未勒〕邊患未平、壯志未酬

  展示“角”和“羌管”

  (4)齊讀詩詞。

  3、賞句

  (1)閱讀上闕。思考“塞下秋來風景異” “異”在何處?(要求結合詞中詩句,發揮想象回想家鄉秋天的特色)

  邊塞延州 家鄉吳縣

  “衡陽雁去無留意:寒冷 綠樹成蔭

  四面邊聲連角起:特色聲音 鶯歌燕舞

  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戒備森嚴,戰事吃緊 華燈初上

  4 創文————體會感情之濃

  詞中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具體的語句分析。

  濁酒一杯家萬里 思鄉想家

  5、拓展延伸 閱讀范仲淹《蘇幕遮》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

  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比較閱讀:

  范仲淹漁家傲的教案2

  一、揭題情境匯入:

  今天,老師要與大家一起學習范仲淹的一首詞:《漁家傲秋思》

  1:一首詞怎麼會有兩個題目?(詞牌名題目,真正與內容有關)

  2:秋思,在秋天引發的思緒。

  公元1040年, 52歲的范仲淹應急召遠離風景如畫的故土蘇州,來到千里之外黃沙漫天的邊塞,開始了多年的戍邊生涯,在一個夜不成寐的晚上,聽著悠悠羌管,萬千思緒湧上心頭,寫下了這首《秋思》。

  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詞作。

  二、初讀感奇景:

  1、請位同學來朗讀這首詞。

  2、學讀

  讀得準確流利,很有詩味,我們揚長避短一起學著讀一讀。

  這首詞的味道來自於情,來自於景,詞人首先給我們呈現了塞外奇景:塞下秋來風景異,我們用組詞法去解?(驚異、奇異)一個異字傳遞了詞人對塞下季節變換的敏感,究竟異在何處呢?我們快速地找一找、說一說。

  衡陽雁去無留意:“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滕王閣序》向南方展翅奮飛、毫無留戀之意, 寒風蕭瑟,滿目荒涼。奇寒:胡天八月即飛雪……風掣紅旗凍不番 以詩解詩,將以前學過的詩相映照、比對,可以更快地瞭解詩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夜不能寐,側耳遠聽,寒風呼嘯,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 隨著軍中的號角聲而起。 這一切對於身處江南的詞人以及今天的我們來說是何等神奇。

  長煙落日孤城閉:王維筆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壯闊之下,竟是孤單小城的城門緊鎖。充滿了蕭條肅殺之氣。廣袤天底下,崇山峻嶺中的一座孤城了,跟繁華的江南自然有著天地之差。

  羌管悠悠霜滿地:特有樂器,唐代邊塞詩常出現。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發出悽切之聲。深夜裡傳來了如泣如訴、悽切的羌笛聲,大地上鋪滿了秋霜。耳聞目睹都給人以悽清、悲涼之感。(聽樂音)

  千嶂裡:涼秋九月,衰草連天,原是兒孫繞膝,飲酒賦詩的日子,如今竟然身處層層疊疊的崇山峻嶺之中,離家萬里、歸期遙遙,怎不心生悲涼?

  三、細讀明情懷。

  這些新奇的景象實在是太獨特了,我們來把寫景的句子聯起來讀一遍。雄壯、奇異的塞外景色成了邊塞詩人最津津樂道的話題。評論家說:邊塞詩歌的一大特色及價值就在於充滿了山川奇氣。所謂山川奇氣,即以邊疆自然風光作為詩歌意象,在絕域的荒涼和廣漠中挖掘莊嚴和美麗,並加以熱烈歌頌。

  岑參如此,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冬雪絢爛)

  王維亦是如此,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人們稱頌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我們的詞人,范仲淹也是這樣在歌頌著的嗎?那他此刻的情緒又是怎樣的呢?(悲涼)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有人早生華髮,有人黯然落淚。這是多麼淒涼的情景。

  除此之外,你還能從哪些詞句中讀出他拉悲涼之情的呢?請同學們輕聲地再把詞句吟誦一遍,仔細體會體會。呆會兒我們一起來交流。敢於挑戰的同學,可以發揮想象,描繪場景。比如:老師在剛才的邊聲裡聽出了悲涼之意。(示例)

  濁酒一杯家萬里:借酒澆愁愁更愁,兩個數詞用得很有意味。一杯萬里呈現鮮明的反差。杯杯濁酒家萬里。原本想借酒舒解思鄉念家之情,然而曲曲一懷怎抵得過千里萬里的濃重鄉愁。濃得化也化不開。

  直抒胸臆

  景中含情(見上文)

  閉口音

  四、深讀究緣由:

  什麼原因讓他如此悲苦?(還有一句,非常特殊,被同學們漠視,這裡面有沒有悲情在裡邊?)

  燕然未勒歸無計:

  A 明意 典故的反說 戰爭沒有取得勝利,既便對家鄉親人魂牽夢縈,還鄉之計無從談起。

  B 如果有旨命其歸,你看他會做出怎樣的.選擇?效法 竇憲 建立功勳 許多邊塞將士就是懷著: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目的而去的。壯志未酬 既便可歸不能歸也不願歸。

  C 有沒有可能“燕然有勒”、榮歸故里呢?看一則材料:

  材料補充:宋從建立之後,就採取重內輕外政策,對內加緊控制,把禁軍分駐全國各地,而在邊疆上長期放棄警戒,武備松馳。寶元元年(1038)西夏元昊稱帝,宋廷調兵遣將,揚聲討伐,而事起倉促,將不知兵,兵不知戰,以致每戰輒敗。(生念)詩句:長煙落日孤城閉一個閉字就點出了戰事吃緊 ,國家危亡的情景。

  你有答案了嗎?君王的治國之策如此,既便他有雄心萬丈,既便他才華橫溢,然而實現抱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還眼看著進犯少數民族軍隊步步進逼,國家危難而又無能為力。壯志難酬,悲愴之情溢於言表。

  事實上,范仲淹他很努力,他到任後,一而加強軍隊訓練,一面構築防禦工事,努力使延州局勢暫時穩定下來。

  他也很有能力:號令嚴明,訓練有方,又能團結當地羌人,戍邊數年,名重一時,贊其腹中有數萬甲兵。

  原本他可以坦然,他盡力了,但是仍舊憂國居民,作著家國之思。將軍范仲淹豈只白了發,還流著淚,同理,白了發、流著淚的又何只範,還有那些同樣離家千里萬里的徵人們,所以,末句要把它表述完整,應該是:將軍征夫白髮將軍征夫淚,互文的用法(板書)。詞人的情懷原來是那麼複雜那麼深重。現在就讓我們感覺自已是那位集萬千感慨於一身,作著深重家國之思的詞人,和著音樂來演繹一下這首詞:

  配樂朗讀。(跟讀:將軍白髮征夫淚)

  五、延讀知其人:

  自古以來,悲秋之作數不勝數,遠的不說,學過馬致元的曲《秋思》是一首:(會背嗎?),我們學過的邊塞詩詞也不是一首兩首:欲……

  然而評論家們卻說:此詞,為一般的邊塞思秋之作難以比擬。

  經過這堂課的學習,同學們應該能說出理由:

  小結:除了表現英雄氣概、奇麗風景、艱苦生活之外,作為臣子能將矛頭直指宋王朝重內輕外、消極防禦所造成的弊端。其氣概、其見地非同一般。

  從個人的羈旅漂泊情懷、小家兒女情思中跳出來,觸及家國百姓的憂思,有擔當、具有偉人胸懷。

  一切的一切,應了他書定在《岳陽樓記》裡的人生抱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詞裡的范仲淹讓我們嚴然起敬,史書裡真正的范仲淹又如何呢:

  北宋名臣,少年家貧但好學,當秀才時就常以天下為己任,有敢言之名。

  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元昊反,以龍圖閣直學士經略陝西,號令嚴明,夏人不敢犯。

  1043年,痛心於朝政時弊,提出「十事疏」,主張建立嚴密的仕官制度,注意農桑,整頓武備,推行法制,減輕傜役。

  不久,因保守派阻撓被貶,於赴潁州途中病死,卒諡文正。

  師:范仲淹喜好彈琴,工於詩詞散文,志趣高雅,很有才學

  也正因為如此,宋代理學家朱熹稱他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

  師:千載迄今,范仲淹的遺蹟.始終受到人們的保護,范仲淹的詩詞,一直被人們深情傳唱。我們永遠懷念他!